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威尼斯电影节上,影帝爆冷,被主演《马丁·伊登》的卢卡·马里内利拿下。
和他同时竞争这一奖项的,是饰演《小丑》男主角的华金,因此被观众誉为「打败小丑的男人」。
在《马丁·伊登》这个故事中,卢卡·马里内利饰演一名「求非所得」的作家。成功前穷困潦倒、成功后激进癫狂。模样没有变化,却给观众截然不同两种感觉,真·教科书级别演技。
上世纪,一战前的意大利,水手马丁生活在这里。
生活窘迫,但好在有一副英俊的皮囊。只要参加party,就一定会有女生对马丁暗送秋波。生活也因此变得惬意起来。
这一天,马丁被富豪邀请至家中用餐了。原因是马丁在路见不平救了一个男孩,而这个男孩是富豪的爱子。
在富豪家中,马丁见到华丽的家具、偌大的院子、看起来就很昂贵的食物…这让他大开眼界,种下「向往上流社会生活」的种子。
如果马丁安静用餐后离开富豪家,他的生活不会有什么改变。但事与愿违,他在用餐时认识了富豪的女儿伊琳娜,并被她的博学所吸引。
为站在和尹琳娜并肩的位置,马丁一反花花世界的生活状态,开始认真学习诗歌辞赋和名人乐理…
这是一个享誉8.1高分的故事。虽说题材是老套的「男人成长故事」,但时代的特殊性和故事后半段的陡然反转增添不少看点。就算故事已经结束,观众也久久无法从中抽离出来。
故事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基调氛围,分别是浪漫和悲壮。
浪漫体现在「马丁决定靠写作改变命运」的决心上。省钱买打字机,每天花费2/3的时间在念书写作上。最长一次,他花费的时间超过19个小时。
周围所有人都嘲笑马丁:就你这样还想成为作家?别做梦了。但马丁就是不愿对命运屈服。为此,他远离家乡,成为漂泊在外的异乡人。
终于有一天,马丁的作品被出版社看中了。得知梦想实现后的,马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炫耀,而是迫不及待想要和伊琳娜分享喜悦。
这种无时无刻都想着心上人浪漫情感让无数观众感到动容。
相比之下,「悲壮」这一情绪的呈现要显得残酷一些。开启于马丁获得成功之后,并从中映射出趋炎附势的人性:从不屑到追捧,从讽刺到奉承。从前瞧不起马丁的人全部变成“哈巴狗”,一个接一个凑到马丁跟前,想要和马丁成为朋友。
最开始,马丁认为自己是享受这种感觉的。越高高在上,越能呈现价值,以证明自己已经和伊琳娜站在同一高度。但慢慢的,他感到压抑:我还是以前那个我,容貌相同性格未曾改变,但为什么所有人态度有发生改变?他们所追捧的存在,真的是“我”吗?
说到底,这还是一个和欲望有关的故事。只不过,《马丁·伊登》给欲望披上爱情和梦想的外衣。增加故事看点的同时引出故事主题,别出心裁。
后半段故事中,马丁的状态可以用一句话形容,那就是:已经迷失在社会形态的斗争洪流中,开始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
这一剧情走向是偏向于乏味的,稍不留神就会把观众看得昏昏欲睡。但好在,拿下影帝的卢卡·马里内利拥有教科书级别演技。完美演绎出角色在这一时期的激进和癫狂:爱情唾手可得,却突然发现已经变质,于是残忍抛弃。好不容易拥有名利,却毅然将名利踩在脚底下,怀念过去简单的生活。
如果说周围人的生活是求而不得,那么马丁的生活便是「求非所得」。因为对人生的答案太过执着,所以走向毁灭…
影片出品于意大利,拥有极其独特的影像风格——
胶片感画面,颗粒感满满。角色身穿古典服饰,光影绘制宏图。每一个画面都美到可以做壁纸,给观众一种浓厚的时代感。
除却马丁的感情和生活之外,故事中还有另一条重要的支线,那就是一战前资本主义阵营和工人运动的对立。把时代故事糅合在人物故事中,最大可能冲淡这一元素的枯燥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