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部最佳导演电影马丁斯科塞斯(斯科塞斯最爱的十部电影)(1)

被称为“电影社会学家”的马丁·斯科塞斯排在美国目前最重要的导演之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斯科塞斯被视为革新美国电影的“电影小子”之一,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弗朗西斯·科波拉和乔治·卢卡斯并列。

这位意大利裔小个子,从小生长在纽约的工人家庭,街头的见闻给了他日后电影题材的丰富养料。斯科塞斯的创作多元,但基本以具社会争议性的犯罪题材影片为标志,代表作有《出租车司机》、《好家伙》和《恐怖角》等,另拍有少量传记影片比如《飞行家》、《愤怒的公牛》,音乐电影《最后的华尔兹》、《闪亮的风采》等,偶尔也会触及宗教题材,比如耗时多年终于完成的杰作《基督最后的诱惑》。

今天我们一起看看斯科塞斯的最爱影片名单,看看是否能从他的偏好中找到他创作的一些脉络。

《盗马贼》The Horse Thief(田壮壮,1986)

80部最佳导演电影马丁斯科塞斯(斯科塞斯最爱的十部电影)(2)

虽然有很多欧美导演比较了解中国(陆港台三地)的优秀导演和优秀影片,但田壮壮从整体上观察的话却鲜有被提及,斯科塞斯选入这部作品显得在同侪中有些卓尔不群,当然,斯科塞斯一直都比较重视挖掘保护来自第三世界的影片,他自己曾经主持过第三世界电影DVD化的项目,也曾为电影节推广过新的胶片(虽然事后证明他推荐的胶片效果并不太理想),总之是个很关注影片保护与保存的热心人。所以选入了这部田壮壮的《盗马贼》也并不意外。从这部影片来讲,拙劣的普通话配音版让其失去了不少国内观众的支持,但是对于看字幕的斯科塞斯来说就没有这个问题,影片的气质也比较符合斯科塞斯的趣味,田壮壮那种神话边缘人固执动机的趣味也比较符合斯科塞斯的口味——潜藏在破碎现实下的神性,这多少也是《基督最后的诱惑》的趣味。

《细细的红线》The Thin Red Line(泰伦斯-马利克,1998)

80部最佳导演电影马丁斯科塞斯(斯科塞斯最爱的十部电影)(3)

老实讲,这个单子我看到这里时。已经有点困惑了:这么看来,斯科塞斯一直就很喜欢神秘主义的啊,但早年的创作中为什么表现的不多呢?

这部《细细的红线》由美国的神秘导演泰伦斯·马利克指导,是他在1978年指导《天堂之日》以后时隔二十年再次出山指导的影片,本片非常成功,打开了马利克复出后的创作高峰。马利克是那种美国少有的神秘主义哲思导演,当然,这种风格的美国导演在南方有不少,但是能把这种潮湿滑腻的美国南方电影做到这么大规模、体量的,目前看,好像还只有这么一位泰伦斯·马利克。

马利克的这部影片集合了众多大牌明星,西恩·潘、乔治·克鲁尼、吉姆·卡维泽、约翰·特拉沃夫塔这些人不要提;当时还没打响名气的艾德里安·布洛迪也不用提;性格演员伍迪·哈里森也不要提,唯一要提的就是马利克强大的风格完全将每个演员都安插在合适的位置上,影片的内容饱满形式突出,比他之前和之后略显空荡的其它创作有明显优势。

《大开眼戒》Eyes Wide Shut(库布里克,1999)

80部最佳导演电影马丁斯科塞斯(斯科塞斯最爱的十部电影)(4)

斯科塞斯选了这部库布里克的遗作,我猜测是因为影片里看似稳定,但其实每一帧画面都透露出凶杀气味的感觉吧。库布里克的摄影非常特别,在那些构图看上去稳定、有时甚至有些呆板的画面里,其实隐藏着莫大的残忍和怀疑。

《坏中尉》Bad Lieutenant(阿贝尔-费拉拉,1992)

80部最佳导演电影马丁斯科塞斯(斯科塞斯最爱的十部电影)(5)

