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语属于藏缅语系,所以传统土家族名字仅仅有是名字而没有姓氏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土家族昵称?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土家族昵称(土家族取名来源)

土家族昵称

土家语属于藏缅语系,所以传统土家族名字仅仅有是名字而没有姓氏。

土家族人名产生早于姓。传说中的远古英雄人物翁可涅铁、磨亮卡替、热其八;八部大神西梯佬、西呵佬、那乌米、煞潮河舍、里都、苏都、拢此也所也冲、接也会也那飞列也,以及悲剧人物西兰、嘎尼昭昭、咚咚等,均是可用土家语译出完整意思的名。如翁可涅铁,“翁可”是黄金,“涅铁”是起源、根蒂、老祖宗,即黄金祖宗(翁涅:黄帝);热其八,“热”是老鼠,“其八”是大,即大老鼠;“西梯佬”即种田的人;“西呵佬”即赶山(打猎)人;“那乌米”的意思是“遥远地方的老人”;“西兰”是“被面”之意,传说远古土家人无织布技术,只穿兽皮草衣,有一个的女孩发明了织布技术,并用一种“打花”的方式织出了美丽的花(卡铺)覆盖在布上,人们非常赞赏她,就称这个女孩为“西兰”(丝),即织女的意思,且同时称西兰发明的布为“西兰”。后来西兰为了织出更美丽在夜间开效的白果(银杏)花,常常于深夜守侯在白果树下,竟被她阿爸误杀了。人们为了纪念她,就以其名字作为布的称呼,后来土家人主要用这种布做被子的面料,即成了被面的称呼,而织有鲜丽花朵的打花被面,则被称为“西兰卡铺”。   “嘎尼昭昭”这个人名所伴随的故事就更感人泪下。嘎尼昭昭今天是土家族对一种小鸟的称呼,但在远古时候,它却是一个人名。传说有一户穷人家有一个女儿叫昭昭,因为父母没办法养活她,把她送给一个土财主家做童养媳(嘎尼),人们就叫她“嘎尼昭昭”。嘎尼昭昭在土财主家受到百般虐待,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十分悲惨。一天,嘎尼昭昭在山上砍柴,因饥饿而爬上樱挑树摘樱挑吃,不小心将柴刀掉到岩坎下一只老虎身边,她不敢去取,回家后因忍受不了公婆的毒打,上吊死了。死后嘎尼昭昭变成了一只小鸟,每到春末夏初的夜半时刻,它就倒吊在树上悲惨地叫着:“嘎尼昭昭,吃了樱桃,掉落沙刀,我想取去,又怕五爪,公婆打我,我格死了。”至今,土家老人听到这种鸟叫,就会叹息一声,说“嘎尼昭昭又叫了。”显然,从这些人名的意思及传说故事来看,均是有名而无姓的。   

更为典型的是,土家族认为在齐天大水涨过之后,使人类得以繁衍的始祖“雍尼补所”,其名竟然是土家语“兄弟姐妹”的泛称,“雍尼”为妹妹的意思,“补所”为弟弟的意思,亦证实了远古时代,土家族只有名,没有姓。例如:

《摆手歌》中出现的雍尼、布所、日客额、地额额、匠帅拔佩、洛雨、墨比卡巴、春巴嬷嬷、墨贴巴、傩贴巴、依窝嬷嬷、头嘎、西朗等等。 其中雍尼、春巴嬷嬷、依窝嬷嬷、西兰是女性,头嘎是中性人物,可男可女。他们都有自己的一份职业。雍尼、布所是繁衍人类的始祖(相当于汉文化中的傩公傩母),日客额、地客额是土家族先民中见义勇为的两个能人,匠帅拔佩是土家族先民中的英雄,洛雨是射日勇士,墨比卡巴是土家族先民中的大富豪,春巴嬷嬷是婴儿的守护神,墨贴巴是土家族先民中至高无上的天神,傩特巴是土家族先民中的吝啬者,依窝嬷嬷是土家族传说中造人的始祖,西兰是土家族先民中的织锦能手。《梯玛歌》是土家族巫师梯玛唱的原始巫歌。

其中也有些土家语人名。他们是:梯玛、春巴涅、巴沙、择土拔普、巴列查七等。他们各有一份职业,梯玛是土家族做法事的巫师,春巴涅、惹巴涅是土家族传说中追赶太阳的两姐弟,巴沙是土家族传说中的命运之神,择土拔普是土家族先民中得高望重的长者,巴列查七是土家族先民中十分能干的女人。土家人和大自然有天然的亲和力,于是他们在取名时往往和自然有关。所以都是根据自己的喜欢、信仰的自然事物或好的意愿而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