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时分,海南省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树影斑驳。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辛琨双腿陷在红树林滩涂地的淤泥中,动弹不得。一旁的学生们帮忙将辛琨从淤泥中拖出,但他的一双鞋却留在了淤泥中。

“这不是第一次了。”辛琨只能打光脚回去。在红树林区域展开野外调查,深陷淤泥是常有的事。辛琨目前带领课题组与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科研人员一起,通过遥感监测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东寨港团水虱的爆发规律和机理进行研究。

与此同时,在相距不远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一场生态保护的战斗正在打响。这里最近发生的部分林区虫害已基本得到控制,受害林区不但没有出现扩大趋势,而且大部分枯萎的树木也已重新长出新芽,保护区内一片绿意盎然。

价值:生态物种多样的天然博物馆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海洋开发已成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引擎。那么,红树林保护现状如何?

山口红树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山口镇境内,是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首批5个海洋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2006年,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山口红树林列为重要自然保护区之一。自此,山口红树林珍贵资源保护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我国红树林现状描述(我国东南沿海红树林保护现状调查)(1)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正在养护红树林种苗。尹建军 摄

据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李武峥介绍,保护区海岸线长53千米,面积为8000公顷,其中海域面积4970.5公顷、陆域面积3029.5公顷、红树林有林面积819公顷。保护区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即824.1公顷的核心区,3600.4公顷的缓冲区和3575.5公顷的实验区。

“保护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海洋生物基因库,是保护和研究我国乃至全球红树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基地,为人类提供了认识自然的天然博物馆。”李武峥形象地描述。

红树林是独具魅力的湿地,也是海鸟的天堂,更是人类特别是海上渔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避风港”。近年来,面对经济建设、海洋开发、人类活动带来的威胁和挑战,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把红树林当作“家乡的宝”,不断加强陆域、海域执法巡护,发动周边群众参与到红树林保护行动中,使红树林面积不降反升,从保护区成立时的730公顷增加至819公顷,25年时间增加了12.2%。

同广西山口一样,海南东寨港也是国内连片面积较大的红树林保护区之一,这里有着大面积的红树林及天然湿地,维持了一个食物链复杂的高生产力系统,不仅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殖环境,更是生物物种基因库和生物多样性重要发源地。

据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工作人员钟才荣介绍,东寨港保护区内现有红树林植物19种36科,占全国红树林植物种类的100%;记录有鸟类204种,其中包括褐翅鸦鹃、游隼、黑嘴鸥等珍稀鸟类;除此之外,这里还有着丰富的鱼类和大型底栖动物资源。

挑战:最大威胁来自人类活动

生态自然保护区一向被认为是人类的净土。那么,地处沿海边陲的红树林能否抵御外界的干扰呢?

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管理处主任李武峥告诉记者,当前,山口红树林保护区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外来物种入侵、周边居民活动影响和红树林虫害三种。

互花米草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外来物种,被认为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生态灾害物种之一。“这几年经过我们的治理,互花米草已经没有太大发展空间,但它的侵略性还是相当明显的。”李武峥介绍,目前保护区互花米草入侵红树林的面积达171.5公顷,占该区域互花米草面积的35.6%。由于扩展速度过快,加上人工清除费用高,目前全国还没有统一的成功治理方法,如何有效治理互花米草对红树林的危害成为一个严峻课题。

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管护范围广,所覆盖的3个镇19个村委会,共有8万多人。其中位于保护区内,以海堤为界、向陆岸垂直延伸1公里范围内的乡村有17个,总人口7万多人。这里属我国沿海欠发达地区,老百姓绝大多数以农渔业为生,人均收入偏低,对红树林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尽管保护区杜绝了毁林建塘、养鱼养虾养蟹等低级利用方式,但一些社区居民对红树林底栖动物的采捕与挖掘、对近海海洋动物和海产品的捕捞需求并未减弱,保护区周边圈海、霸海的行为仍然时有存在,捕鸟现象也屡有发生。

我国红树林现状描述(我国东南沿海红树林保护现状调查)(2)

