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从古城寿县北门进来有一支锣鼓队,他们光着膀子,头扎毛巾上身穿粗布坎夹,下穿大腰裤黑布鞋,淳朴农民打扮,鼓点节奏伴着步伐、不紧不慢、一个鼓点犹如小溪流水,另一个鼓点节奏则如同瀑布狂泻而奔,两个鼓的默契配合使其他乐器达到巧妙之处,每名队员表情动作与节奏融为一体,让你如痴如醉、难以离去,后来入门了才知道这段曲牌是大“长流水”,也就是这段大长流水,让儿时的我彻底迷上了锣鼓,一辈子离不开锣鼓。
寿州锣鼓的曲牌流传已久,但也丢失了不少,如今保留下来有兔子扒窝、猴子泚尿、大头和尚戏刘翠、紧急风、十八翻、小长流水、长流水、大长流水、锣鼓对话。这些曲牌千百年来在民间流传,老百姓深深爱着它。每段曲牌都有故事,深深地扎根于这块土地上,它可能属于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别是曲牌里有几种长流水,打法不一样、味道不一样,为什么叫长流水呢,它的来源是什么,这么多年来我每时每刻都在琢磨它。
两年前,朋友李玉锁来我处闲谈,看到墙上挂着锣鼓照片,说他老家寿县涧沟镇、黄郢子,也有这种样式的钢锣,以前家家用水车,车水灌田时就用这种钢锣指挥车水,他即兴哼了一段踩水车时打锣的节奏,和小长流水的节拍几乎相同,听到这里,我当时高兴得不知该怎么形容,感觉答案就在眼前,其后不久,我和县非遗办负责人马晓元,鼓友柴德宣,三人一道前往涧沟镇、丰庄镇一带进行实地调查。
寿县古城西南40里,属于丘陵地形,高岗田地需要水车车水灌溉,当年用水车车水最为普遍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涧沟镇、丰庄镇,20世纪70年代此地生产队还在使用大型水车进行灌溉,在调查中发现,当年踩水车的老人还有健在的,并且是当年在水车上负责打锣指挥的人,老人名叫柴力怀,在柴岗村居住,已有八十多岁,有点脑梗,但语言表达能力还行,通过老人的介绍,我们得知水车还有大小之分,大水车需要七人,叫七令头,小水车需要五人,叫五令头,车水时一人在中间打锣指挥,两边人员对称用力,踩水车时则根据钢锣打出来的节奏,以求步骤一致,水车的中轴上系有细线,当线团线绞完时锣音停止,踩水车的壮汉们随之止步。整个过程完全靠打锣者掌握指挥。老人说:他爷爷辈也是打锣指挥踩水车的,一代一代传下来,当年每村都有一帮踩水车的壮汉,他们不仅年轻力壮,还要有较好的节奏感,因为踩水车时,有一人节奏跟不上,众人力量不能合一,轻则水车闷水,重则踩水人的腿面骨就有可能被打折了,交谈时老人还将自家保存的老钢锣(铜制)拿出来让众人观看,它和现在的钢锣几乎一样,只是在重量上有些许差别。柴老先生说:这种钢锣浑厚响亮,发出的音准像钢音一样传播远,嘈杂声再大也盖不住钢锣所发出的有穿透力的声音。我试着用嘴哼唱了一段小长流水的原奏,老人家立即高兴地和我一道哼唱起来,节奏完全合拍,老人家兴奋地说,虽然我永远踩不上水车了,但这个车水调子永远记着。由此可见“长流水”的曲牌来源于寿县本地农民千百年来车水灌田时,钢锣指挥打出的节奏,这段车水调经过历代艺人的加工已经成为今天寿州锣鼓演奏中的常用曲牌,并且还在演奏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寿州锣鼓还有许多保留下来的曲牌待我们去挖掘整理。
撰稿:罗西林
摄影:张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