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大梁城的国狱内,一个满身是血的人正躺在地上,他的嘴里发出微弱的呻吟,从他的状态来看,恐怕要活下去都是妄念。

这时牢房两旁守卫的兵士慌忙抱拳低头,向远处径直走来的那人行礼。来人身着一身华服,手中还拿着一个饭盒,他来到那个浑身是血的人的面前,吩咐守卫把门打开。

他上前低声询问道:“伯灵?师弟?你还好吗?我是涓啊,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庞涓与孙膑最后之战(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1)

听到庞涓的轻唤,躺在地上那人顿时睁开眼,沾满血污的手抓住了庞涓的衣角,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说:“师兄,救我一救啊!你去跟大王说,我真的不是奸细啊!”

庞涓面露难色,对他说道:“我已经跟大王说过多次,但他就是不肯相信啊!这样,我再去向大王求情,看看能不能将你判罚轻一些,你看可好?”

几日后,魏王宫内使者来到国狱宣读魏王对他的处理决定:“齐人孙伯灵,为齐国间人,处膑刑,弃于大梁。”

得知这个消息后,这个名为孙伯灵顿觉天旋地转,已经昏死过去。而当他醒来时,双腿髌骨已经被挖去,只稍微一动便痛得如同锥心。

庞涓与孙膑最后之战(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2)

此时他终于反应过来,当初是庞涓让他来的大梁,现在又是他让自己落得个终身残疾,名利、仕途、抱负都成为泡影。

可能庞涓就是想让孙伯灵成这样吧,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一辈子只能像一条虫子那样在地上爬。

但是,庞涓想错了孙伯灵。

在此后不久,孙伯灵改名为孙膑,成功逃出魏国并开始了自己的复仇计划,最终让庞涓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庞涓与孙膑最后之战(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3)

那孙膑又是如何报复庞涓的呢?

装疯骗过庞涓逃往齐国

孙膑被剜去一双髌骨之后,被抛弃在大梁城的街头,由于不能行走,他只能在地上爬行。

当时的魏国都城大梁是战国时代数一数二的大都会,南来北往的商贾、游学士子让这座城池极致繁华,但在这繁华之下却无孙膑的安身之所。

他爬过泥泞的街道,全身上下沾满了污泥和马粪,整个人臭气熏天。

庞涓与孙膑最后之战(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4)

由于身无分文,更没有亲友在大梁,孙膑只能在路边的马厩里过夜,就这样日复一日,终于被折磨得没有了半点人样。

而庞涓见孙膑落魄至此,却没有放过他的意思。他的目的是让孙膑永远活在痛苦之中,因此对于残废的孙膑依然严密监视,纵然他已经流落街头惨不忍睹,也同样一天都不曾松懈。

而孙膑却一直知道庞涓在派人监视着自己的一举一动,他甘心沦落至此,也只是在等一个机会,只要有机会能逃离庞涓的掌控,自己就可以实行复仇大计。

只是现在还需要多加忍耐,稍微有一点反常的举动,就有可能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终于,齐国使者来到大梁,孙膑苦等良久的机会也终于到来。

庞涓与孙膑最后之战(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5)

也正在这个关键节点,孙膑决定首先麻痹庞涓派来监视自己的人,于是孙膑就疯了。

当庞涓得知这个消息时,一开始也是不相信,他认为像孙膑这么聪明的人不会想不到装疯这样的办法,于是命人给他一些考验。

此后接连数天内,孙膑被庞涓派去的人百般试探,如喂他吃马粪,孙膑吃得很开心;

找人毒打他,孙膑依然笑得很开心;

将孙膑的头按在水里,直到快要呛死也没见他反抗……

庞涓与孙膑最后之战(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6)

就这样孙膑用一场场精湛的表演骗过了庞涓的耳目,同样也让庞涓放松了警惕。

然而就在夜间,孙膑早已经悄悄摸清了齐国使者的住处,在确认已经没人监视他的情况下,他悄悄接近齐国使者的住处,并成功潜入。

当使者发现他时,原本以为他是过路的乞丐,本欲赶他走,可这时孙膑却说:“我乃齐国人士,被魏国大将军庞涓所害,以致沦落至此,恳请贵使带我回齐国,日后必有重谢。”

使者见他逻辑清晰且谈吐不凡,便命随从将他抬入室内。

庞涓与孙膑最后之战(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7)

