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为什么不能反着挂(热解读今日)(1)

热解读 4月4日,庚子年清明节,国旗半垂,举国同悲。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今天,我国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前,气氛庄严肃穆,等佩戴白花,神情凝重面向国旗肃立。

10时整,防空警报鸣响,等向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

3分钟,180秒,警报响彻神州,哀思充满心间。

下半旗志哀,以志逝者不朽。党的十八大以来,这是第三次出席下半旗仪式的哀悼活动,之前两次出席的均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国旗,不仅是一面旗帜,更意味着一段坎坷却昂扬的历史,象征着家国天下的精神。庄严肃穆的哀悼活动,下半旗有哪些深意?央视网《热解读》为您解析。

下半旗的由来

下半旗是当今世界各国通行的一种志哀方式,是公众表示哀悼的重要礼节。

这种做法最早见于1612年。英国船“哈兹·伊斯”号在探索北美北部通向太平洋水道的航程中,船长不幸逝世。船员们为了表示对已故船长的敬意,将桅杆旗帜下降到离旗杆的顶端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到17世纪下半叶,这种志哀方式流传到大陆上,遂为各国所采用。

国旗曾为谁而半降

国旗为什么不能反着挂(热解读今日)(2)

以国之名,祭奠亡灵。

截至目前,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下半旗次数在50次以上。这其中,有对已逝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深切缅怀,有对已逝外国领导人的深切哀悼,有对牺牲英雄和烈士的崇高敬意,也有对逝去的普通民众生命的尊重。

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后168小时,国家宣布下半旗志哀。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为自然灾害遇难民众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也是中国文明史上第一次为罹难民众设立全国哀悼日。

今日举行的哀悼活动,是继2008年5月汶川地震、2010年4月玉树地震、2010年8月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之后,庄严神圣的国旗第四次为普通民众的逝世下半旗。

国有殇,民相望。不但追忆伟人,也尊重平凡。当国家下半旗向死难的国民致哀,国旗便丰富了原有的内容,闪耀着生命至上的光辉。

志哀、致哀有何不同?

“志哀”和“致哀”这两个词均为动词。从文字意义上看,“志”的含义为“记”,而“致”是给予、向对方表示的意思。

志哀意为用某种方式表示哀悼,有具体的方式,如静默志哀、下半旗志哀。致哀意为对死者表示哀悼,传达的对象是确定的,如向烈士致哀。

两个词虽然在表述上有区别,但实质上是一样的,都表达同样的哀悼之意。

不忘过往 希冀未来

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14亿中国人难忘。下半旗志哀、举国哀悼,是表达哀思,也是铭记这段举国奋战可歌可泣的岁月。

在这场疫情防控斗争中,14亿人民更加坚强,更加团结,更具力量,面向未来我们要用胜利与前行告慰逝去的生命。

正如所说,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奋进,愿山河无恙,愿国泰民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