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为展示郑州十年非凡蝶变,郑州报业集团旗下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联合策划了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非凡十年·见郑城长 观观带你看郑州”,活动于9月16日正式启动,10月6日圆满结束。

此次系列报道成绩喜人、硕果累累,采访团队分为4路,在20天内走访了16个县(市)区,产出16期文字报道、20多条短视频、16幅创意海报、4场直播、2篇评论。记者们用文字、用镜头、用画笔记录下郑州十年巨变,绘就了壮丽出彩、大气磅礴的中原画卷。

本次活动要求稿件质量高、报道面广、任务量大,在采访团队中,既有奋战一线多年的资深记者,也不乏两个月前刚入职郑报的新生力量。路在脚下,心向远方,在此次历练中,新人记者才思敏捷、笔墨生辉,展现了新时代记者的过硬素质与使命担当。

宋莹玉(1999年出生):新闻不止“看见”

改革开放下的郑州(95后新记者记录郑州十年巨变)(1)

正观新闻两周年之际,“非凡十年·见郑城长”的系列报道活动也徐徐展开,而我有幸参与其中,从史料查阅到实地探访,聆听一座城市星移物换的十年。

接到任务伊始,我便意识到这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城市变迁题材的故事书写,这不仅需要从整体上把握一座城市“成高原、起高峰、出重彩”的发展变换,更重要的是如何呈现出宏观故事的具体可感。

十年能使一座城市发生什么变化?新郑有它自己的答案:从老旧城墙到古韵悠长,黄帝故里文化传承瓜瓞绵延;从寻常县市到经济绽放,经开区电子科技产业东风浩荡;从低矮棚户到诗意故乡,千年唐户村生态建设水色山光。

而一座城市的发展要用什么去衡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知道。

以太阳升起的12个小时为观察轴线,我看见不同时间节点上真实的生活图景,以轩辕湖畔寻常巷陌的平凡人、平凡事为切入点,与新闻中的人相遇,走进他们的生活深处,讲述一座城市的宏大叙事,这是行走在青砖红瓦的老城南街时,我所真切领悟到的。

但新闻不止看见,与真实的生活相碰是一重山,在普通生活中描写细节,呈现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则是另一重山。

我翻阅了众多媒体的往年优秀报道资料,研读前辈们力透纸背的铺展叙述,提纲挈领,字斟句酌,时至深夜仍在不断完善打磨,力求以宁静的叙述与渴望将故事说得动人的心,真实呈现生活在新郑这片土地上的“人”。

如李海鹏先生所说,新闻写作是一条漫漫长路。更多前辈在路上,吾虽未至,心向往之。

王艳明(1996年出生):足之所至,方知变化所在

改革开放下的郑州(95后新记者记录郑州十年巨变)(2)

在这个金秋,我作为新入职的记者参与到“非凡十年·见郑城长 观观带你看郑州”的主题报道中来。初接到任务时,多是怀疑,担心自己能不能做好,但经过此次的历练,成长颇丰。通过实地探访,用脚步一步一步丈量郑州这座城市的温度,回首郑州十年蝶变,感受良多。

从中牟的箜篌遗址、汽车产业园,再到航空港区的超聚变生产车间、机场北货运区,从文化到科技,郑州这座城市的变化远比我想象中大;上至生产厂长、下至车间女工,通过镜头与文字,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语言与视角讲述着与郑州十年的故事。

通过这次活动,自己与郑州也邂逅在这场秋天的故事。

漫步在中牟的土地上,箜篌城内正是收获的季节。当地的村民大爷热心招呼我们去品尝他种的柿子,浅尝一口,格外香甜;汽车园内,新能源汽车成为技术增长点;航空港区,郑州航空港站建成通车,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铁路网;来自远东的航班在郑州机场北货运区降落,让“国际郑”更有底气。结束采访的那天,回来的路上,那抹绚丽的晚霞点燃了郑州的天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校园走进郑报,这是我参与的第一次大型报道,通过此次报道经历,成长颇丰,每次看到老师们对自己稿件修改后的前后对比,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可完善的地方。

通过此次的活动经历,我更加深知记者的责任与担当,也更加坚定做一名记者的决心。郑州的十年之变已经被记录,希望下一个十年,与君同在。

董茜:脚下有多少泥,心中就有多少沉淀

改革开放下的郑州(95后新记者记录郑州十年巨变)(3)

作为一名记者的我,常年奔波在郑州的大街小巷,在居民楼,在田间,在厂房,“扎进”现场,帮助他们解决身边的困难事、烦心事。每次的采访,我都倍加珍惜。对我来说,这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接到 “非凡十年·见郑城长 观观带你看郑州”主题采访活动任务时,激动与自豪涌满我心头。十年很长,十年又很短。要想用文字,悉数呈现是个不小的挑战。

作为郑州人的我,采访团未出发前,就已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变化。可是当“生活越来越好了”“收入越来越高了”“环境越来越美了”这些话再次从不同人的口中反复被提起时,内心还是抑制不住的兴奋。不禁再次发出感概“郑州变化太大了!”

