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唐朝什么样 唐朝到底有多开放(1)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优秀的文明和强盛的国力,使得唐朝时期的民风有非常显著的特征,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开放”。

有书君认为,这种“开放”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唐朝的政治氛围开放民主。

唐朝在政治上的开放,在中国历史上无出其右。举个例子来说说:

一个是中兴的英主唐宪宗,他是个非常痴迷佛教的人。听说凤翔府法门寺的护国真身塔里,有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唐宪宗就派人大张旗鼓去法门寺迎佛骨进宫。

既然皇帝这么痴狂,整个关中地区也全都紧随潮流,争先恐后去施舍,生怕自己掏钱晚了,有人捐的太厉害,把自己家产都赔进去了。

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皇帝带头搞不靠谱的事,一怒之下写了篇千古名文《谏佛骨表》。其文引经据典,谈笑风生,把宪宗皇帝从头到尾批的狗血淋头。

大体意思是,从古到今崇拜佛教的皇帝哪个活的长久了?你要是还这么当佛教脑残粉,我看你也迟早要完蛋!

这种骂得狠又恐吓皇帝的话,在哪个朝代都是重罪,要是放在明清,流放乃至砍头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宪宗看后果然勃然大怒。然而最后处理结果出人意料,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刺史从四品。一个恐吓皇帝的人,处理结果还四品,是不是很意外?但在唐朝,这是很正常的事。

真实唐朝什么样 唐朝到底有多开放(2)

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是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时,与友人一起到马嵬驿游览,有感而发,创作了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虽然诗的开篇写到:“汉皇重色思倾国,”但在后面诗句中反复提到杨家有女、华清池、马嵬坡等敏感词语,分明是在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进行黑化。这就好比一名首都远郊区县的地方小官,公开的在讽刺当朝前任领导人的性丑闻。

作为现代人,我们可能觉得没什么,但要结合当时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身份,这就细思极恐了。

但后来,白居易没因妄议领导人而断送仕途,《长恨歌》也没被封禁,反而在当时的流传度越来越广。这要是放到大清国,不知道都进行多少次文字狱了。

唐朝对文人非常尊重,言论也极其开放。在皇帝面前,君臣之间没有后世那么多繁文缛节,不仅皇帝对大臣在礼仪上非常尊重,双方讨论事情也处在一个相当平等的环境下。

在皇帝面前,不同主张的大臣也可以尽情发挥个人见解,甚至互相攻讦,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大概只有唐朝仅见。

二、唐朝的民族关系开放包容。

唐朝的民族关系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从唐朝立国起,蕃将就是唐朝将领中的重要力量,朝廷对蕃将也等而视之,没有一点用人方面的歧视。

唐高宗时期,少数民族将领在唐朝已经是将星云集,很多人不仅是唐朝的国防支柱,而且都登上了军中高位,位极人臣。

到了唐玄宗时期,军中少数民族高级将领不可胜数。比如我们熟悉的突厥人哥舒翰,契丹人李光弼等。朝廷不分民族,唯才是举,到了唐朝后期,蕃族将领仍然是国防基石。

三、唐朝的宗教、科技文化政策开放兼容。

唐朝的宗教政策非常宽容。中国传统两大宗教——道教和佛教在唐朝时都有较大发展。

当时道教是国教,王公贵族皆以道士为荣,并以《老子》《庄子》《文子》《列子》等道教经典开科取士。

唐朝初年,高僧玄奘远赴天竺取经657部,唐朝因此兴建了大雁塔来保存这些佛经。

中国佛教的各主要宗派大多在唐朝时期成熟。伊斯兰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等也随着国际交流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

唐朝还有辉煌的科技发展史,测绘,医药学,雕版印刷,都在这一时期诞生或发展壮大。

先进的技术又通过开放的外交政策传遍周边的邻国。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使得唐朝声誉远及海外,直至今天海外中国人仍被称为“唐人”。

四、唐朝对外经贸政策开放自自由。

在经济贸易方面,唐朝有一套开明的对外政策,鼓励中外平等交往。比如唐政府中有鸿胪寺等机构专门接待外国使节和来宾。许多地方设有商馆接待外商,另设有互市监、市舶司等掌管对外贸易。

很多波斯、阿拉伯的商人在中国定居,他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都受到应有的尊重。

在唐朝的外国人,可以有自己的礼拜寺、专用墓地,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授予相应官职,甚至亡国的波斯国王和王子也得到应有的待遇。

因此唐朝时,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也随着国力的强大而扩展到了更广阔的国家和地区。为了更好的开展对外贸易,政府又大力扩展对外交通,夯实贸易基础。

当时通往周边民族地区和域外的主要有七条交通干道。著名的陆路“丝绸之路”便是起自那个时期。

在扩展对外交通干道的同时,唐朝还在沿途遍设驿所。极大的便利了经济贸易交流和商旅通行。

唐朝时期这种开放的经贸环境对我们现在的社会发展和国策也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它让我们看到,只有全面而持久的开放,才是国家繁荣和民族发展的正确道路。

真实唐朝什么样 唐朝到底有多开放(3)

五、唐朝的婚姻制度和社会风气开放宽松。

说到唐朝的婚姻制度,就不能不提到《唐朝放妻协议》:“愿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扫蛾眉,巧呈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据称此文出自莫高窟,今人读来也不得不感叹当年大唐盛世制度开化的程度。婚姻制度的自由开放,体现了唐朝对女子的贞操观的开放性态度。

先从皇室的婚姻中来看,武则天一开始是李世民的才人,后又成为他儿子李治的妃子;杨玉环一开始是寿王李帽的妃子,后来才成为他父亲唐明皇的贵妃。在唐朝肃宗以前的公主中,再嫁的就有23人,三嫁的也有4人。

除了皇室,当时的上流社会也给予了女性平等的态度。严挺之的妻子离婚后嫁给了当时的刺史王琰;韦济的妻子在他死后,又做了王缙的妾室;包括韩愈,他的女儿也是嫁了2次。

可见,当时无论皇家还是官宦世家对女性的婚姻态度都是非常自由开放的。

看一个社会是否开放,最有说服力的应该是女性的生活状态了。唐朝女性风尚饮酒,服饰也是“粉胸半掩疑暗雪”,非常性感。而且妇女普遍受教育程度高。

政府普及文化教育,女性也能够习文读书、接受教育,这为她们冲出封建礼教的禁锢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条件。

当时社会的各界名流都与青楼女子有着密切的往来。

能给社会带来美感、乐趣的社会型女性,比如歌姬、舞女等是受到肯定的;能够挥笔作诗的女才子也是受到尊崇的。唐朝的妇女经常外出,男女同席共饮也是很常见的事。

女性不光能以才艺抛头露面,还能参政议政。尤其在武则天当政以后,女性参政的例子更多。而这些女性在政治上的杰出表现,更推动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

综上所述,大臣敢对皇帝咆哮“不经凤阁鸾台,何得为敕”,皇帝会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这样的一个国家,无疑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

但我们应该明白,唐朝不是因为开放而强大,而是因为其强大才更加开放。现在很多人以为只要开放就能变得强大,这显然是本末倒置。


也许你还会喜欢以下内容:

22年前“哟西”满天飞的何智丽如今怎么样了?

女人如果缺爱,都会有些什么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