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考编季!最近是事业单位招工的又一“旺季”,省内不少城市都开始紧锣密鼓的搞下半年的挖人大战。而对于打算考编上岸的小伙伴来说,当下正式机会多多任你挑岗位的时候,选择好心仪的岗位,剩下的就是安心学习备战考试了。一提到备考,许多有经验的小伙伴就比较头疼了——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当然网上有不用学习直接让刷题的,还说“刷一万道题就能上岸”。实际体验过你才知道啥叫越刷越迷茫,因为这并不是学习而是在练习蒙题啊!有些题虽然你第一次蒙对了,但第二次遇见你就未必能蒙对。除非你考试前烧香拜佛真的灵验。不然考试必然没戏。还有一些小伙伴学完基础感觉自己行了,结果一全真模拟就歇菜了。这也是许多小伙伴发现自己越学成绩越差的原因,因为你根本就没学会啊!对照食谱确实能作出美味佳肴,但你能确保下次不看食谱能作出同样口感的菜吗?普通人和厨师的唯一区别不是厨师手艺比你好,而是他将那本食谱吃透了,做菜的方法已经融会贯通!

事业单位笔试口诀(事业单位笔试考试)(1)

而在事业单位笔试中,有一种类型的题目是你掌握技巧和方法也很难百分百肯定自己完全吃透的,那就是言语理解中的选词填空。选词填空想做到高正确率,你就必须做到完全理解题目中给出的每一个选项中词语的意思,在结合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来选择最为正确的答案。但你要知道,编制考试中常见的词语就有3000个左右,你一个一个看,估计等你学完国考都结束半年了。为了更快速度提高选词填空的正确率,也就是蒙题的准确度。我们就需要掌握一个小技巧,那就是语感。语感这东西看似玄而又玄,但实际上他属于我们说话写作的一种感觉。这就和我们中午遇到熟人都会顺口问一句“你吃了吗?”差不多。按照正规的说法应该是“你中午吃饭了吗?”,但这么说特别绕口。所以我们才会习惯的说“你吃了吗?”语感其实就是这样,让说出的话顺口不绕嘴。没懂?没关系,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发展扶贫产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立足当地自然禀赋,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注重发展山地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学会“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谨防产业“____”,应该看到,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各位小伙伴觉得这个空应该填入什么词语更为恰当?削足适履?千篇一律?水土不服?还是急功近利?大家可以花两三分钟把成公小编给出的答案带进文段在读一遍,仔细感受下。读完了吧?那我们继续。如果按照上下文以及文段所表达的主旨来看,削足适履和急功近利都非常合适,千篇一律和水土不服也能勉强说得过去。实际上原文段填入的词语就是四个词语中最为平淡的“水土不服”。或许你要问为什么了。那我们就先来看看原本最为适合的“削足适履”。是不是和水土不服看着意思差不多,都可以表示产品无法适应当地?但如果你仔细研究下你会发现其中有很大的问题。水土不服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那削足适履呢?意思是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合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发现问题没有?削足适履可是有贬义存在的啊。别忘了这段还给这个词加了个双引号。我们通常给一个词加双引号表示啥?你做的是真“好”,我真的是“佩服”你。仔细品品这两句话啥意思,你就明白了。通常给加双引号是有取其反义的意思。那给一个贬义词加双引号表示啥?而水土不服则完全不属于非黑即白这个行列,他本身就是一个形容状态的词语,给他加上双引号也不会让人产生其他莫名其毛的联想,只会觉得是因为用了“拟人”的表达手法而进行的修饰。当然这么解释确实非常合理化,但凸显不出我们这期语感蒙题的主题,毕竟能分析这么深远还怎么算蒙题啊。还记得答题之前让大家带入读的那一遍吗?我猜读过一遍的人就会发现放水土不服进去就比较顺口,而放其他词进去就比较绕口。这就是语感蒙题的原理,直白点说就是你读者顺口就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