来童寨村,村民脸上的笑容。创意园,创业者的亲自感受。便民中心,居民悠扬的歌声。巩义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机器轰鸣的生产厂区。海上桥村,古老村庄焕发的新活力。常香玉红色艺术纪念馆,常派豫剧的传唱。这些都是最鲜活最真实最原汁原味的素材。

历时半个月,我与同事深入各个县市区,践行“四力”,感受这座温暖的、坚强的、英雄的城市十年的变化,至今回想采访现场,依旧感慨万千。

记者,永远在路上。作为一名记者,我时常告诉自己,脚下有多少泥,心中就有多少沉淀。作为一名新闻人,我将继续用手中的笔触和镜头,深度挖掘新闻事件,讲好郑州故事。

金鑫(1996年出生):行之愈笃,知之益明

改革开放下的郑州(95后新记者记录郑州十年巨变)(4)

在进入正观新闻两个月之际,我有幸参与了“非凡十年,见郑城长 观观带你看郑州”的主题报道。刚接到通知时,内心又紧张又期待,这是自己作为新记者参与的第一个大型活动。回望郑州这座城市十年来走过的路,感慨万千。

从管城区的郑州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平等街,到郑东新区的龙湖金融岛、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再到中牟的箜篌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文化、经济到科技,郑州十年蝶变。小切口大主题,每个采访对象都在讲述着自己眼中郑州这些年来的变化。小人物也能反映大时代。我们笔下的是个人,但也是时代洪流中有信念、有理想的每个分子;记录的是事件,也正是社会变革中生长与进步的每个脚步。

漫步在郑州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里,抚摸着古城墙,来一场横跨3600年的“对话”,体味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走进郑东新区,感受龙湖金融岛的神秘感和环岛的优越自然风光,体验郑州技术交易市场的数字冲击。走进中牟箜篌城,于曲径通幽处品味千年箜篌文化,驶入中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揭开经济蝶变的新面纱。

行之愈笃,知之益明。通过这次大型报道,我成长很多,也有很多感悟。有温度、有高度、有厚度的新闻,是走出来的。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完成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这十年是郑州昂扬奋进、日新月异的十年,希望新的十年郑州能书写更加美丽的新篇章。

岳炎霖(2000出生):深入、细致、用心

改革开放下的郑州(95后新记者记录郑州十年巨变)(5)

作为新入职的记者,参与“非凡十年·见郑城长”系列报道注定是我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走访过程中,我更加认识到,记录绿水青山,用文字留下时代记忆,是记者的浪漫。

奔腾的河流贯穿了历史的经纬,厚重的土地养育了淳朴的人民,郑州从5000年的历史中走来,虽历经沧桑,却初心不改、风华正茂。作为中原儿女,我们无不以自己的方式热爱着郑州这片土地,并期待着郑州在未来能继续蓬勃发展、强势崛起。

在“非凡十年·见郑城长”活动中,我跟随团队走访了荥阳多处索河郊野公园、南屯村、河阴石榴基地、中车四方轨道装备有限公司,这极大丰富了我的见闻,使我对新时代下中原绿城的新面貌有了最直观的感受。

在索河郊野公园,我因心旷神怡的生态绿地而愉悦;在南屯村,我为繁荣善治的现代乡村而欣慰;在河阴石榴基地,我被热情好客的淳朴果农所感染;在中车四方轨道装备有限公司,我对地铁制造的精益求精而惊叹……走访结束后,我仍沉浸在所目睹的郑州十年来的种种变化,若非亲身经历与实践,必然不会有如此深刻的感受。

对我而言,新闻的魅力在于常做常新,周边的环境日新月异,新闻工作能使人与时俱进,紧跟时代,保持永远学习、永远年轻、永远奋斗的心态。时代孕育了我们,我们将不负时代,作为记者,我们将继续深入时代、细致观察、用心记录,在时代的浪潮中开辟新航路,用温暖的文字伴郑州前行。

张晓璐(1996年出生):成为记者的第一课

改革开放下的郑州(95后新记者记录郑州十年巨变)(6)

刚进入郑州报业集团·正观新闻几个月,我便有幸加入了“非凡十年·见郑城长 观观带你看郑州”主题宣传活动的队列中,去挖掘郑州十年蝶变中的精彩故事,展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我和前辈记者们一起深入采访了“天中登封”“重彩新密”“智造经开”“出彩二七”四个县(市)区,看到了嵩山坳里的“乡村振兴号”、伏羲山里的“桃花源”、舞台c位上的“郑州智造”和绿城中央的诗意田园与人间烟火,听到了美丽乡村建设者的奋斗历程、农家乐老板的致富经历,三代大国工匠的师徒故事和不同手工艺者的创作心得。

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在过去的十年中,有着风景不同但又步调一致的人生道路。去采访、倾听他们的故事,我收获了许多感动。

但更让我感动的是我们采访队伍中的前辈记者们。

活动开始前,领队老师告诉我:“要多跟人交流,去挖掘故事。不能泛泛而谈,要找小切口深入进去,才能写出有意义的东西。”采访过程中,他也经常提点我如何跟采访对象交流,怎么谋篇布局写好稿子。也还记得,老师曾修改我写的初稿直到凌晨,还一一告诉我为何要这样改,段与段之间应该怎么去衔接等问题。

前辈记者们总是夸奖我,但是在比对我的初稿和他们改过的稿子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有非常大的不足,也明白前辈们只是在鼓励我。

对我来说,前辈记者们是优秀的向导,让我真正迈出了成为记者的第一步,也有了信心继续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