一番交谈下来,使者顿觉孙膑是个高人,眼前这人虽双腿残废,满身污垢,但对土地、人口、军政、商旅、学术无一不精,这样的人放在战国那个年代必是各国争抢的大才。

于是齐国使者决定将孙膑带回齐国。他首先快速做完齐王交代他的事情,随后趁夜色将孙膑藏进自己马车上的箱子里匆匆返齐。

当庞涓得知孙膑消失时,他顿觉是齐国使者将其救走,但是使者的马车已经狂奔一昼夜,此时要想再追已经来不及了。

孙膑到达齐国临淄后,被使者安排住进了大将军田忌的家中。

庞涓与孙膑最后之战(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8)

田忌在与孙膑交谈的过程中,同样发现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暂时以门客之礼相待,并承诺找机会将他引荐给齐威王。

机会说到便到。一日齐威王与田忌赛马,田忌觉得机会难得便邀请孙膑在一旁观看。规则是两人连赛三局,以胜局多者为胜。

这时田忌心中有些没底,因为自己的三匹等级的马均不及齐威王的马,但田忌又想赢得比赛,于是便向孙膑求助。

孙膑为他出了一条妙计,即:以己下驷对彼上驷,以己上驷对彼中驷,最后以己中驷对彼下驷。田忌依计而行,最后果然赢得了这场比赛。

庞涓与孙膑最后之战(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9)

齐威王与田忌君臣相处多年,知道他勇武过人但谋略不足,如此安排必定是有高人指点,就让田忌说出是谁给他出的主意。田忌见时机成熟,便将孙膑举荐给了齐威王。

齐威王将孙膑迎入王宫,与之畅谈一番后觉得孙膑必定是当世大才,当即就要拜孙膑为大将军,然而孙膑却以双腿残疾为由而拒绝,于是齐威王便安排他做了田忌的军师。

至此,孙膑终于可以开始执行自己的复仇计划,而且不会让自己等得太久。

桂陵之战诱使庞涓中计

战国前期,魏国通过任用吴起改革军政制度,加上本身位于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境内多平原良田,故而在魏文侯时期率先崛起。

在吴起主政期间,魏国国力不断增强,向西可以压制秦国,向东可以制衡齐国,三晋之中赵韩两国几乎沦为魏国附庸。

庞涓与孙膑最后之战(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10)

吴起是魏国启用的第一个人才,他不仅使魏国国政焕然一新,更在军事方面训练出一只百战百胜的重甲军团魏武卒。

随后在魏武侯时期,吴起因为饱受猜忌愤而出走出锅,魏国向外扩张的势头不得不放缓,但是吴起创建的魏武卒依然是魏国引以为傲的资本。

魏惠王登位不久,庞涓便来到魏国,因庞涓提倡的战法深合魏惠王心意,所以他让庞涓领兵。

在魏武卒的加持下庞涓屡屡获胜,故而魏惠王任命庞涓为上将军,主持魏国一切军务。

庞涓与孙膑最后之战(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11)

如此强大的魏国自然已经拥有不少附属小国,卫国便是其中之一。

魏惠王时期,赵国的国力日渐增强,为试探魏国,赵国举兵攻伐卫国,随即引来魏惠王的不满。

当魏惠王接到卫国的求救之后,迅速派庞涓率领魏武卒精锐救援卫国,并要给赵国以迎头重击。

庞涓的援卫之战打得非常顺利,不仅成功帮卫国解了围,而且一路追击赵军直入赵国腹地,将赵国都城邯郸包围。

庞涓与孙膑最后之战(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12)

在这危急时刻,赵国派出多路使者向周边各国求援,但只有派往齐国的使者顺利到达并将国书交给了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君主,在他的治理下齐国日渐强大,甚至足以和魏国一较高下,只是一直没有机会。

如今赵国向齐国求援,而且战场并不在齐国境内,于是齐威王就动了与魏国开战的心思。

正巧齐威王听说领兵者是庞涓,便直接让田忌带兵救援赵国,同时让孙膑作为军师一起出征。

孙膑苦等良久的报仇机会终于来了。

庞涓与孙膑最后之战(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13)

当齐国大军浩浩荡荡从临淄出发后,孙膑却让人告诉田忌最好不要直接去邯郸攻打魏军。

田忌知道后大为不解,在他看来魏军正在猛攻邯郸,只要自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抵达邯郸,魏军势必首尾难以自顾,这仗自然就赢了。

