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市申请被否决,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走过16年的"周大生珠宝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手段还是数十年如一日,可消费者也越来越不好忽悠了。

在我国黄金饰品行业中,绝大多数的品牌都是以"周"字开头,"周六福"、"周大福"、"周生生"......真的是令消费者傻傻分不清楚。在这些品牌中,"周大福"无疑是资历最老的那一个,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

周六福案例分析(周六福上市被拒)(1)

而年轻的"周六福"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香港知名珠宝品牌"六福珠宝",而是李姓兄弟创办的"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

明眼人一看就能够发现,"周六福"珠宝蹭了香港"六福珠宝"和"周大生"的热度,但是由于拥有合法的商标,"六福珠宝"对"周六福"也是无可奈何。

周六福案例分析(周六福上市被拒)(2)

其实出现这个原因在于香港注册公司十分简单,一字之差也可通过,这导致了大量雷同品牌的出现,让消费者经常混淆。

2004年"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顺利成立,彼时的"六福珠宝"在内地并没有什么宣传活动。而周氏兄弟的公司通过加盟商的快速扩张,在内地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随着内地消费者对于贵重饰品的需求量不断提高,"六福珠宝"也开始进军内地市场。这时双方就"周六福"商标的使用问题产生冲突。

由于双方在内地都不拥有'周六福'文字商标,所以对于商标侵权问题的界定极为复杂,在具体的使用上双方已经缠缠绵绵很多年了。

更为混乱的是,在中国商标官网上可以查询到,"周六福"相关商标数量高达275件,而"周六福珠宝有限公司"拥有其中的75件,"六福珠宝"拥有其中的27件,剩下的全都持有在其他的企业或者个人手上。

周六福案例分析(周六福上市被拒)(3)

如果这些企业使用相关商标在其他行业,那对于商标权利的划分就更为困难了。

正当两家公司在为"周六福"商标争论不休时,市场上冒出了诸如"周五福"、"周七福"、"周百福"等极为类似的品牌,而且经营范围也是珠宝首饰之类。如此多的"周""福"充斥在珠宝行业中,让普通消费者难以辨认孰真孰假。

虽然周六福已经成功的对诸多类似黄金珠宝品牌的商标进行了商标异议,也有很多商标被无效撤销了,但是层出不穷的"周"字珠宝品牌,早就让消费者失去了对这些品牌的信心。

周六福案例分析(周六福上市被拒)(4)

企业"傍名牌"傍到不能上市

对于企业来说,傍名牌这种操作是可以迅速的提高企业的市场知名度,但是对于企业长期发展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周六福"就是这样遭受了恶果。

"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李氏兄弟在2004年创立的品牌,在最初取名字时,这两兄弟就煞费苦心的用了两家香港知名珠宝公司---"周大生"和"六福珠宝"名字的结合体,他们想要"傍名牌"的心思是昭然若揭了。

周六福案例分析(周六福上市被拒)(5)

企业的发展历史其实不过10余年,但是周六福曾经却在官方网站上写了"成立于十八世纪初"的宣传字样,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除了成立时间虚假宣传之外,在产地问题上,"周六福"也不遗余力的在模糊消费者的眼光,企图让消费者产生百年品牌高端品牌进军内地市场的错觉。

但是周六福其实就是一个以香港公司自居的内地企业,李氏直到2016才在香港开了第一家店。

除了傍"周大福"、"六福珠宝"之外,周六福多次碰瓷香奈儿、卡地亚等国际知名奢侈品品牌,成功的在内地消费者心中留下了"富贵、有格调"的品牌形象。

周六福案例分析(周六福上市被拒)(6)

这种种"山寨"行为虽然使"周六福珠宝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家成功的公司,但绝不是一家优秀的企业。

2019年上海市监局发布珠宝玉石质量抽检情况显示,在周六福抽检的48个品牌珠宝玉石中,有36个批次(共80个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检出率为45%。

在质量方面出现如此大的问题,周六福回应为"可能涉及到工厂生产问题,但也不排除是加盟商的原因",这种明显推卸责任的话也让周六福的口碑急速下降。

此次上市失败也为该公司敲响了警钟,只有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合作商,公司才能逐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企业。

关于"傍大牌"的话题,如果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的评论区给我们留言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