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就是走运,“祸”就是倒霉,两者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有一句俗话说:“爬得越高 ,跌得越重。”运气越好,与之相伴生的倒霉恐怕也越惨,二者是一种对比上升的关系,走运与倒霉在世人眼里似乎是绝对对立的两个概念,没有人不想走运,任何人也没有傻到自找倒霉。

中国古往今来许多的知识分子有这样一个奇怪的命运,历代的诗人、文学家要是不倒霉就没办法走运。最典型的“不幸文章幸”的诗人就是杜甫了。杜甫早年官场得志、飞黄腾达,而他的才华此时已被荣华富贵、官场应酬等事所分散,他所写之诗往往局限于眼前所见。可当他失志的时候,又正值国仇家恨、面临为难,心中充满巨大痛苦,便走向社会,获得了更广阔的人生阅历和积累,书写出的诗句往往充满着崇高爱国情感。

福祸相依随影而行(福祸相依泰然处之)(1)

古人常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生的福祸都是很难说的,如果从道德果报的观点来看,便是后世宗教家所说的:“福祸无门,为人自召”。

东汉初年,据记载辽东一带的猪都是黑毛猪,当地人也都习以为常。忽然有一天,一个商人家中的老母猪生了一窝毛色纯白的小猪,大家都争相来观看,附近一带的人都认为这一定是一种特异的品种。

于是就有人给这个商人.出主意说:“如此干净纯白色的小猪,天下一定少见,你应该把他们送到洛阳,献给皇帝,皇帝肯定会重重的赏你。”又有人走来给他出主意说:“还不如把这胖小白猪拉到燕京市场上去,肯定能卖个大价钱,物以稀为贵,错过了这个机会你就后悔都来不及了。”

辽东商人听了果然动了心,经过一番盘算,觉得还是把猪运到燕京市场去卖个大价钱比较合算。于是他把白毛小猪装上车,向燕京市场进发了。

福祸相依随影而行(福祸相依泰然处之)(2)

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跋涉,等走到燕京时,他的小猪也基本上都长大了,他喜不自胜,这一回不知道要发多大一笔财呀。

这一天当他把白毛族猪运至市场的时候,简直给吓呆了,原来燕京市场中到处卖的猪都是白色的,白毛猪在这里不足以为奇不说,价钱还不如辽东的黑猪。辽东商人眼看着猪卖不出去,空欢喜一场,心中十分懊恼,心想还不如献给皇帝或是在当地卖了 也总比现在这样强啊。

胡思乱想了一阵以后,他灵机一动,既然辽东没有白毛猪,这里白毛猪的价格也不贵,我为什么不从燕京贩几十头白毛猪回辽东,那样才是真正的物以稀为贵,肯定能赚一笔,于是他就从燕京贩了几十头白毛猪,回辽东很快就卖出去了,接着他又贩黑毛猪去燕京 ,大赚了一笔。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是能相互转换的,应达观地看待福祸,这也就是《老子》中曾经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说人们如果遇到灾祸而能够吸取教训,就可以让灾祸成为过去,让幸福来临,如果人们在幸福之中骄奢淫逸,那么幸福就会离去而灾祸临头。

福祸相依随影而行(福祸相依泰然处之)(3)

祸福可以互相转换,它们不是一成不变而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黑暗怎么可能发现光明呢?所以说,没有永久的幸福,也没有永久的不幸,否极泰来,苦尽甘来等流传已久的成语,无不说明这点。莎士比亚在他的名著《哈姆雷特》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光明和黑暗只在一线间。”一个人身处黑暗之中,你的心灵千万不要因黑暗而熄灭,而是要充满希望,因为黑暗只是光明来临的前兆而已。

所以,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快乐与痛苦、赞成与反对、成功与失败、名誉与耻辱等,都来而又去。万物皆有开始和结束,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接受,这一切都是人生要面对的东西,不要回避,要勇敢面对,要坦然接受现实,然后去努力 ,甩掉心灵的包袱,相信有些祸福只是一念之差 遇到死胡同要转身,原谅生活的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面对现实,多一份自在。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所谓幸运者,是占有天时、地利、人和诸多优势的,因此福祸的变数也居多,谁有人洞察一切呢?得到是幸运;失去也不一定是不幸。祸福相依,福祸无常,我们只需要在谈笑间泰然然处之,就是面对未知人生的正确态度。

福祸相依随影而行(福祸相依泰然处之)(4)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人生中所遇的“福”“祸”其实都不是终点,而是一个个驿站,分布在我们必经的路旁。不管你怎样阻止,他们照样会不期而至,我们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对于它们的态度。只有沉住气,“一时之胜不足喜,一时之败不足悲,”我们才能够从容的面对人生的跌宕起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