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和网络平台都应恪守行业准则,切忌捕风捉影,靠莫须有噱头来收割流量;普通消费者及众多“打酱油”者,则要有点起码的冷静、专业的思辨,千万不要“听到风就是雨”,在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中栽了跟头。

商场中的海天味业产品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渝西锋光

近日,海天酱油被曝含有多款食品添加剂。据网友称,在其出口日本的产品中,就“没有”相关成分。一时间,“戕害国人”“不爱国”“双标”等潮水般的指责,使得海天酱油被推上了舆论风口浪尖。

围观、看热闹、点评热点,可以统称为在互联网“打酱油”。但凡“打酱油”者,或多或少有着看热闹不嫌事大、跟风起哄、图新鲜等想法。“海天酱油双标”这件事,据说起因来于网友的“不经意发现”,想不到的是,经过网络自媒体等渠道传播发酵之后,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其中很大比例就在不明就里中,开始被裹挟“打酱油”。

现在来看,海天酱油产品在标识上,确实存在“双标”、甚至是“多标”——只不过这里的“标”,是不同产品之间、理应存在的不同标准差别。比如,含法律允许放入食品添加剂的酱油标准,和完全无添加剂的生态有机酱油标准。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以及其他欧美国家市场,对有无食品添加剂的酱油,在生产标准方面都是标注得明明白白。但必须清楚的是:不同种类产品的标注内容不同,不能简单阐释或理解为海天酱油被当下舆论争辩的“双标”。因为舆论痛陈的“海天双标”,是指“在国内、国外销售的产品标准不一样。”

我们在超市平常看到的海天酱油,标注有添加了哪几种添加剂;但是,我们中的部分人,并没有看到另外一个事实,那就是国内大中超市,以及多个网购平台的海天酱油专柜里面,也有“0添加”的有机酱油。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海天酱油作为一家食品生产企业,完全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充分尊重了消费者的知情选择权。那么,海天酱油进入了日本市场,就得遵守日本的消费规则;关注所谓的“海天酱油双标”,就不应该盯住国内外两个市场上相关产品的区别,而应该以理性且专业的姿态,看清国内销售的海天有机酱油,与国外销售的海天有机酱油,在原料、生产、储存等方面标准差异。

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有些自媒体看到老王家在东街出售有衣袖齐全的长衫、没有衣袖的短褂,然后在西街看到同是老王家的店铺,卖的只有衣袖齐全的长衫,就忿忿不平骂大街,称老王家在东、西街之间“搞双标”。天呐,判断长衫和短褂的品质,能用同一个标准吗?要评判老王家的东西是不是“双标”,那就要把东街与西街商铺上,长衫与长衫比、短褂与短褂比呀!说句不怎么厚道的话,那就是某些自媒体和网络平台的非专业起哄,吸引了更多更不专业的消费者眼球,继而弄出来这么大动静,到底是尴尬了卖家,还是尴尬了自身的判断力?

有某些热心围观者,给非专业“打酱油”者做了一些科普,有称“海天酱油在国外产品中也有添加,但是各国法律不同,有的就没有要求标注”,还有人对比说“日本本国生产的0添加酱油,出口到国外之后,成分表上会多出来十几种添加剂”。当然,也还有网友质疑“海天酱油既是作为龙头企业生产者,又是国家标准的制定人”……现在,海天酱油也正面回应了。海天酱油对此番汹涌舆论的应对,和许多有备而来的“打酱油”者相比,某些地方确实有失专业水准,声称“起诉造谣者”就显得有些“硬”,从而伤了公众和气、败了自家人气。但是无论如何,自媒体和网络平台都应恪守行业准则,切忌捕风捉影,靠莫须有噱头来收割流量;普通消费者及众多“打酱油”者,则要有点起码的冷静、理智的思辨,千万不要“听到风就是雨”,在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中栽了跟头。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很可能你还没学会打酱油(打酱油也得有水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