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和兰州的海拔(皋兰地名的由来)(1)

皋兰站站址在甘肃省皋兰县城关镇,建于1956年。清代乾隆三年,因境内有皋兰山而更名为皋兰县,沿用至今。皋兰县位于甘肃中部、黄河上游,南接兰州市城关区和安宁区,行政区划属兰州市管辖。清代至民国作为甘肃首县和省会重镇。县城有元明时代的泥塑佛雕洞窟石洞寺。

皋兰县被国家命名“东西合作示范区”,是未来兰州开发发展的黄金地段。

皋兰县的县名由来,就是因县地处皋兰山北麓而得名。清乾隆三年(1738年)设皋兰县,始有皋兰县名至今,那么,皋兰山的地名又是咋来的呢?

皋兰山西起龙尾山,东至老狼沟,形若蟠龙,“高厚蜿蜒,如张两翼,东西环拱州城(兰州城),延袤二十余里。”皋兰山是兰州城区的屏障,自从2000多年前匈奴人在黄河边叫响“皋兰”后,这座大山就成了兰州沧桑岁月的见证。

地处城关区的皋兰山古叫龙尾山,之所以叫龙尾山,因其形似巨龙,头东尾西地伏在那里。三台阁是其最高峰,也即龙首。

至于为什么取名“皋兰”,概括起来有三种说法。

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认为“皋兰”是一种植物。清代陇上文坛泰斗张国常在《重修皋兰县志》“舆地”“产物”中说:“春兰,俗名皋兰。谓皋兰山因此兰而得名也。”关于皋兰的形态,他是这样描述的:“每丛五六叶,叶窄于韭,长三四寸,(农历)三月抽绿茎,开花马兰而小,色蓝微紫。香闻亦有香生气,移植盆中,雅堪赏玩,但易萎耳。”孔宪武的《兰州植物通志》,则将皋兰鉴定为细叶鸢尾,属鸢尾科。《兰州史话》作者邓明在史话中自言曰:“曾于(公历)四至五月,在皋兰山见过皋兰,它数株丛生,叶细而弯曲,长10厘米,花莛从中抽出,长15厘米左右,开花一朵,花瓣硕大,向外翻卷,姿态飘逸,其色蓝中泛紫,十分美丽。”

张维在《兰州古今注》中说:“兰州以皋兰山得名。皋兰者,音译也。匈奴谓,天为祁连,而皋兰、马兰、贺兰诸山名,皆与祁连音近,当亦高峻之意。兰州河谷地形,现城关区大部地区为地质构造一级阶地,也就是说古代是黄河河滩。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黄河逐渐被归入现今河道。因此第二种说法较为准确。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元朝时,兰州曾为元人占据过,“皋兰”是蒙语“水南”的意思,皋兰山即水南之山。皋兰山在黄河南不远的地方,正合此意,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可能。“实际上,皋兰、乌兰、贺兰等指河,是匈奴人的称呼,现在蒙古仍有将河叫皋兰的。皋兰山就是河(南)边的大山。应该得到确认的是:匈奴人在黄河北岸为皋兰山取名的说法是成立的。从匈奴人命名皋兰山后,皋兰山也就成了兰州沧桑岁月的见证。鑫报综合

皋兰县石洞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