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画速写前我们要对物体的透视进行分析,才能绘制出更加准确的画面效果。
图中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风景,远处的物体实际上并不比他们在近处的时候小,但是它们看起来越来越小,路面向远处延伸时候越来越窄,树木在远处慢慢消失,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通过了解透视原理,以及与透视相关的基本词汇,才能画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为之后的写生打好基础。
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延伸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的点。
视角是指眼睛在看物体时所形成的角度,以60°的视角为物体最清楚的观察角度。透视中为了把一切立体物体都归纳在一个平面上,就在人眼与物体之间假定有一个透明的平面,叫作“画面”。它必须垂直于地面,必须与画者视中线(即注视方向的视线)垂直,与画者的脸平行。
视距就是画面与画者之间的距离。
单个物体的透视规律,最为明显的就是近大远小。此效果表现起来较为简单,也比较容易掌握。通过简单的几何体比较容易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
立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由于透视发生变化,在视觉上靠近视点的方形要比远处的方形大一些。
杯子可以看作圆柱体,从图中可以看出,离视点近的顶面要比底部的面大一些,体现出了近大远小的关系。
圆柱体的两个顶面都是圆形,这两个圆形的大小是一样的,但是由于透视发生变化,靠近视点一侧的圆看起来就要比远处的圆大,即使变换了角度,近大远小的规律也是不变的。
多个物体的透视多个物体排列在一起时,不仅整体的透视发生近大远小的变化,而且单个物体自身也有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
多个物体有规律地排列时,在视觉上会形成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从右图中路边路灯的排列可以看出,靠近视点的路灯大一些,远处的则越来越小。
散落在地上的物体,从外形上看,近处的要大一些,远处的要小一些。
平行透视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是指在 60°视域中,观察正方体上下、前后及两侧六个面,不论立方体在什么位置,只要有一个面与可视画面平行,立方体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就叫“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图
我们平时接触到的物体,不管它的形状如何不同,都可以归纳在一个或数个立方体中,有上下、前后、两侧三种面,只要其中有一种面与画面平行,就叫作平行透视。
图中视平线或主垂线穿过立方体时只能看到两个面,比如立方体在主垂线以上时,只能看到正面和底面或者正面和顶面。
当我们看到立方体在消失点、视平线和主垂线外面时,可以看到三个面。立方体在视平线以上的位置时,可以看到底面、正面和侧面;立方体在视平线以下的位置时,可以看到顶面、正面和侧面。
平行透视的特点当画面中的物体处于平行透视时,一般会呈现以下四种情况;根据视平线和观察角度的不同,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和心点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心点在物体的内部,这时只能看到物体与画面平行的一面,其他的面因为被正面遮挡,所以看不到,这种透视现象只出现在平行透视中。
心点在物体的外侧,这时能看到物体的两个面。
心点在物体的右上方,这时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个角度看得比较清楚、完整。
心点虽然在物体的内部,但因为正面是空的,因此能看到的面就更多了,并且一层层变得深远。这也是平行透视中才有的特点。
平行透视的应用
1 观察物体,画出物体最前面的面。
2 由正面的 4个顶点向远端的消失点作4条消失线。
3 沿着顶部的两条消失线作一条平行于顶边的直线,形成顶面。
4 沿着侧面的两条消失线作一条平行于侧边的直线,形成侧面。
5 根据平行透视的特点,参照上面的方法,画出后面“看不见”的面。
6 画好透视关系之后,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画出一些装饰物。
学习更多绘画知识,关注头条号:绘画视界。一直是你绘画路上的良师益友,简单而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