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为小雁塔题名(流放的民族英雄林则徐)(1)

图为位于伊犁林则徐纪念馆中的林则徐雕像

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检察机关一直以“兵团精神”为指引,以“民族英雄”林则徐流放边疆的廉洁事迹为尊崇,结合本地实际,打造了四师检察机关的院史陈列室、廉政文化墙、预防职务犯罪厅。我们一是发挥院史陈列室的育人功能,弘扬“兵”的精神。鼓励干警在继承和发扬中不断创新,服务当地,在屯垦戍边中实现自我价值。二是发挥廉政文化墙的潜移默化作用,从我做起,不踩红线、不越雷池,树立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三是发挥预防职务犯罪厅的法治教育作用。通过组织参观活动,提升社会各界对四师检察机关工作的全面认识。

在祖国西域伊犁河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人他永远不会被这里的人们所忘记,有一段传奇也会永远镌刻在伊犁各族人民的心中,他就是民族英雄林则徐和他被流放边疆的那些故事。

“伊犁林则徐纪念馆”坐落在新疆自治区伊犁伊宁市,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因为伊犁是林则徐曾经被流放边疆的地方,更是他垦荒勘田兴修水利巩固新疆边防的地方,是他关心百姓疾苦,团结各族人民,为新疆作出卓越贡献的地方。在这里充分体现了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比武守疆驱虎豹,论文说理寓诗词。为官首要心身正,盖世功勋有口碑”。

林则徐(1785年-1850年11月22日)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是清朝后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他为官从政的爱国情怀,为人处世的生活态度,对于我们当代人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

在新疆流传着一个故事,林则徐在带领各族百姓修水渠发展农业生产时,经费不够,他就把自己仅有的1万两白银拿出来供修渠用。这些银子是他离家时一位姓苏的大富自愿捐赠的,当时林则徐坚决不收,但对方誓不罢休,最终林则徐以奉养父亲的房契相抵才收下,而最后却把这仅有的白银无偿全部捐献出来,自己则过着清苦的生活。

林则徐的《析产阉书》中曾说:自己为官30余年,没有时间管理家业,每个儿子只能分到价值1万两银子的房产,现银则无可分。在当时的封疆大吏中,3万两白银是少而又少。他在书中嘱咐儿子:“产微息薄,非俭难敷。各须慎守儒风,省啬用度。”他还告诫:“凡我子孙,当念韩文公所云‘辛勤如此,无迷厥初’,倘因破荡败业,即非我子孙!”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排除欲望,坚守廉洁,做一个刚直不阿的大丈夫,这是古人林则徐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作为当今新疆的党员领导干部、检察官,在反恐维稳的前沿阵地,更要以林则徐为榜样,对身家名节有慎终之心,对党纪国法持敬畏之心,摒弃欲望、杂念,公正司法,积极履责,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本报通讯员赵彦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