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印度洋通道临沧发展规划图(走向印度洋三方战略签约)(1)

5月10日下午,云南省临沧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德阳市人民政府、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四川德阳举行。

临沧市委副书记、市长杜建辉,德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光强,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西南大区总经理姬文山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

此次三方签约标志着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常态化、规范化、规模化、效益化、智慧化”运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临沧市政府副市长沈熙与德阳市政府副市长周杰以及中远海运物流西南大区副总经理叶向东签约,出席仪式的领导共同见证签约。

三方共同拥有:一条通道 一份使命 一个梦想

中缅印度洋通道临沧发展规划图(走向印度洋三方战略签约)(2)

杜建辉在致辞中表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与世界各国共建“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临沧牢记的殷殷嘱托,心怀“国之大者”,坚定不移强力推动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

德阳发展潜力巨大,完全有条件打造成为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内陆腹地核心节点城市和国际班列集结中心。

中远海运物流具有全球化物流网络优势和强大综合物流能力。此次三方签约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育新机、谋发展,共同拥有了“一条通道、一份使命、一个梦想”,并为之共同努力。

临沧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坚定不移强力推动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希望通过携手并进,在沿边开放开发中作出示范、在环印度洋周边国家大市场中抢占先机、在促进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勇担重任,共同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重要通道枢纽。

我们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力争早日实现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常态化、规范化、规模化、效益化、智慧化”运行。

临沧市将认真履行约定的各项义务,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凝聚强大合力,真诚交流、通力合作,为实现共同发展而努力奋斗。

借道临沧,推动德阳产品更多走出去

中缅印度洋通道临沧发展规划图(走向印度洋三方战略签约)(3)

刘光强在致辞中表示——

德阳是成都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经济发展态势向好,产业发展后劲强劲,全域开放纵深推进。

临沧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是云南五大出境通道之一。中远海运物流作为以航运物流为核心的国际化综合性物流企业,是政府、港口、铁路及大型跨国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当前,德阳正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迫切需要临沧这样的沿边开放城市和中远海运物流这样的国际物流企业深度合作。

我们希望进一步加强通道合作,支持德阳打造中缅印度洋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和国际班列集结中心;进一步加强商贸物流合作,推动德阳产品更多走出去,支持德阳打造保障成都都市圈工业可持续发展生产性消费中心,建设西南大宗工业原料集散分拨基地;进一步加强产业合作,强化两地政企之间、企业之间沟通交流,加强两地物流园区、产业园区之间的联动,打造“一带一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典范和标杆。我们将从政策支持、要素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为三方深化合作创造更优的环境、提供更优的服务,切实构建开放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发展新格局。

以物流带商贸、以商贸带产业、以产业促发展

中缅印度洋通道临沧发展规划图(走向印度洋三方战略签约)(4)

姬文山在致辞中表示——

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是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延伸,对于落实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助力“双循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远海运物流积极承担央企责任,融入国家战略,以西南大区公司为平台,坚持“通道 枢纽 网络”的发展模式,着力整合航运、港口和物流资源,深入参与通道建设。在新的框架协议下,我们将心怀同一个目标,按照“优势互补、市市合作、政企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依托德阳产业重镇的地位,利用临沧口岸枢纽的优势,共同探索出新通道常态化、规范化、规模化运营的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推动实现以通道带物流、以物流带商贸、以商贸带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的新目标。

据了解,为提升德阳对外开放水平,拓展国际货运通道建设,优化公铁海多式联运时效,2021年德阳、临沧两市就建立联系机制、新通道货源组织、平台协同建设、测试班列开行等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先后成功开行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缅甸—云南临沧—四川德阳)国际公铁联运测试班列、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公铁联运国际测试班列德阳三星堆号。

此次三方合作将充分发挥临沧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节点作用、德阳在四川省中的区域物流枢纽节点作用,共同推动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在临沧和德阳两市“十四五”发展过程中实现常态化、规范化、规模化、效益化、智慧化,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重要通道枢纽,全力贯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升成渝西南区位优势,提升成渝高水平开放格局,实现以通道带物流、以物流 带商贸、以商贸带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的目标,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中缅经济走廊、面向 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

中缅印度洋通道临沧发展规划图(走向印度洋三方战略签约)(5)

中缅印度洋通道临沧发展规划图(走向印度洋三方战略签约)(6)

期间,临沧市与东方电气集团、四川蓝剑饮品集团等16家企业代表座谈,考察了东方电气集团、德阳国际物流港等。

跨过临沧清水河,前面就是印度洋

中缅印度洋通道临沧发展规划图(走向印度洋三方战略签约)(7)

2022年1月3日,首列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缅甸—临沧—德阳)国际公铁联运上行测试班列顺利到达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

该测试班列货物为1200吨绿豆和芝麻,自缅甸境内启运,经云南临沧清水河口岸入境,2021年12月31日在临沧火车站公铁联运,仅3天时间就直达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到达后将通过环成都都市圈多式联运分拨销售到省内外。

中缅印度洋通道临沧发展规划图(走向印度洋三方战略签约)(8)

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把缅甸作为西部产品出口和资源进口的接力站,该趟测试班列的顺利抵达表明:国际进口货物可从缅甸仰光港登陆、经云南临沧清水河口岸入境,直达西南腹地城市四川德阳,将西南内陆与印度洋相连接,提升了川渝地区的区位优势;同时也表明:国内沿海出口货物可在内陆城市——四川德阳集散,通过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经公海铁多式联运,由缅甸出海口直接进入印度洋,为西南地区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打通了一条新通道,提升了川渝地区高水平开放格局。

