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小学生必背75首古诗中的送别诗(沉默老师伴你读唐诗选之十四)(1)

作者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诗解

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⑵临:将要。

⑶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⑷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⑸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小学生必背75首古诗中的送别诗(沉默老师伴你读唐诗选之十四)(2)

诗韵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分离时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从人到物,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最普通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

行前的此时此刻,母亲的千针万线,针针线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儿女像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不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炽烈的情感。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小学生必背75首古诗中的送别诗(沉默老师伴你读唐诗选之十四)(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