这部电影曾经被赫尔佐格翻拍。导演费拉拉和斯科塞斯一样,也是意大利裔美国人。其实说起来意大利裔导演为今日之美国电影做出了莫大的贡献,每每在潮流更迭的关头,都有意大利人才为美国电影开辟新的可能。从电影小子一代人中的斯科塞斯、科波拉,到美国独立电影系统中的费拉拉,都奉献了自己独具风格的创作。

这部风格黑色、优雅的犯罪题材电影和斯科塞斯的后期创作相似程度比较高。虽然阿贝尔·费拉拉只比斯科塞斯小了9岁,但他们在电影代际上几乎差了一代人,这和费拉拉特立独行的性格有很大关联,他对传统电影制片方式都没有什么兴趣。

本片主演哈维·卡特尔(见上图)是位非常愿意为艺术献身并提携新导演的优秀演员,当初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昆汀·塔伦蒂诺的成名不会来的那么痛快。

《破浪》Breaking the Waves(拉斯-冯-提尔,1996)

80部最佳导演电影马丁斯科塞斯(斯科塞斯最爱的十部电影)(6)

拉斯-冯-提尔拥有一种张扬且怪诞的左派立场,他强烈的改变自己的电影风格,掀起了颠覆工业化制片的电影运动,他用神经质的女主角表达对社会的批判。本片主演艾米丽·沃森和他的主张恰好吻合,两人奉献了一次合拍的创作。

《瓶装火箭》Bottle Rocket(韦斯-安德森,1996)

80部最佳导演电影马丁斯科塞斯(斯科塞斯最爱的十部电影)(7)

本片是韦斯·安德森的处女作,这部看上去足够无聊、足够俏皮、足够荒诞、足够简单的小电影也许让斯科塞斯想起了自己拍摄《下班以后》、《喜剧之王》时的情景。但是,韦斯安德森在封闭的电影中加入了太多自己跟观众卖乖的俏皮,那些布景也粉刷的太干净太鲜艳(比郭利斯马基和北野武他们过分多了!),斯科塞斯可能从中看到了一些新的可能性吧,他可能面对着韦斯·安德森的电影畅想:如果我当时一直把《下班以后》这种电影拍下去,会拍成什么样呢?

《欲望号快车》Crash(大卫-柯南伯格,1996)

80部最佳导演电影马丁斯科塞斯(斯科塞斯最爱的十部电影)(8)

加拿大人柯南伯格一直关注社会、科技对人的异化,而异化一般落实在肉体的切实疼痛上,本片堪称他这一主张的全面演示。

《冰血暴》Fargo(科恩兄弟,1996)

80部最佳导演电影马丁斯科塞斯(斯科塞斯最爱的十部电影)(9)

如果除开对暴力场面的表现方式,本片与斯科塞斯的作品相似度颇高。在科恩兄弟的创作中,这部《冰血暴》更倾向于反讽,而少了许多神秘主义的奇想。

《马尔科姆 X》Malcolm X(斯派克-李,1992)

80部最佳导演电影马丁斯科塞斯(斯科塞斯最爱的十部电影)(10)

这是一部讲述激进黑人活动家马尔科姆 X的影片,由美国黑人导演、刚出道时喜欢把画面弄得五颜六色的拍广告出身的斯派克·李指导。斯派克·李这个导演很难让人留下印象,风格变化比较快,同时风格又不强烈,拍独立电影出身但很快彻底的投身商业电影界,比较特别的地方是他拍了几部黑人题材的社会影片,而这部《马尔科姆 X》有种“他终于拍了”的感觉,这个影单到这里时,我也有种斯科塞斯“他终于选了”的感觉,再不选一部这种影片的话,他要对不起自己“电影社会学家”的称号了。

《盗火线》Heat(迈克尔-曼,1995)

80部最佳导演电影马丁斯科塞斯(斯科塞斯最爱的十部电影)(11)

迈克尔·曼比斯科塞斯小了一岁,但出道要晚的多,起初是以编剧入行,还与费拉拉合作指导过电影,想来他们几位的关系应该都比较近。本片是迈克尔·曼导演生涯中的亮点,也是90年代美国动作片的标杆作品,流畅的剪辑、精确的场面调度等技术环节都很精致,艾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撑起来的双雄戏也起伏有致,保持了较高的娱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