在当前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下,德阳联合云南临沧和中远海运公司构建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将有力提升德阳对外开放水平,助力德阳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对错位成都国际铁路港“轻进轻出”生活性消费中心和成都国际产能输出基地,传承德阳工业优势,着力发展“重进重出”生产性消费中心,打造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内陆腹地核心节点城市和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公铁海国际联运集结中心,构建保障西南大成都都市圈工业可持续发展生产性消费中心,建设西南大宗工业原料集散分拨基地(含期货交割库),都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新格局·新通道·新机遇——双循环视域下的沿边开放

中缅印度洋通道临沧发展规划图(走向印度洋三方战略签约)(9)

共商沿边开放大局,共享沿边开放成果。2021年12月25日,以“新格局·新通道·新机遇——双循环视域下的沿边开放”为主题的第二届新时代沿边开放发展论坛(2021)在临沧举行。

论坛上, 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等高校智库的专家学者,以及云南省、临沧市相关部门领导和部分重点企业代表等120多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沿边地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沿边国际通道互联互通、沿边开放中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路径、加强国际传播助力沿边开放等相关问题,为实现双循环视域下的沿边开放发展献计出力。

●新机遇——沿边地区正转变为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的前沿窗口

沿边地区是“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的“衔接带”和“接合部”,正由过去开放的“边缘地区”,转变为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的前沿窗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自贸区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李光辉在演讲中提到,新形势下,沿边省(区)的繁荣、发展和稳定,事关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和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一带一路”建设,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沿边地区特殊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沿边地区特殊的战略地位和承担的历史使命,把深入实施沿边开放发展战略放在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构建新时期边疆经济发展的新体系,实现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沿边开放中存在观念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口岸设施动力不足,口岸功能和服务体系不完善,跨境运输不畅效率低成本高,贸易壁垒影响边境贸易发展,融资困难加大企业压力,人力资源匮乏等问题。”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英奎表示,需要创新开放发展思想观念,加强与周边国家经贸政策协调,提升沿边开放政策的科学性,加大对边贸支持力度;增加周边国家商品进口,降低沿边地区物流成本,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

●新格局——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提高沿边开放水平

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中心、高水平沿边开放的新高地。中国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在演讲中提到,云南应争创RCEP新型示范区,建议可以在对标先进规则的营商环境、跨境贸易数据流通、国际贸易数据标准使用、设立公共海外仓、中药材等资源进口加工产业园、自贸区人才培养等方面先行先试,总结成功经验,形成示范效应,复制到各沿边地区。

云南大学教授施本植也认为,云南应该抢抓RCEP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根本,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高标准建设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切实推进六个方面的国际化,即基础设施国际化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提升、人才素质国际化提升、产业结构国际化提升、市场主体国化化提升、目标市场国际化拓展,提升沿边开放水平。

沿边开放离不开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融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阎荣舟在发言中说,认识偏差、政策执行层次衰减、政策整体性效果不强是建立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中优化营商环境的难点,他建议抓住关键,保持连续,打造更好营商环境:强化周边意识,胸怀天下,形成生态性内生发展;稳定预期,推进法治思维在营商环境领域全方位实践;供需协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面闭环,建立和完善以企业发展实效为主的系统评价体系;多措并举,用心用力降成本、助融资,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界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做好公共服务;以人为本,构建覆盖面更广的人才评价和支撑体系;标杆引领,进一步以评促改、以评促优;数字化赋能,全维全生命周期动态监督与支撑。

●新通道——以大通道带来大物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云南的大开放就是要做大通道。云南省商务研究院副院长刘杰在发言中提到,要以大通道带来大物流,以大物流带来大贸易,以大贸易带来大产业,让大产业进入好园区,以好园区促进大发展。

“十四五”期间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要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需要以高质量通道建设为目标导向,在立项建设、协调机制、合作机制、产业支撑、投融资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副教授张立莉谈到,要进一步加快临沧至普洱铁路规划立项建设,加强和完善国际大通道建设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与周边国家、省份的交流合作机制,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强化国际大通道建设的产业支撑,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保障国际大通道建设资金。在区域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中,依托航空物流港和高铁开通背景下的冷链物流多式联运,积极发展精品和高附加值农副产品的国际冷链物流,是非常值得探索的模式。

现阶段云南最大的潜力,就是聚焦实现通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王君超认为,要着力构建与周边国家的良好关系,依托核心功能区规划和重要节点城市锻造“强产业”,形成硬实力,进一步发挥通道经济激发产业发展的倍增乘数效应、知识溢出效应、枢纽集聚效应。

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科社教研部副主任舒源也谈到,云南推进国际通道建设的难点更多还是在国外部分建设,要拓展多元交流渠道,全方位推动;发挥中老铁路示范,多角度促进;创新投资融资方式,宽领域拉动;拓展多式跨国联运,多途径引领;推进国际产业合作,大需求带动。

中缅印度洋通道临沧发展规划图(走向印度洋三方战略签约)(10)

临沧地处祖国西南边疆,与缅甸山水相连,有3个县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290.791公里,有清水河、南伞、永和3个口岸。经临沧孟定清水河口岸出境,是云南乃至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直通印度洋最便捷、最平坦、最短的陆上通道,临沧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区位优势无可替代、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近年来,临沧市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坚持不懈以“四个先行”推动对缅开放“五通”,坚定不移推动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

随着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成功试通首发,临沧的区位优势正在转变为开放优势,临沧将主动加快融入“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努力成为中国与环印度洋经济圈的物流大通道和重要枢纽。

(来源:今日临沧等 文图/魏江跃 张家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