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晨曦唤醒了连绵群山,岗南水库波光粼粼西柏坡纪念馆前,苍松翠柏簇拥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五大书记”塑像巍然伫立,好像正在深情凝视着这片热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忠诚之魂?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忠诚之魂(牢记两个务必传承红色基因)

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忠诚之魂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晨曦唤醒了连绵群山,岗南水库波光粼粼。西柏坡纪念馆前,苍松翠柏簇拥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五大书记”塑像巍然伫立,好像正在深情凝视着这片热土。

第一次全国土地会议在此召开,《中国土地法大纲》在此颁布;“一不发枪、二不发粮,就发电报”,取得解放战争决定性胜利的三大战役,这里是总指挥部;为新中国建立和建设绘制宏伟蓝图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这里胜利召开……

革命圣地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西柏坡的光荣历史

历史因时光的打磨愈加熠熠生辉。党中央在西柏坡的1年零10个月,是中国革命历史最重要的特殊历史阶段之一。

历史回眸,波澜壮阔。

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河北省平山县中部的小山村西柏坡,承载和定格了亿万民众关乎新中国建立和建设的光荣与梦想。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947年5月,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央工委先期进驻西柏坡。1948年5月,毛泽东和党中央到达西柏坡,西柏坡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也成为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西柏坡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据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距华北重镇石家庄90公里。这里易守难攻,既适宜危机时刻向山里撤退,顺利时又便于向城市进军。

平山县是晋察冀边区的模范县,西柏坡是模范村,群众基础好。到1946年,平山县党支部为608个,共产党员19535人。西柏坡村一带村庄稠密,依山傍水滩地肥美,稻麦两熟,聂荣臻元帅把这里称作“我们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

“有利的地理环境、农业经济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为党中央顺利进驻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西柏坡纪念馆研究部副主任史进平说。

在西柏坡的这段时间里,我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土地会议,并制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

1949年3月,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京,展开建设新中国的壮丽画卷。临行前,毛泽东主席意味深长地把此行喻为“进京赶考”。

2013年7月,再访西柏坡时谆谆告诫全党:“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

伟大实践必然产生伟大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每年,河北师范大学教授王玉平都会带领青年学生到西柏坡开展实地教学。作为国内从事西柏坡精神研究的知名学者,她认为,在进驻西柏坡这个特殊历史阶段,我党酝酿和完成了中国革命从战争到和平、从农村到城市、从革命到建设的三大转变。这三大转变既具有共同的实践前提,又具有一致的面向未来的价值指向。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正是在这样的伟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伟大精神。

王玉平介绍,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到,“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为什么我党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捷报频传?凭什么能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战争并取得完胜?”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床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朴素的民谣给了我们答案:得民心者得天下。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我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如果脱离群众,则是最大的危险。”

每次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的院子里给学生讲课,王玉平总会用这样的话语让学生们心底涌起波澜。

而在史进平看来,“赶考”精神是西柏坡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用‘进京赶考’作比喻,回答了共产党人应该秉承什么样的精神对待将要到来的胜利和执政考验,因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时代意义。人民是考官,人民满意不满意是这场考试的评判标准。”

红色基因代代传下去

将西柏坡精神融入校本课程“新希望”,安排专职教师每周授课;定期参观西柏坡纪念馆,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柏坡的故事;组织“中国梦、柏坡情、赶考行”文艺汇演和“唱红歌、看红剧、讲红故事”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

距离西柏坡纪念馆北侧几百米远的西柏坡希望小学是全国第一所“手拉手”希望小学。多年来,该校借助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以红色教育为着力点,始终把塑造学生高尚人格放在素质教育首位,使学生从小学会感恩,传承红色基因,继承优良传统。

“我们努力让每一名学生深刻体会成长的幸福与自豪,激励学生奋发图强、为国争光的内在感情。”校长任宗波说。

“西柏坡是红色文化发源地之一,我们要牢记前辈们的奋斗之路,用实际行动去传承红色文化。”目前已经在平山县二中上初三的该校毕业生王浩然,谈起当年作为全国第七次少代会代表受到亲切会见的情景依然激动不已。

曾迁校西柏坡中央旧居,后因修建岗南水库迁址至古月镇南古月村的河北平山古月中学,同样是一所植根于红色土壤、流淌着红色血液的学校。

“西柏坡精神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是我们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精神力量源泉。”该校党支部书记常俊光介绍,西柏坡精神引领了学校事业发展。目前,该校培养出3000多名优秀毕业生,其中包括1300多名重点大学学生。

革命圣地西柏坡,是一片红色热土,是一处精神高地。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平均有500多万人到西柏坡参观学习。

《中国教育报》2021年03月23日第1版

作者:本报记者 周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