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方法:摘抄和做笔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名著解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名著解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著解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读书方法:摘抄和做笔记

导读重点:

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散发着那个带传奇色彩的时代急风暴雨的气息。传达了那个时代的气氛。再现了当时的战斗,痛苦和希望。

--叶尔绍夫

这本书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大的影响。书中浓郁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主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我们精神生活最重要的支柱

奥斯特洛夫斯基

--张洁

〖本段背诵〗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解读考点〗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就出自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考点1:身体条件)。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

当一名英国记者问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什么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书名时,他回答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考点2:名字含义)。”

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考点3:人物形象)。

答案:

A他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

B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C其后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但无论是战场上的搏杀、感情上的波折,还是工地上的磨难,都没能使他倒下,反而使他更加勇敢,更加坚强。

D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仍然不向命运屈服,而是克服种种困难,拿起笔来,以顽强的毅力开始写作,以另一种方式践行着他生命的誓言。

可以说,在保尔·柯察金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划重点)。

人到底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怎样才能在革命斗争中成长为真正的钢铁战士?保尔·柯察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这部小说在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考点4:小说的艺术成就)。

答案:

A它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格言警句、书信日记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B书中的环境描写也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C阅读这部名著,不仅可以感受保尔·柯察金巨大的人格魅力,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还可以借鉴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水平

〖读书方法指导〗

读书时,除了在书中直接圈点批注,还可以做一些摘抄和笔记。摘抄和笔记可以帮助你重温作品内容,积累语言和素材,有助于提升阅读质量,提高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考点5:读书方法和作用)。

A摘抄,就是选摘、抄录原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等。摘抄的内容可以是原作的典故、警句、精彩片段等,一般要根据学习、借鉴的意图来选择,比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了提高写作能力,可以摘抄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片段、启迪思想的名言警句、写作技巧运用精彩的语段;为了分析评价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可以摘抄描写他言谈,举止、心理的片段以及各种人物对他的评价。

B做笔记,主要有写提要和写心得两大类。写提要,就是用精练的语言准确概括全书的基本内容或要点。所写的提要,可以是语意连贯的成段文字,可以是按层次和要点罗列的提纲,还可以是能够体现作品结构思路的图表。写心得,则是记录自己阅读时产生的体验、感想,如自己对于作品的内容(人物、情节情感、思相等)和形式(写作技巧、行文风格、艺术特色等)的看法和评价,以及自己在阅读中生发的新认识、新观点。可以针对作品整体发表感想,也可以只对其中某一个或几个点进行发挥和评论。

在阅读实践中,摘抄和做笔记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有时几则摘抄连贯起来便可以成为作品的提要,有时摘抄之后可以随手记下读书心得。

摘抄和笔记除了自己使用之外,也可以供他人学习参考。比如,为一部作品写的提要可以让没读过的人了解作品,好的读书心得可以启发、引导他人的阅读,都会产生推介和指导阅读的功效。有些读书笔记,如明末清初顾炎武的《日知录》、现代人钱锺书的《谈艺录》,都已经成了经典著作。

摘抄和笔记还可以在开放的网络平台(如校园网站、班级论坛)上发表,与别人交流分享。

〖专题探究〗

全班共同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然后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题,也可以另外选择专题,分小组进行探究。

专题一: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史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历练与考验中成长,这就如同钢铁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历练与考验,坎坷与起伏,锻造了保尔·柯察金的信念和意志。梳理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史,列出提纲,给这位主人公写一个小传(考点6:写个人物小传)。

参考:保尔柯察金人物小传 作者:李淳,有删改

在保尔小时候,瓦西里神父总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被暴揍一顿。有一次,保尔只因为好奇,问了神父一个关于地球的问题,就被罚站墙角。后来保尔忍无可忍,便退学了

青少年的保尔,因为哥哥而结识了水兵朱赫来,从朱赫来那里,保尔知道了红军,了解了许多知识,同时也为保尔后来的参加革命,奠定了基础。在朱赫来的教导下,保尔成了一位红军战士,一位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

青年的柯察金,四次受伤,第一次是在战场上,被子弹击中了大腿,所幸受的伤并不重,很快就痊愈了;第二次在与波兰对抗的战争中,被子弹击穿了颅骨,虽奇迹般地痊愈了,可右眼却失明了。第三次,在当铁路工人时,不幸感染了肺炎;第四次,也是最为严重的一次,保尔在车祸、疾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左眼失明、全身瘫痪。

