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一点#个人能力提升#精读《好好思考》# 内化知识的最好方法是不断地使用它#

知识经验的内化(内化知识的最好方法是不断地使用它)(1)

昨天我们介绍了“超一流”这个掌握思维模型的学习法的第一步“超”,就是借助超级人脉提炼思维模型。

今天来聊聊第二步“一”。即举一反三,从多个维度复习一个思维模型,在多个场景中应用这一个思维模型。

记住概念是掌握一个知识或思维模型的基础,想要深刻理解和记住它,就需要我们不断拓展学习的维度。也就是要把思维模型放在具体情境中,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下变着法儿地应用和实践。而且,事后还要抽出时间,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回顾这些经历。当我们记忆思维模型的维度增加,效率也就大大地提高了。

知识经验的内化(内化知识的最好方法是不断地使用它)(2)

三种促进多维记忆思维模型的方法

书中分享了三种促进多维记忆思维模型的方法。

一、情境学习

所谓“情境学习”,是指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要尽可能在不同场景下学习。

大家应该会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回忆不起某件事时,如果回到当时事件发生的地点,就能瞬间回忆起那件事。记忆高手都会使用一种记忆宫殿的方法,将要记忆的内容与实际场景中的某项物品进行关联进行记忆。而“情境学习”就是运用这个原理。

知识经验的内化(内化知识的最好方法是不断地使用它)(3)

二、交替学习

所谓“交替学习”,是指我们要交替变换学习的内容。

《认知天性》一书中有提到“穿插练习”就是在练习中插入两个以上的主题或技能,比如练习语文后练习数学或者弹吉他,这样更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

人类的大脑对于太有序、太单调会降低创造力,适度混乱、交错多样,反而有助于创新与高效。《混乱》一书中列举了很多适度混乱促进创新的案例,最著名的就是美国麻省理工的20号楼的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一下。

知识经验的内化(内化知识的最好方法是不断地使用它)(4)

三、回顾测试

所谓“回顾测试”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要定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另一方面,要避免机械、单调地回顾。这就需要主动应用“测试效应”来提高内化的效率。

所谓测试效应,是指当我们带着测试目的进行回顾时,要比单纯地再看一遍效果好得多。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在回顾的时候,通过给自己提问来增强记忆。《认知天性》中将这个方法称之为检索练习。

比如,大多数让你在复习的时候,往往会直接看书或笔记,但这么做往往看一会儿就走神了。最有效的方式是先提问,再回顾。例如,这个章节主要是的知识点是哪几个?是否能用思维导图画出来?是否用这个知识点解决过相关的问题……通过先思考,再比较自己想起的内容和实际的内容的差异强化自己的理解记忆。

知识经验的内化(内化知识的最好方法是不断地使用它)(5)

举一反三

上面的三种方法能促进我们记忆思维模型,但要真正理解和掌握思维模型,还需要我们不断变化场景去应用它。这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往往会出现当时根本想不起来,事后才想起来可以用那个思维模型的情况。本书的作者成甲也经常遇到这样的困惑,为此他推荐了一种思维模型扑克牌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所谓“思维模型扑克牌法”,就是把我们要掌握的思维模型,制作成一张张应用卡片,当遇到问题时,像打牌一样抽出卡片,思考所选卡片上的思维模型,是否能够用到现在的问题里。如果可以,就把这个场景记到这个思维模型的应用案例中。

这个方法看上去没什么特别,不就是从资料库里找线索吗?其实它是有相关科学依据支撑的。我们的大脑不擅长将抽象概念具象化,但擅长在有提示的情况下,使具体的场景和抽象的原理建立联系。

正由于此,我们在思维模型扑克牌法时需要注意下面三点,

(1)制作卡片时,不光要写下思维模型的概念,更为重要的是提炼思维模型的用途。

(2)反复拿卡片思考,训练对相关思维模型应用的敏感性。

(3)随着案例的增加,不断迭代卡片对思维模型用途和适用范围的定义。

知识经验的内化(内化知识的最好方法是不断地使用它)(6)

随着积累的案例越来越多,我们对思维模型的用途和适用范围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这时会发现我们所需要的思维模型也会越来越少,因为一些思维模型的底层模型是一样的,只是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表述而已。

因此,随着我们认知的更新,就要相应地更换卡片的内容,将新的理解继续强化,做到举一反三地理解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