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一期一水分享陈仁德先生新书稿中,我分到写赏析的部分七绝作品。该文关注者众多,阅读量上万,评论量近百,可见传统诗词仍然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爱好者众多,令人深感欣慰!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是诗人日记式的诗作,多为近年游记、友聚之类的题材,且只是本人有幸分到写赏析的部分作品,并非精选最佳作品。分享与诸位诗友,可做管窥,可为借鉴,参考先生是如何以诗入生活,生活入诗。

昔日唐宋诗词大家,存诗逾千者,交口称誉,坊间传唱,耳熟能详之篇,一般也莫外数十首耳。所以,在我看来,先生平素之作,能不乏巧句佳篇,便置诸唐宋亦算不俗,绝非溢美之词。

今日再分享律诗一组,拍手或拍砖,诸君请自便。

登巫溪云台观

浅谈当代中上水平的七绝诗创作(当代诗家律诗一组)(1)

云开深峡近,烟渺大江横。古寺无人过,荒园有鸟鸣。

几丛春草绿,一缕晚风清。且喜尘嚣远,高歌自在行。

疏林斜月淡,野径夕烟轻。青石和衣卧,黄瓜带露烹。

入窗皆树色,彻夜只虫声。此际宜酣睡,梦回已五更。

第一首,诗人便以宏大手笔开篇,首联的“云开深峡近,烟渺大江横”极具画面的纵深感,实为写景之佳句。接下来的中间两联,又以古寺、荒园、草丛、晚风,从广角画面一步步缩小聚焦于细微之处,让人在层层递进的笔法中,感受到了北温泉的清幽雅静,以及诗人在此间的怡然心情。行文至此,诗境之中尽是远离尘嚣的幽静,唯在尾联,以“高歌自在行”打破了这寂静之景,犹如大片深色调中出现的一抹亮色,凸显了诗人的欢愉心情,也增加了诗境的生机与意趣。

第二首,诗人同样采用首联就对仗的手法,先以月色之淡、夕烟之轻,勾画出北温泉夜色的幽静安宁。颔联的“青石和衣卧,黄瓜带露烹”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人与自然的唯美融合,颈联“入窗皆树色,彻夜只虫声”的写景手法也颇见功底,有声有色,绘声绘影,又有以声写静之妙。这样的地方,当然是对都市喧嚣已生出审美疲劳者的绝佳休憩之所,所以才有这一夜酣睡,直到清晨。

夜至香山寺

浅谈当代中上水平的七绝诗创作(当代诗家律诗一组)(2)

野径深林外,虫声满草庐。晚风何淡荡,秋气渐萧疏。

山影沉天际,星光照路途。禅房幽且寂,原不恋城闾。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传统诗词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表达出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这首五律颇见晋唐风雅,诗人以一颗热爱生活的诗心,敏锐地捕捉到了野径、虫声的形声之美,晚风、秋气的细微之妙,在山影、星光之间怡然自得,并将这些幽寂之趣经过妙手剪辑,绘成了流光溢彩的清丽画面。以外在的物象,合于诗人寂静内心的写照,发出“原不恋城闾”的心声感悟。

晨兴

浅谈当代中上水平的七绝诗创作(当代诗家律诗一组)(3)

晨风醒宿醉,秋雨送新凉。烈烈炎光尽,悠悠爽意长。

有时闲绕树,无事独凭窗。偶尔吟佳句,忧愁亦暂忘。

同前一首五律一样,这也是一首山水田园风的恬淡清新之作。全诗并没有什么波澜壮阔的情绪、豪气干云的壮语,抒发的只是一场酒后晨起,感受到暑热散去,秋雨新凉的怡然和悠闲。宋代无门慧开禅师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诗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诗人的情怀也正是暗合了这一禅理,感受着季节微妙的美好以及诗心的小小满足,就能怡然忘忧,悠然自得。

宿玉峰山生态园

浅谈当代中上水平的七绝诗创作(当代诗家律诗一组)(4)

