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形成于唐代,并得以盛行。唐代诗人为了与不受格律限制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将其取名为近体诗。近体诗格律极为严整,篇有定句,即除排律外每首诗的句数是固定的;句有定字,即每句诗的字数也是固定的;韵有定位,即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韵脚极为规范;字有定声,即诗句中各字声调的平仄也是固定的;联有定对,即律诗中间各联要求对仗。与古体诗相比,近体诗的形式更加整齐,节奏更加和谐,但同时,也增添了更多的限制和拘束。

五言律诗近体诗的格律知识(近体诗对格律的讲究有哪些)(1)

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和排律(十句以上)三种其中,以律诗的格律作为基准来看,绝句的格律相当于半首律诗,而排律则是律诗在句数上的延长。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近体诗在诗歌创作的格律方面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这有利于规范诗歌的创作;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增加了诗歌创作的难度,更有甚者,后来有人对不入律的诗歌一律予以否定,这点我们可以从宋代诗歌中窥见一斑。这样,对诗歌的创作造成了较大的约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