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观测虫害。陈国章 摄

此外,虫灾也是红树林面临的致命威胁之一。2004年5月中下旬,广西和全国其他地方暴发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红树林虫灾,受灾最严重的山口红树林虫灾面积达40公顷;今年9月,山口红树林再次暴发虫灾,虫灾面积约60公顷。灾情发生后,国土资源部门、海洋部门、红树林研究中心等单位组成专家组,赶赴现场勘察分析,制定了虫害治理实施方案,避免了红树林虫害的蔓延。

“其实物种入侵也好,虫害也好,这些自然灾害只能防治不能避免,控制好都问题不大,红树林面临的最大威胁还是人类活动。”李武峥表示,在海边进行的填海造地、挖沙取土、工业建设、企业排污、海边养殖,那才是红树林的致命危害。

站在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处远眺水中的红树林,近看滩涂上的虾蟹,很难想象这里的生态系统曾一度面临崩溃。

26年前,曾任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主席的国际知名动物保护专家约翰·马敬能博士第一次到东寨港,他这样描述当时看到的情景:东寨港的红树林似乎长势不好,比较低矮,赤裸裸地暴露在阳光下。而且,整个海湾都充斥着人类活动,成百上千张渔网布满浅滩,数十条渔船在忙碌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寨港兴起养鸭场、鱼虾塘的建设,不仅侵占了大片滩涂湿地,而且养殖业还严重侵蚀了红树林,让候鸟栖息地岌岌可危。加之周边畜禽养殖场排污,致使红树林水体高度富营养化,团水虱疯狂繁殖,红树大量枯萎死亡,东寨港生态濒临崩溃。

“当时东寨港旁边的养猪场、养鸭场的污水都排到了红树林,水都变成了黑色,味道很臭,水里的鱼虾能跑的都跑了,跑不了的就都死了。”居住在红树林边上的山尾村委会长宁头村的村民黄亚光说,当年自己家也养了鸭子,养殖对红树林破坏太大。

探索:多管齐下破解保护瓶颈

面对物种入侵、自然灾害尤其是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保护区和当地老百姓是如何保护红树林这一珍贵资源的呢?

实施“社区共管”,是广西山口红树林珍贵资源保护的创新做法和最大亮点,这一探索有效破解了海洋生态保护的瓶颈。

2002年,在总结红树林保护历年经验的基础上,山口红树林保护区成立了乡村保护组织,在周边19个村发展红树林保护志愿者,构建规模庞大的集成护林网络。目前,红树林保护志愿者队伍已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250多人,形成了社区共管、相互监督的良好局面。

60多岁的北界村村民莫积瑞就是保护区的一名“超级”志愿者,他有着极强的红树林保护意识,多年来始终坚持参与到红树林保护的社区共管行动中。他向记者讲了一段往事。1996年9月,山口遭遇了强台风袭击,当地渔民来不及躲避,于是把船开到红树林里,躲过了一场浩劫,安然无恙,而没有躲进红树林的渔民都遇难了。

“那场灾难发生以后,大家都开始意识到红树林的重要性,在强台风来的时候红树林就是我们的避风港,保护红树林就是保护人民的海产和我们的家园。”老莫动情地说。

同是护林志愿者的英北小学校长莫贤坤,利用教师的身份主动宣传护林常识,把山口保护区列为学校的科普教育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与红树林保护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理念。“红树林是我们家乡的宝,保护红树林的意识就要从小抓起。”莫贤坤说。

我国红树林现状描述(我国东南沿海红树林保护现状调查)(3)

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是鸟类栖息的天堂。陈国章 摄

此外,每年的湿地日、地球日、土地日、海洋宣传日等纪念日,山口红树林自然生态保护区都会在周边社区设置张贴大量标语、横幅、宣传牌,通过发放资料、播放宣传片、现场座谈等形式,广泛宣传生态保护知识。

在海南,从2012年开始,当地就对东寨港红树林及其周边环境开展了综合整治行动,进行了取缔保护区范围内的养殖场、迁出养鸭场等11项工作。保护区内2400亩左右的虾塘基本实现退塘还林,从保护区迁出养鸭场58家,关停了6家养猪场,异地搬迁3家养猪场;建设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消除片区生活污水的污染等。