幽寂池边路,清凉雨后天。松风来座下,云影到窗前。

万树皆春色,群峰尽夕烟。夜深灯火黯,倚枕听啼鹃。

这首五律读来,颇有几分王摩诘名作《山居秋暝》的味道,同样是幽山雨后,同样有松风怡人,同样有亲近山野的田园诗人情怀。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陈仁德先生的这首诗中,同样也呈现出了这样的特点。一首律诗的成功与否,颔颈两联至关重要,在本诗中,颔联的“松风来座下,云影到窗前”,这一来一到之间,是恬淡的诗意,颈联的“万树皆春色,群峰尽夕烟”,这丹青般的写景妙笔,勾勒的是悠然的画意。结句笔锋一转,辰光向晚,灯火渐暗,但还有可供倚枕而听的杜鹃啼鸣,使得文已止而意未尽,余韵悠悠。

中秋夜与诸子聚饮武陵山月下

浅谈当代中上水平的七绝诗创作(当代诗家律诗一组)(5)

云气虚无外,蝉声断续中。千山皆月色,万树尽秋风。

酒映银辉白,歌喧篝火红。莫嫌村野陋,珍重此相逢。

这是诗人与朋友中秋欢饮而作的一首五律,起笔的首联“云气虚无外,蝉声断续中”先以细微的体物笔触交代了季候特点,紧接着颔联的“千山皆月色,万树尽秋风”又以宏大的写景笔法渲染出秋色之美。颈联笔锋一转,继而写实叙事,“酒映银辉白,歌喧篝火红”这寥寥14字,有色、有味、有声、有光、有事、有情,实乃诗眼妙笔。在前三联的铺排渲染之下,诗人在尾联劝道“莫嫌村野陋”,但这场欢聚已被诗人描绘得何其美好,何陋之有?实在是值得珍重、值得讴歌的一场相逢!

夜饮崇州街子古镇

浅谈当代中上水平的七绝诗创作(当代诗家律诗一组)(6)

易寻千古地,难得片时欢。鸟影横窗过,山光隔水看。

重来人已老,一醉夜将阑。不觉街灯隐,风吹酒盏寒。

这首诗是诗人再次来到崇州街子古镇,与一大帮诗人朋友相聚夜饮时有感而作。起笔“易寻千古地,难得片时欢”,便以工整的属对,高度凝练地写出了充满人生哲理的首联,也交代了此次古镇之行,故友欢聚的难得。颔联的“鸟影横窗过,山光隔水看”既是眼前所见,也暗合心中所感,于这场欢聚之中,还暗喻着时光的飞逝和朋友间距离的阻隔。颈联的“重来人已老,一醉夜将阑”则以一个精彩的工对,紧扣主旨完成了叙述的转笔,合于尾联美好的时光悄然流逝,欢聚尾声油然而生的怅然之情中。

酉阳桃花源怀古

浅谈当代中上水平的七绝诗创作(当代诗家律诗一组)(7)

欲从此地问迷津,远路苍茫认不真。

朝暮溪声疑是幻,飘零花影已成尘。

孰期玉玺终归汉,未必桃源可避秦。

古洞依稀遗迹在,至今犹说捕鱼人。

这是一首很有思辨意味的七律。《桃花源记》是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以唯美的文笔记叙了一片与世无争、遗世独立、怡然自得的人间净土,并成为了无数中国人心中的一处精神家园。重庆酉阳的桃花源景区与古文中的描述颇多吻合之处,因此一直宣称就是桃花源传说的原型所在。诗人游历至此,并未如常人般耽于景区风貌的描写,而是以独特的视角道出了自己的思辨。前四句,诗人以迷幻入笔,直写桃花源传说的真假难辨,无据可考。然后笔锋一转,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就像桃花源里的居民不知道秦汉演变,就算真有桃花源也不知道能否逃避暴秦的统治。为什么?诗人在结句里给出了答案,因为真正险恶的,是人心!就像受到桃花源居民热情款待的捕鱼人,却在转身离开后就背信弃义,充当了告密者的角色。

中秋返里老友曾先龙兄招饮是夜无月

浅谈当代中上水平的七绝诗创作(当代诗家律诗一组)(8)

