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虽说效果器的先后顺序没有固定、硬性的规则,每个混音者最终都会有一套独特的体系与习惯。不过你若是刚刚接触混音,也许急需一个参考标准,并以它作为你学习之路的“起始点”。这里我写出自己在处理人声时的“惯用伎俩”供你参考,除了每种效果器的总称,还会分别给出一些具体的插件,不过效果器的具体用法在此文中暂不过多介绍,并且同样的效果用同类别的其他插件也可以做到。
人声处理时,我一般的串联顺序:
1. 噪音明显的情况下,首先是降噪
因为之后的压缩、EQ等等其实都会有对音频“增益”的成份,当然如果音频里有噪音,也会一起被增益。(Waves的x-noise与z-noise,它们都是采样式的降噪方式。比如在家录制小样时,冰箱、空调等等发出的持续、平均性的噪音,几乎可以完美消除)
2. 需要控制音量(主要是音频的Peak(峰值))的情况下,第二位是limiter(限制)
在我们使用的DAW(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数字音频工作站),也就是比如Cubase、Logic、Protools、Reaper等等音频处理软件中,如果音频的响度达到0db就会出现音频失真的情况(称之为“Clipping”),它是需要我们无条件避免的,因为这种“失真”的听感很不愉悦,当音频出现失真时,其实也代表了这个音频被“削波”,存在一定程度的信号损失。
不过这里使用Limiter不是为了修复失真,而是防止失真。如果你的原版录音的响度已经可以达到-3db甚至-1db,那么使用限制把它的响度控制在-12db到-6db之间就显得很有必要,因为你之后对人声的处理都会对它产生音量上的增益,为了防止之后失真的发生,先给其一个限制。
限制器上有两个主要数值,一个是Threshold(阀值),一个是Outceiling。前者起到真正的限制作用,后者是用于把限制后的音频的整体响度提高,建议在这一步只运用限制器的限制功能而不要提高音量。(Waves的L1以及Maxvloumn,后者是一个正、反向压缩和限制的综合性插件;也可以观察到L1插件中的“Link”按钮被选中,拖动数值滑块时,阀值与Outceiling以同样数值一起降低,保证我的音频不会被添加额外的响度)
3. 需要调整音高的情况下,第三位是修音器
我希望之后所有对人声的调整都建立在良好的音准基础之上。你发现到目前为止的效果器,都偏向于“修复型”。(Waves的Waves tune,实际操作中我认为这款修音器的面板设计并不是很方便操控,所以也经常使用Cubase Pro版本中自带的修音功能)
4. 人声的“s”、“sh”等等发音过于明显的时候,第四位是Deesser
我也看到有的朋友称这些发音为“唇齿音”,正常的压缩器是压缩音频的整个频段范围,而Deesser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小频段范围的压缩器,压缩使用者给它指定的某个范围,所以你需要挑选唇齿音最为明显的范围来压缩。使用恰当的情况下,会让那些原本比较刺耳的发音听起来有一种被“削弱”的感觉,变得”圆润”了很多。(Waves的Renaissance DeEesser,你可以看到图中的“Freq”对应的是“频率”该词的英文缩写,输入的数值,即为Deesser进行压缩的中心范围)
5. 压缩器,控制动态范围的同时,也可以开始给音频添加“色彩”
压缩器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实际运用,我已经在之前的文章与教学中用很大的篇幅向大家说明,不再赘述。不过我想尝试用简明的语言解释一下在这里出现的“色彩”一词——为了实现音频的存储,我们会使用麦克风来收音(采样),采样后的音频信号在科技发达的现代有两种存在形式,即Analog(模拟信号)和Digital(数码信号或者数位信号,据我了解它是“计算机的语言”)。
科技领域的内容我也知之甚少,在实际使用软件各种插件时我的认知是这样的:在电脑的DAW中进行各种操作时,这一切的发生的平台都是Digital(即电脑),在电脑里对音频处理完成之后,声音通过音频播放设备再一次传输的人耳之前,这些信号又被再次转码成Analog;相对的,相信我们都在互联网上或者实际生活中见到过那些放在录音室里的巨大的硬件混音台,这些硬件设备对声音讯号的处理是建立在纯Analog的平台之上(不过实际上你我每天在混音时使用的电脑配合软件、插件等就代替了这些庞大的硬件设备,把混音台“搬”到了一个小小的手提电脑之中)。
就像不同的歌手、乐器、电吉他音箱等等有它自己独特的音色一样(想象一下两位音色不同的歌手用相似的方式演唱同一首歌,你也会有更加偏爱的那一个),这些不同的混音台、以及硬件式的压缩器、EQ、效果器等等都有它们独特的声音特质。
举个例子,下图中出现的Waves CLA-76压缩器,实际上是一款在数码平台上复刻的CLA-76硬件压缩器,让使用者可以直接在数码音频站里获得它独特的音色。
再简单些去理解,模拟Analog硬件的插件会给音频信号带来额外的“脏”声(这里“脏”是褒义词,换句话说是一种“色彩”,可以形容它让声音听起来更“圆润”、“饱满”、“深沉”等等);纯Digital的插件(比如Cubase自带的压缩器)不会给处理后的信号添加另外的“色彩”,处理后的信号仍然会保持一个“干净”的状态。然而很多时候你会需要这种干净的音效,不一定所有情况下开启Analog模拟都会让你的混音更好听。
图中可以看到“Analog”的选项为OFF即关闭状态,此状态下也可以理解为它没有为音频添加任何额外的“色彩”
图片来自谷歌搜索
CLA-76硬件设备,多嘴一句,你会发现硬件上并没有Analog按钮,因为它本身就是Analog硬件嘛...
