说到七夕,很多人第一印象是“中国的情人节”,其实,我们都错了,或者说不全面。

七夕:七月七,人称“七姐诞”。

因拜祭活动在七月初七晩上,故称为“七夕”。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请问一下大家七夕都是怎么过的(又遇七夕)(1)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后来,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因被赋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非常具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请问一下大家七夕都是怎么过的(又遇七夕)(2)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

在古代,七夕节是女人们的专属节日。

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

乞巧节:得名于“七姐诞”地“乞巧”习俗。七月七是七姐的诞辰,“乞巧”是“七姐诞”的重要习俗之一,故又称“乞巧节”。民间相传,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旧时代靓女们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

请问一下大家七夕都是怎么过的(又遇七夕)(3)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文献中最早出现“牵牛”、“织女”记载的,是创作于西周的《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有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此时的牛郎织女还只是天上二颗被人格化了的星辰,可见牛郎织女传说最初来源于人们对星辰的敬畏和崇拜。

请问一下大家七夕都是怎么过的(又遇七夕)(4)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汉初《淮南子》中有“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的记载,两汉时还产生了最早的关于牛郎织女形象的绘画和雕刻。比如班固的《西都赋》和张衡的《西京赋》,都记载了长安西郊昆明池边设有牛郎、织女石像的事情。而东汉《古诗十九首》已经将牛郎织女相爱而不能团聚的传说初步做了一个交代:“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两宋时可以说是七夕节的鼎盛时期,全宋词中以七夕为题的作品超过百首,鹊桥仙更是成为佳作频出的词牌名。

请问一下大家七夕都是怎么过的(又遇七夕)(5)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在网上,有一份现代乞巧指南,这里分享给大家:

一愿得智慧,甲方要的我都会;

二愿元气足,青春作伴好读书;

三愿体康健,平板支撑两分半;

四愿格局开,恋不恋爱都可爱。

我们每一个祈愿,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好!

你说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