在面对人生如此多的困难后,保尔并没有屈服,而是用一种新的方式——写作——继续为革命做贡献。尽管的道路漫长而又曲折,即使书稿遗失仍未放弃,在只有嘴巴和手指能动的前提下,创作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保尔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在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和磨难后,仍振奋起来,为革命事业努力奋斗着。

专题二: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分析

保尔·柯察金具有顽强的毅力、永不言败的精神,他在重重磨砺下无所畏惧,意志如同钢铁般坚强。然而除此之外,他还有温情的一面,比如书中写到的亲情、恋情、友情等。阅读的过程中,摘录一些能够体现保尔·柯察金性格不同侧面的句子和段落,结合这些具体描写,对主人公丰满的艺术形象做出分析(考点7:分析人物形象)。

答案可以参考“考点3”后再扩展一下。

专题三:“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

有人认为,文学要有所相当,“红色经典”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路标,其厚重感与担当意识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富有生命力。你怎么看待“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考点8:“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这部具有年代感的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留意自己的感受,看看其中哪些段落让你读起来觉得困惑,哪些段落依然新鲜刺激,哪些段落令你深受触动。详细记录这些心得体会,整理成读书笔记,并与同学探究“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

选学参考:红色经典的当下意义(文艺观象)

对话人: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仲呈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评论家)

    阎浩岗(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赵慧平(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杨少衡(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  

核心总结:

A红色经典并未褪色

B红色经典是精神的传导

C红色经典突出集体主义精神。

D从红色经典中汲取文学养分

E当代生活是写作新经典的源泉

讨论(有删节):

张江:近年来,围绕红色经典展开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这主要因为,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资源,红色经典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成为被封存的历史,可以说,红色经典既是历史的,又是当下的。这体现在,红色经典原作还在被不断阅读、观看、欣赏,同时,它也成为当下文艺创作的一种资源,被反复改编、重拍、翻唱。就此而言,我们对“红色经典”的讨论,事实上就具备了历史与当下双重观照的意义。

A红色经典并未褪色

仲呈祥:以描写人民革命斗争历史为主的红色经典,在发表和出版之后的不同时期,一印再印,长销不衰,而且,改编为其他艺术形式之后,仍然广受不同代际人们的欢迎。这种经过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文艺经典作品,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过时,更不会因为岁月的更替而褪色。

最能说明问题的一个实例,是歌剧《白毛女》的重排与巡演。这个诞生于70年前延安的民族歌剧经典,从延安开演,中经太原、石家庄、广州、长沙、杭州、上海、济南、长春直至北京,在大江南北掀起了一股强劲的“《白毛女》旋风”。

B红色经典是精神的传导

张江:在我看来,红色经典之所以在当下还有受众,是因为它提供了另外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挫折面前的顽强不屈,是追求真理的视死如归,是集体主义的责任担当。

阎浩岗:经历了时间淘洗,红色经典始终被那么多人喜爱,且历久不衰。那么,它是否具有超越意识形态、超越特定时空阈限的精神内涵呢?

红色经典是“工农兵文艺”,它以几千年来一直被忽略、被蔑视的底层普通平民为主人公,把他们塑造成英雄。我们可以认为,它传导的也是一种地道的平民精神。

C红色经典突出集体主义精神。

“五四”对“个人”的发现,其积极意义巨大,个体生命和个人权利被尊重是现代性建设的最重要成果之一。但是,关注个人、尊重个人并不等于个人利益至上、不讲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在如今的语境中也可转译为团队精神。人既是个体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个体价值被重视是前提,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则是对个体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超越。

红色经典以革命浪漫主义为主导,它传导出一种非常独特的魅力。《红岩》里的英雄超越普通人的地方,不是其非凡的武功或智谋,而是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超强意志力。时过境迁之后,读者可以批评红色经典的各种局限,却难以忘怀它,我们不应忽略它的存在。

D从红色经典中汲取文学养分

张江:具体到文艺自身的发展,回头翻看一下红色经典,从这些作品中汲取一些营养,对于文学艺术的健康发展不乏积极意义。

赵慧平:在我看来,当今的文学要发展,不应忽视也无法忽视红色经典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说,审美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最高表现形式,因为它是人的心灵之事,营造的是人的精神家园,它聚敛的是对真善美的热爱与向往,对假恶丑的厌恶与抛弃,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对现实生活境界的升华。红色经典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群先进分子的精神世界的文学呈现,表现的是一个时代民族的心灵和审美理想,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存在和审美符号。当今的文学写作应该也完全能够从红色经典中汲取养分。文学写作无论是咏物还是感怀,都是需要境界的。

