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现在网络最火的梗是什么?

是“六学”风潮。

刚开始知道这个梗,是在当当网发布一则声明关于前董事长李国庆不当言论的微博,看下面的评论有人说:当当网名义上是谴责李国庆不当言论,实际行为是进行当当网的打折销售做推广,是“六学”的衍生品!

当时看到此评论,我瞬间感觉自己比“沙雕网友”还不如?“六学”什么鬼?在往下拉看评论,“沙雕网友”不止我一个,很多都在问什么是“六学”?有热心网友就贴出了答案。

看到后,心里凉凉。

为何?因为这是关于“六小龄童”先生的人设崩塌而产生一种根据六小龄童先生曾说过的话,进行的一种网络“亚文化”。

科研六学暗号(六学的梗是一种)(1)

这件事的起因是在2017年的时候,86版的《西游记》导演杨洁女士去世,六小龄童在网络上录制了自己的悼念视频。这无可厚非,曾经参演的重要演员悼念一个有魄力 有能力的导演,很正常;而且,也表明老一辈艺术家的团结和友爱程度,不是我们看的那么简单。

现在在国内观看人数最多,受众群体最大的电视剧应该就是86版《西游记》了,回想当年用以一台摄影机拍出来这么久经不衰的电视剧,没有足够的热情和耐心,毅力是办不到。作为86版《西游记》中最受关注就是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先生。也是我最喜爱的角色,且认为扮演孙悟空最成功的一位。

当年的六小龄童老师,拿着不到百元的酬劳随摄制组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还不时要为了拍出腾云驾雾的效果选择安全系数不高的简易威亚,因为他是里面打斗最多的一位,所以他被吊威亚的次数也是最多的,就是这样本着为了艺术,为了剧组豁出去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86版的《西游记》中,最受欢迎的也是这个吃苦最多的“猴子”。

科研六学暗号(六学的梗是一种)(2)

六小龄童之所以这么拼命,不仅是因为想拍好孙悟空,也因为当年杨洁导演的大力扶持,在剧中着墨最多的一位。所以,杨洁导演对六小龄童有“知遇之恩”。故而,六小龄童在视频中说:杨洁导演是他的恩师,没有杨洁导演就没有他......

视频中说到此处,还是很感人肺腑的,可是下面的转着,让我大跌眼镜和惊掉下巴。原话是:今年下半年,中美合拍的电影《西游记》即将正式开机,我继续扮演剧中的美猴王孙悟空,我会用美猴王艺术形象,努力塑造一个让杨洁导演和海内外观众满意的新的荧幕形象,来告慰我们的杨洁导演.......

我.....

这算什么?是悼念?还是宣传?

怨不得有网友对他的此次视频,很是失望,说是“灵堂卖片”的。

原本在很多人眼里,六小龄童就是孙悟空,孙悟空就是美猴王,这是等号,不论后面有多人演,都不能改变这个根深蒂固的形象。哪怕是很多人喜欢的周星驰演的孙悟空,说出了那一段惊世骇俗的刻骨铭心的话,也不能代替六小龄童是孙悟空的设定。他是我的童年,少年记忆的载体,是我幻想成为的对象,是现在我回忆里最美好的时光,怎么可能变了呢?

科研六学暗号(六学的梗是一种)(3)

看到如今的六小龄童先生,真的是五味杂陈。

曾经有网友diss六小龄童,除了演了一个孙悟空,还有什么代表作?

看到下面很多的网友仗义执言,说:一个人能把一个角色演到谁都不能代替,这就够让很多人学习的了。还有网友罗列出,六小龄童先生演过的电视剧人物,告知大家六小龄童不只是一个美猴王。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回怼,就像刚才那一个人说的:一个演员能把一个角色演到谁都不能代替,就已经够了。

就像陈凯歌先生拍了《霸王别姬》后,也拍了《无极》这样电影。

六小龄童先生依然是最合适演孙悟空的人,我个人认为。只是希望,六小龄童先生以后不要在做像悼念时候宣传自己的电影。因为,一是对逝者不尊重,尽管言语中充满尊敬,在外人看来就是不尊重逝者;二是,对自己不自信,怕这个时代发展太快把你忘掉,大可不必。

真若,你拍的电影像三十年前那样,用心和认真拍出来的,我们这些几乎每年都会重新看《西游记》的人,绝对是你的拥趸。

科研六学暗号(六学的梗是一种)(4)

现在看到网络上这样肆无忌惮的,根据六小龄童先生的话语创造新的网络嘲讽梗,心里着实难受。就算是他有些做的不对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批评啊,而不是把别人的话,随便那一句都能拿出开刷。

比如: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

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如果如此恶搞,导演要向全国人民谢罪。

我拍西游记17年,和玄奘大师取经的时间一样。

..........

这些被网络玩坏的梗,现在DSSQ简化成中文就是“大势所趋”。可这样看着自己童年少年时期的剧中偶像就这样在网络中“七十二变”,心里着实不是滋味。

科研六学暗号(六学的梗是一种)(5)

可能,我是太玻璃心了。有可能很多网友,只是在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中,用一种戏谑式的调侃解压,不想在严肃认真的讨论着对自己不构成利益侵害的事物,换成一种幽默的表达方式。

但有学者认为:这是人们借由网络表达一种反抗的方式。既然六小龄童那么严肃认真的强调他的正式地位,那么人们就用戏谑的方式去消解这些话语。

还有些网友,认为流行的“六学”只是简单的复制,或者是“洗稿”,没有什么高大上的东西存在,所以只是网络跟风而已,就像抖音里的小黄鸭一样,一人套个黄色卫衣扮演小黄鸭,全抖音疯狂式的跟着拍。

科研六学暗号(六学的梗是一种)(6)

“六学”是现阶段的网络狂欢,也是六小龄童先生不严谨的行为后果,但愿2019年,这个梗能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