峡江淡荡静无烟,杨柳长堤泊画船。

白露为霜残雨后,青灯把酒晚风前。

故人慷慨谈当世,老宅荒凉认昔年。

扶醉凭高天黯黯,中秋不见月华圆。

这首七律写的是诗人多年漂泊在外后,回到故乡忠县,老朋友请他饮酒一聚的感怀。虽然写的只是个人的所历所见,所思所感,但在写作的技巧上,仍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首联以画笔写景,展开故乡的峡江画卷,点明了地点所在。颔联以一个生动的工对,“前后”对应,交代了时间、天气和事由。颈联以故人之慷慨和老宅的荒凉对应,引出当世与昔年的感与思。尾联虽然有些低徊之意,但这没有圆月的中秋夜,却和诗人回到故里,感受到老宅荒凉,亲友难得团圆的心情格外契合。

谒桓台王渔洋故居敬同秋柳四章原韵

浅谈当代中上水平的七绝诗创作(当代诗家律诗一组)(9)

秋柳重吟易断魂,夕阳黯淡旧朱门。

画图省识身前事,碑碣空留劫后痕。

隆望合当鸣海宇,巨卿原自出乡村。

当时众议称公允,唯有随园不足论。

(随园主人谓王渔洋“一代正宗才力薄”,恐非公论。)

人间几度换星霜,门外依然老柳塘。

未必翻开新史册,可怜焚尽旧书箱。

影从衙内皆名士,旗插城头即大王。

来向忠勤祠上拜,凛然千古一牌坊。

致仕还家尽锦衣,已将神韵入非非。

敢云佳句当时好,岂料知音异代稀。

绮梦都同江水逝,繁华真似柳花飞。

细思四百年间事,多少风云与愿违。

故居易主亦堪怜,寥廓江山入野烟。

叔世诸君多伪薄,古风一脉独连绵。

子渊辞赋悲秋色,庾信文章待暮年。

目送楼头鸿影远,便随诗兴到天边。

(《旧唐书·孝友传·宋兴贵》:“叔世浇讹,人多伪薄。”)

《秋柳四章》是清代大诗人王世祯(渔洋山人)的代表作,原诗通篇不着一柳字,而却又句句引经据典在说柳,开“神韵诗”风气之先。此诗传开,大江南北一时步韵而和者甚多,这些参与步韵的作者当时被文坛称为“秋柳诗社”,闻名天下。诗人来到王渔洋故居,特意选择了一代诗宗的这一代表作,效“秋柳诗社”之风流,亦步其原韵写就这四首七律,但却不是咏柳,而是对王渔洋的成就、影响予以了高度评价、并抚今追昔抒发了后世诗人对于前贤的仰慕与感慨。诗家曾有言:“步韵最困人,如相殴而自絷手足也。盖心思为韵所束,于命意布局,最难照顾”。然而,诗人这四首步韵诗却写得信手拈来,旁征博引,浑成流畅,属对工稳,不乏佳句。其深厚的功底造诣,由此可见一斑。

高铁出游得句

浅谈当代中上水平的七绝诗创作(当代诗家律诗一组)(10)

行客都成缩地仙,长车一瞬箭离弦。

掠窗远路过如幻,回首崇山忽化烟。

欲散心才辞故里,不经意已到天边。

此身暂别尘嚣去,穿越苍茫大野间。

传统诗词如何与时俱进?新生事物应该怎样写入传统诗词,又不至于显得不搭调?这首诗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参考答案。高铁作为高科技产物,古代诗人肯定是没体验过的,所以这题材对于传统诗词来说肯定是全新的。但诗人通过“缩地仙术”、“离弦之箭”等传统语素,很好地概括了高铁速度之快的特点。颔联的“掠窗远路过如幻,回首崇山忽化烟”还是在紧接首联说快,用传统的技法,生动描绘着新鲜的感受,既能让时人感受到传统诗词之美感,而且放在古诗文的语境中,也毫无突兀之感。颈联“欲散心才辞故里,不经意已到天边”抒情自然,属对工巧,尤其精妙。结句的“穿越苍茫大野间”更是意境开阔,意犹未尽,为浑成的全诗画上了精彩的省略号。

作者简介:

浅谈当代中上水平的七绝诗创作(当代诗家律诗一组)(11)

仁德先生在作诗词讲学

浅谈当代中上水平的七绝诗创作(当代诗家律诗一组)(12)

虞廷先生(左)做客新华网讲诗词国学。

陈仁德,笔名虞廷。当代古典诗人,现代作家。中华诗词学会理事,重庆诗词学会副会长,四川省诗学会副会长,著名诗词家,楹联学家。诗词作品多次在国内大赛获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