黄亚光的养鸭场第一批退出养殖,“现在,红树林环境越来越好,在政府引导下,我们不养鸭子,经营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

海南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早在1998年,海南省就出台了《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明确禁止砍伐红树林和在红树林地毁林挖塘、围堤、采砂、取土及其他毁坏红树林的行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或者征用自然保护区内的红树林地;进行各项建设工程,不得占用或者征用自然保护区以外的红树林地。

2014年3月,海南省又通过地方立法,决定扩大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总体保护和控制范围,由5万多亩增加至12万多亩,确立了“用3~5年时间,集中资金投入、全面种植红树林、退耕还林还海、逐步恢复生态,把红树林保护区建成市民和游客休息旅游、生态教育的湿地公园”的目标。

今年9月,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纲要提出,限制性生态保护红线区。严格控制开发强度,禁止工业项目建设、矿产资源开发、房地产建设、规模化养殖及其他破坏主要生态功能和生态环境的工程项目。红线区内不再新增探(采)矿项目,红线区内在建和已建的探(采)矿项目在勘查(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可正常开展探(采)矿活动,许可证有效期满后,不得延续。

展望:生态保护亟需加大投入形成合力

在保护区管理处和当地老百姓的共同保护下,两地红树林取得了生态保护的累累硕果。

谈到多年来推进山口红树林珍贵资源保护的感受,李武峥表示,最大的变化就是山口保护区与周边群众拉近了关系,当地老百姓保护红树林的意识大大提高了,从“要我保护”变成了“我要保护”。

但保护区也存在不少悬而未解的问题,沿海经济大开发引发了红树林保护新的情况和问题,影响和制约了红树林的保护与发展。据李武峥介绍,周边社区人口多,管护海岸线长,资源利用需求大,红树林管护难度大;执法能力薄弱、设备落后,执法管护手段不足,不能及时、有效制止损害红树林生态系的违法行为;人员编制少、人才缺乏、科研技术力量薄弱等,都是保护区现实存在的问题。

除了自身能力建设,保护区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加强?记者了解到,由于保护区海岸线长,管理范围广,周边养鱼、养鸭、养蟹规模不断增大,海边养殖的撒料、消毒工具对红树林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在保护区内,撒网捕鸟、挖泥抽砂等现象也时有发生,造成了红树林保护与管理成本的上升。

“特别是围填海、企业排污等人类活动,对红树林的影响是最大的。”李武峥认为,保护红树林必须加大投入,引导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进来,才能更好地应对人类活动等带来的严峻挑战。

经济发展永无止境,生态保护同样没有尽头。在全球气候变化、北部湾开放开发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对山口红树林的保护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北部湾另一端的海南东寨港保护区,经过多年的治理保护,这里鸟来了,树多了,水也清了,生态环境发生了很明显变化,保护区的水质也从劣Ⅴ类上升为Ⅲ到Ⅳ类,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演丰西河、罗雅河、演州河等入港河流水质也都达到了功能区相应标准,保证了入港水源的质量。

更让人高兴的是,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变化不仅体现在环境方面。“近两年来,保护区管理局与其他科研机构一起,共同开展了保护区鱼类和底栖动物、昆虫、植物群落分布、土壤、超强台风对红树林影响等多项调查,以及水质、鸟类、禽流感等多项监测。”钟才荣说,每年开展专项调查研究,是为了了解东寨港保护区的资源家底,全面掌握东寨港红树林及湿地的动态变化情况,为红树林及湿地的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提供完备信息。

“近期,北京大学医学院的专家正在对角果木(红树的一种)叶片的抗肝癌药理进行研究,厦门大学教授王瑁带领的团队长期对保护区的鱼类资源进行跟踪调查。”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陈松告诉记者。东寨港红树林以资源和物种的丰富度及地域的差异性,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珍稀濒危红树植物保存地和国内外科研院所的主要研究基地。

目前,保护区一方面克服自身科研力量薄弱等不利因素,每年主动向有关部门申报科研项目,以项目实施为突破口,带动保护区科研能力提高;另一方面,共同参与国内科研机构课题研究和攻关,与中国林业科学院、热林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科研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