E当代生活是写作新经典的源泉

张江:大时代方有大作品。与催生红色经典的革命与战争年代相比,我们今天身处的时代虽已没有了战火硝烟,但这仍然是一个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大时代。它所引发的人们思想观念的震荡丝毫不逊于革命战争年代。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今时代应该也能够产生新的经典之作。

张江: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红色经典作品也许会逐渐淡出,但是,作为精神镜像和文化遗产的红色经典,一定会长久地延续下去。

〖快速了解作品〗

1、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2、浓缩介绍:

保尔·柯察金出生于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凭母亲替人洗衣做饭维持生计。他因痛恨神父平时瞧不起他,往神父家用来做复活节蛋糕的面团上撒烟灰而被学校开除。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在那儿他受尽了凌辱,所以他憎恨那些欺压穷人的店老板,厌恶那些花天酒地的有钱人。“十月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妄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保尔的家乡乌克兰也经历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内战的岁月。红军解放了谢佩托夫卡镇,但很快就撤走了。只留下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在镇上做地下工作。 朱赫来很友好,教保尔学会了英式拳击,还培养了保尔朴素的革命热情。一次,因为解救朱赫来,保尔自己被关进了监狱。而后敌人因疏忽把他错放了,保尔怕重新落入魔掌,不敢回家,遂不由自主地来到了冬妮娅的花园门前,纵身跳进了花园。由于上次钓鱼时,保尔解救过冬妮娅,加上她又喜欢他“热情和倔强”的性格,他的到来让她很高兴。保尔也觉得冬妮娅跟别的富家女孩不一样,他们都感受到了朦胧的爱情。为了避难,他答应了冬妮娅的请求,住了下来。几天后,冬妮娅找到了保尔的哥哥阿尔焦姆,他把弟弟柯察金送到喀查丁参加了红军。

保尔参军后当过侦察兵,后来又当了骑兵。他在战场上是个敢于冲锋陷阵的战士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宣传员。他特别喜欢读《牛虻》《斯巴达克斯》等作品,经常给战友们朗读或讲故事。在一次激战中,他的头部受了重伤,但他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死神。他的身体状况使他不能再回前线,于是他立即投入了恢复和建设国家的工作。他做团的工作、肃反工作,并忘我地投入到艰苦的体力劳动中去。特别是修建铁路的工作尤为艰苦;秋雨、泥泞、大雪、冻土,大家缺吃少穿,露天住宿,而且还有武装匪徒的袭扰和疾病的威胁。一次参加工友同志的聚会,保尔因带着穿着漂亮整洁的冬妮娅同去,遭到了工友们的讥讽和嘲笑。保尔意识到冬妮娅和自己不是一个阶级,希望她能和自己站在同一战线上,但却被她回绝了,两个人的感情不得不产生分裂,从此保尔便离开了冬妮娅。等到在修筑铁路时又见到她的时候,她已和一个有钱的工程师结了婚。

保尔在铁路工厂任团委书记时,与团委委员丽达在工作上经常接触,可是保尔以“牛虻”精神抵制自己对丽达产生的感情,后来他又错把丽达的哥哥当成了她的恋人,最后下定决心断绝了他们的感情,因而失去了与她相爱的机会。在筑路工作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组织上不得不把保尔送回家乡去休养。半路上误传出保尔已经死去的消息,但保尔第四次战胜死亡回到了人间。病愈后,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并且入了党。由于种种伤病及忘我的工作和劳动,保尔的体质越来越坏,丧失了工作能力,党组织不得不解除他的工作,让他长期住院治疗。

海滨疗养时,他偶然认识了女民工达雅并相爱。保尔一边不断地帮助达雅进步,一边开始顽强地学习,增强写作的本领。1927年,保尔已全身瘫痪,接着又双目失明,肆虐的病魔终于把这个充满战斗激情的战士束缚在床榻上了。保尔也曾一度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他很快从低谷中走了出来。这个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并且没有丝毫写作经验的人,开始了他充满英雄主义的事业——文学创作。保尔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先是用硬纸板做成框子写。6个月后,写成的手稿在朋友寄回来时丢失了,保尔一度灰心丧气。后来,他振作了起来,自己口述,请人代录。在母亲和邻居家女孩加莉亚的帮助下,他用生命写成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终于出版了。生活的铁环已被彻底粉碎,保尔拿起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