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唐僧路过女儿国的剧情,很多人都记着。甚至有人说,女儿国王对唐僧是真爱,应该从了。

现实生活中,女儿国还能找到影子,不过现在已经是一个少数民族部落。

他们一妻多夫,却从不让丈夫当家。

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是不是西域三十六国精绝国:西游记中的女儿国(1)

《西游记》第五十四回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时路过一个“西凉女国”,在这个王国里没有男人,繁衍后代都是靠喝湖中的水而受孕。

在我国历史上,唐玄奘曾亲自写了一部《大唐西域记》,记述了他到印度取经的所见所闻,尤其是对中国西部诸少数民族部落王国的记载非常详尽,成为研究当时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资料。在这部书的第四卷,唐玄奘记录了一个“大雪山中”的“东女国”,玄奘在书说这个王国“世以女为王,因以女称国”。

《西游记》是吴承恩根据民间传说加上自己的艺术加工而成的神话小说,其中大量参考了《大唐西域记》的相关内容,从《西游记》中的“女儿国”的地理位置、风俗民情来看,它的原型就是史书上记载的东女国,但是这个东女国并非没有男人,只是男人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处处从属于女性,以种地和打仗为主要任务,家庭和国家的权力则掌握在女性手里。

据史学家研究考证,在南北朝至唐,青藏高原上有两个以女性为中心的女权国家,西部的称西女国,东部的称东女国。东女国的中心就在今天的四川甘孜州的丹巴县至道孚县一带,其中泸沽湖的扎坝地区则是中心,当地的摩梭人至今仍然保留着母系社会的风俗特征。关于东女国,《旧唐书》是这样记载的:“东女国,西羌之别称,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

中唐以后,随着边疆战争的频繁增加,民族之间的对立隔离越来越严重,民族迁徙和融合加速,从而导致东女逐渐缩小甚至消失,史书中关于它的记载也就越来越少了,但东女国的一些部落仍得以保存和流传下来。

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是不是西域三十六国精绝国:西游记中的女儿国(2)

在雅砻江支流鲜水河下游两岸狭长的河谷地带居住着一个具有自己独有民俗民风、语言文化的古老藏族部落,他们称自己为“扎坝娃”,他们生长繁衍的地方被称为“扎坝 ”。

很多学者认为扎坝极有可能是东女国残余部落之一。

扎坝地区由于交通闭塞,与外界隔绝等原因,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直保持着“男不娶,女不嫁”的习俗,古老的走婚习俗----“爬房子”尤显神秘。

扎坝男子通常在16、17岁便开始谈恋爱,找呷益(即恋人)。找到了呷益就开始爬房子,夜晚到女方家走婚过夜,次日清晨回到自己母亲身边生产、生活。

最初的走婚是秘密的,青年男子一旦相中了某个女子,必须在白天找机会向所相中的女子表示爱恋,表达的方式一般是抢女孩的头巾或戒指等,对方如果也相中了自己,她就会含情脉脉的跑开,而在夜深人静之时打开自己阁楼的窗户等待意中人的到来。

扎坝人的房子一般高约10余米,三至五层,墙体笔直,小伙子们必须在夜晚徒手攀爬上楼顶,经事先侦察好的窗户进入意中人的闺房。如果第一次走婚是从大门而入,男方会受到女方及其家人的讥笑;如果攀爬的技术不过硬没能爬上房顶,也只能望墙兴叹,与意中人无缘。

对于扎坝男子来说,呷益一生中基本是固定的,也有一个男人同时有两个以上的呷益。这种暮聚朝离的走婚,完全建立了双方感情的基础上,不带半点政治背景和金钱财产的利害关系,也不受神权和族权的约束,超然物外。

如果遇到双方感情不和或因其他原因造成走婚关系不能维持,则以男子不再爬房子或女方拒不开窗而宣告解除,不存在财产纠纷和怨言、嫉恨。爬房子也有规矩,有血缘关系的男女,绝对禁止走婚。如果某个男子“爬房子”事前未得到女方同意或爬错了则将受到族人的羞辱或严惩。

扎坝人的家庭里没有夫妻,家庭成员以母系一方为主线,几世同堂的大家庭成员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母亲是家庭的核心。男女恋爱所生子女完全由母亲抚养,父亲没有养育儿女的责任。男子在自己的母系家庭中扮演舅舅的角色,主要是帮助自己的姐妹抚养孩子。

(每日汉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