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乐的橙子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节奏划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1)

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42岁了。

42岁的李白接到三次约他入京的邀请。

像李白这样突出的人物,远在长安的唐明皇也听说了,再加上好友吴筠和持盈法师(杨太真)的推荐,李白迎来了他政治生涯中的高光时刻。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高兴极了,就这样洋洋得意地向长安走去。

李白真的到了长安了。

传说接待的排场不小,唐明皇亲自迎接,说:“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德,何以及此。”

大致意思就是,您是老百姓,可是您的大名让远在京城的我也听说了,若不是平素道德高尚,如何能做到这样?

看起来,唐明皇似乎很看重他。把他安置在翰林院里,称为学士。

然而,唐明皇这样一个耽于声色的糊涂皇帝,翰林院也只是皇帝的一群清客的所在。后来想叫他当中书社人,但这也无非是一种秘书的地位,利用他的文笔就是了。

李白的得意也不过如此了!

糊涂皇帝哪里有什么爱才的思想,不过拿他来玩弄罢了。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便是在唐明皇和杨玉环。在宫里赏花时,因为听腻了旧时的调子,便叫李白来做新词。李白就这样参加在他们这种纵情享乐的生活中。

可是李白的政治思想终究不止于此,他一腔报国之志,爱国之情,在这样的环境中,施展无门。

他原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人,他爱的是读书,爱的是写诗,但在官场中他处处有捉襟见肘的局促,便萌生了离开的念头。

“严光桐庐溪,谢克临海峤。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赶紧立功,赶紧走人吧。

可他是没有办法立功的。此时执政大权在李林甫手里,他专横狡诈,老谋深算,还有杨太真杨国忠一系的贪官污吏,而安禄山也想利用这种空隙来一次大投机。

皇帝呢?

皇帝正在和她的爱妃唱歌跳舞,游园赏乐。

空有报国之志的李白,怎么能斗得过这些人呢?

不要说斗不过他们,恐怕得了解他们那些把戏也不容易。

诗人往往趋于单纯,耽于善良,就不说他搞不懂政治上的一些手段,就算是他了解明白,恐怕也耻于使用。

小人为了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君子追求结果的时候更在意过程是否清白,这便是小人与君子的区别吧。

既然无法立功,那便离开吧!

在野的李白想在朝,在朝的李白想在野。

他坚决要出走,于是,唐明皇,也答应了。

除了他本人的强烈意愿,还因为他常常醉酒,唐明皇怕他酒后闹乱子,泄露了宫廷机密。

当然还有一些权贵的嫉妒。

统治阶级内部斗争险恶的局面,单纯的李白如何应付得来?

他只好就这么大模大样的离去了。

李白在长安有多久呢?

“离居在咸阳,三见秦草绿。”

不过三年而已。

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却没有相应的政治手段。

潇洒不羁的李白,傲岸自负,狂妄率真的李白,看不惯权臣奸相的祸国手段,更不屑与之为伍,改变又没有办法改变,只能选择离开。

“区区精卫鸟,衔木空哀吟。”

他像那有心填海的精卫鸟一样,有报国的热忱,在这样一个风波诡谲的朝堂,实在很难有施展抱负的机会。

那便走吧!

从此,

山高水阔

任君驰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节奏划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