然而孙膑却认为如今齐国军力虽然在纸面上看与魏国相差无几,但在实战方面恐怕还是难以抵挡魏武卒。

况且千里进军,抵达邯郸后齐军难免人困马乏,庞涓也是善于用兵的高手,到时候万一中了埋伏就得不偿失了。

庞涓与孙膑最后之战(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14)

孙膑给出的最终建议是直接率领齐军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大梁距离齐国更近,城池位于大河旁的平原之上显得易攻难守,再加上庞涓将魏武卒精锐带走,此刻大梁必然城防空虚,正给齐军可乘之机。

庞涓听完后惊呼妙哉,于是迅速剑指大梁。魏惠王得知齐军向大梁进发,慌忙派人连夜传书让庞涓回师。

而庞涓在回师路上路过桂陵时,孙膑早已命人埋伏在此,强大的魏武卒被漫天箭雨射得找不着北,庞涓也是东逃西躲,显得狼狈不堪。

当庞涓带着残兵回到大梁时,齐军便顺势解围归国。当庞涓知道齐军军师是孙膑时,顿时感慨悔不当初。

庞涓与孙膑最后之战(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15)

桂陵之战虽然没能取庞涓性命,但却打破了庞涓不可战胜的神话,并将魏国的王牌军团魏武卒消灭大半,魏国从此元气打伤,几年之内都无力再次挑起大规模战争。

而孙膑却在想,下次遭遇庞涓,就是他命丧之时。

马陵之战庞涓兵败自杀

战国时代,群雄并起,变法图强的概念深深根植于每个国家的心中,魏国最先任用吴起、李悝变法,造就了战国初期第一强国;楚国的吴起变法也深深影响了楚国一代人。

变法是那个时代的主题。

战国七雄之中的韩国虽然在列国之中国土最小,国力最弱,但却有着一个大国梦,尤其是韩昭侯主政后,这种愿望更加强烈。

庞涓与孙膑最后之战(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16)

凡有所求,必有所应。法家士子申不害来到韩国,以术治劝谏韩昭侯力主变法,韩昭侯认为韩国强大在此一举,于是就开始让申不害主持变法。

然而申不害的变法只是加强了君主的个人权威,让所有人都害怕君主,并不能真正增强国力。

但韩昭侯却对变法的成果非常满意,他无论走到何处都能看到臣民战战兢兢的样子,百官各司其职,不敢有丝毫马虎。

自认为强大起来的韩国很快招来了魏国的不满。

庞涓与孙膑最后之战(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17)

魏国自桂陵之战输给齐国后元气大伤,曾经的魏武卒减员严重,为了快速补充战略物资,于是就将矛头对准了韩国。

韩国的变法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但是依然在魏武卒的强大攻势下败下阵来。

韩国本身就没有什么战略纵深,轻而易举地让魏国包围了其都城新郑,万般无奈之下韩国只能向齐国求援。

当齐威王接到韩国的求援信后,马上和孙膑商量是否该救韩国。孙膑认为应该救,若是不救韩国,魏国必将再次一家独大,但是救也要等合适的时机再救。

庞涓与孙膑最后之战(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18)

孙膑的设想是让韩国先单独抵抗魏国,当其国力耗损得差不多了再出兵,如此一来既打断了韩国的强大之路,又让魏国兵困马乏,自己过去收拾残局将有更高的胜算。

随后齐威王任命田盼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在连续接到韩国十几封求救信后出兵救韩。而这次孙膑在救韩过程中使用了减灶计,即故意让庞涓的探马得知齐军每日灶数递减。

庞涓此时攻打韩国一切顺利,很快就要攻下新郑,自然正处于志得意满的状态,对于孙膑的减灶计丝毫没有察觉。

正当他猛攻新郑时,齐军从魏军背后杀出,一时间魏军方寸大乱被杀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庞涓与孙膑最后之战(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19)

然而在魏军撤退途中经过马陵道,孙膑早已在此设下埋伏。当庞涓反应过来时已经大势已去,挥剑自刎。

孙膑与庞涓的恩怨情仇最终以孙膑的胜利宣告结束。

他们两个都是鬼谷子的弟子,同样拥有过硬的战略眼光和军事素养,只可惜庞涓起量过于狭小,诬陷孙膑致使其终身残疾。

孙膑逃脱后一再运用奇谋最终将庞涓逼入绝境。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是后人对鬼谷传人的礼赞,但他们往往同室操戈,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