说到动态范围,或者说控制人声的音量变化,在这里还需要提到一个插件是Vocal Rider。它会根据使用者给出的设置,自动调整人声轨道的音量(音量小的地方放大,音量大的地方减小),听起来好像跟压缩器的效果差不多?简短的答案是“没错,乍一听是差不多”。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压缩器会改变原信号(压缩信号峰值和增益补偿),但是Rider是在不改变原信号的基础之上,单纯的改变轨道音量,相当于给音轨做了音量的“自动化”。所以压缩器与Vocal Rider并不能相互代替,不过一些时候可以配合使用。(Waves的Vocal Rider)
6. 通过EQ,给声音“扬长避短”
在调整EQ的时候往往会剔除或者衰减那些“不太悦耳”的频段,增益、放大“悦耳”、“好听”并且适用于歌曲实际情况的频段。压缩放在EQ之前只是我的习惯而已,因为我相信在各个乐器的演奏以及音色合理配合、并且录音情况良好的情况下,不调整EQ,也具有一定的可听性。压缩与EQ的先后顺序记得自己多试验。(Waves的H-EQ)
7. 其他效果器
如果我想给人声添加一点其他音效,比方说Flanger(镶边)、Phaser(移相)、Chorus(合唱)、Distortion(失真)等等则会放在这个位置。(Waves的Manny Marroquin Distortion,Doubler以及MetaFlanger)
8. Saturation(饱和度)
给已经大致处理完成的音频整体再添加额外的Analog“色彩”。饱和度也可称为“失真度”,不过更准确的说法是Harmonic Distortion谐波失真度。音乐里的“泛音”概念对应此物理学上的“谐波”概念。人耳判断一个音的音高是根据“基音”来决定的,不过正是因为泛音的存在,我们才能够辨别出钢琴与吉他的不同,即使它们演奏同一个音符,因为两种乐器本身泛音的强弱、泛音与基音的比例不一样,各个乐器才会有它们独特的音色。饱和度插件实际上就是让这些“泛音”产生失真的效果,但是不同的效果器对泛音的选择以及失真度等等都有差异,因此经过不同饱和度插件处理后的信号,听感也是各有千秋。(Waves的Vintage Aural Exciter以及Softube的Saturation Knob)
如果对饱和度还是有点一知半解,请看下面的图片:
未经饱和处理的纯500hz持续“嘟”音的频段谱
该信号经过饱和处理之后的频段谱
9.混响、延迟
可以放在发送轨;不过很多相关插件有Mix或者Dry/Wet(干湿比例)旋钮,也可以选择直接串联。在理解混响、延迟音效的时候也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原本音色之外的附加“色彩”,不过这个色彩是来自于混响、延迟等给我们带来的“空间感受”。在给人声添加了混响、延迟效果之后,对这些效果的发送轨也可以进行分别的编辑,比如说调整混响轨的EQ、添加延迟轨的饱和度等。(Waves的H-Delay,MannyMarroquin Reverb等)
总结:
1.在各个歌曲的实际操作中,具体需要使用多少效果器来处理人声,并没有定数,避免“为了处理而处理”,思考所有操作背后的意义,做出合适的选择;
2.效果器的串联顺序可以改变,唯一的“准则”是最终的结果既符合你作为混音者的喜好、又能完美地配合歌曲的实际需要,除了多试验、试错,别无捷径可走;
3.从你现在拥有的插件、工具着手,开始尝试操作。不是非要使用本文中提到的插件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我相信音乐的关键并不在于“使用多么华丽、精密或者昂贵的工具”而是在于“熟练并且善用现有的工具,并且把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
作者:Brand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