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前的10月4日,人类文明史掀开了开拓外层空间的新一页。前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地球轨道,世界因此而改变。而今,太空中有5000吨“人造物”正绕着地球旋转,其中主要是人造卫星。

第一颗人造卫星何时上天(那年今日改变世界的第一颗人造卫星)(1)

苏联卫星升空,美国总统着急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了太空。这一爆炸性新闻在让全世界人深感兴奋和惊奇的同时,也让苏联的头号劲敌美国如坐针毡。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不安地发现,作为核超级大国的苏联已经超越美国,在人类头顶几百公里处拥有了“说话权”。

第一颗人造卫星何时上天(那年今日改变世界的第一颗人造卫星)(2)

尽管艾森豪威尔在公开场合大力贬低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的重要性,但在他私下里的反应却截然相反。苏联人造卫星升空后11天,艾森豪威尔就立即召集14名美国科学界和科技界的领袖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美国的科学是否已经落后于苏联。宝丽来照相机发明者埃德温·兰德告诉艾森豪威尔,苏联人将科学当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美国人却只顾享受战后的经济复苏,他建议艾森豪威尔必须在美国年轻人中间点燃对科学的热情。

为与苏争霸,美国成立宇航局

1958年,美国政府正式成立了美国宇航局(NASA),拉开了美苏太空争霸的序幕。加拿大、法国、英国和其他国家纷纷仿效,建立了各自的太空机构。

第一颗人造卫星何时上天(那年今日改变世界的第一颗人造卫星)(3)

艾森豪威尔同年签署了《国防教育法》,投入10亿美元用于科学教育,在大学中训练和培养年轻的科学家。在接下来的15年中,美国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以前多了4倍。大量刚刚出道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步入了美国社会的各行各业,这为美国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高科技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抢先登月,苏联先探外星

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导致美国和苏联展开了激烈的太空争霸赛,半年后,美国的人造卫星也飞上了天。此后一项又一项的太空纪录接连被创下。

第一颗人造卫星何时上天(那年今日改变世界的第一颗人造卫星)(4)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绕地球轨道飞行的载人宇宙飞船“东方一号”,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了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同年,美国启动“阿波罗登月计划”,1969年7月21日,美国载人飞船“阿波罗11号”飞抵月球,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了人类登月第一人。

1970年,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落。1971年4月,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空间站。两年后,美国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了太空。1971年12月2日,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5年后,美国的“海盗”探测器也登上了火星。

1981年4月,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这是世界上第一架可以重复使用的太空运载工具。6年后,美国邀请欧洲航天局、日本和加拿大参加研制永久性载人空间站的计划。1993年,俄罗斯的加入不仅扩大了空间站的规模,而且使这个项目成为了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计划。

第一颗人造卫星背后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斯普特尼克”1号人造卫星,这是人类向宇宙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一时间,世界目光齐聚天空,人类进入太空新纪元。50年后,美联社记者采访了身为原苏联太空项目创始人之一的鲍里斯·切尔托克和其他一些航天界元老,讲述了发射第一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借光升空

切尔托克是苏联航天泰斗、空间项目之父谢尔盖·科罗廖夫的首席助手。不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对所参与的项目都只字不提,他和科罗廖夫的名字都成为国家秘密。

切尔托克说,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诞生是借了另一个项目的光。苏联当时正在研制一种可以携带一枚氢弹打击美国的导弹,即R-7型弹道导弹。

导弹工程师、宇航员格奥尔·基格列奇科说,由于未被告知携带弹头的重量,R-7型导弹造得推力极强,“远强于当时美国拥有的所有导弹”。

第一颗人造卫星何时上天(那年今日改变世界的第一颗人造卫星)(5)

当时导弹的推力和载荷能力不匹配,却使导弹成为发射一件物品进入太空的完美载体。

俄罗斯科学家说,如果没有核威胁,“斯普特尼克”1号可能要推迟很久才能升空。切尔托克说:“斯普特尼克’出现背后的关键原因是冷战气氛和与美国的竞争。军用导弹是我们当时思考的主要事物。”

在弹头项目遇到阻碍时,科罗廖夫抓住了机会,劝说苏联政府允许他发射一颗卫星。科罗廖夫指出,美国已经准备1958年发射卫星。苏联政府1957年1月批准科罗廖夫的请求。

简易卫星

虽然苏联已经有卫星开发项目,但科罗廖夫深知,项目距离完成太远。所以,他下令手下项目组迅速设计一个简易卫星,也就是“斯普特尼克”1号,最简单的卫星。

第一颗人造卫星何时上天(那年今日改变世界的第一颗人造卫星)(6)

基格列奇科说,当时他和其他一些年轻工程师试图劝说科罗廖夫,在“斯普特尼克”1号装上些科学仪器。但科罗廖夫拒绝了,说没有时间了。

这颗卫星在3个月内造完,仅重大约83.5公斤,材料为铝合金,呈球形,带有两个雷达发射器和4根天线。

作为科罗廖夫的长期助手,切尔托克记得科罗廖夫当时说:“地球是球形,所以第一个卫星也必须是球形。”

卫星表面经过打磨抛光,以便反射太阳射线,避免过热。卫星发射期起初定于10月6日,但科罗廖夫认为美国可能会在5日发射一颗卫星,于是改变计划,取消了其他测试,决定在10月4日发射。

基格列奇科说:“科罗廖夫比谁都清楚,开启太空新纪元有多么重要。地球在10亿年来只有一个卫星——月亮,很快它将拥有另一个,人造月亮。”

隐匿英雄

10月4日,“斯普特尼克”1号在当时的苏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草原升空。但地面的工程师们没有立即感受到其中的重要意义。

切尔托克说:“当时我们无法充分理解我们创造了什么,直到整个世界都为之疯狂的时候,我们才感到狂喜。大概4、5天后,我们意识到,这是人类文明史的新篇章。”

苏联第一则关于“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的官方消息非常简短,深埋在《真理报》中。直到两天后,相关消息才登上头条。

看到卫星在全球引起的轰动,赫鲁晓夫命令科罗廖夫立即再发一颗。科罗廖夫转述赫鲁晓夫的话说:“我们本来不信你能用你的卫星超过美国人,但你真做成了。”

得如此成就,对于科罗廖夫来说,却伴随着辛酸。在当年关于发射卫星的著作中,他的名字从没被提起。

苏联科学院官员列昂尼德·谢多夫长期被西方国家错误地当作“斯普特尼克”之父,但他其实与太空项目没什么关系。

科罗廖夫长期以来只能发表他的非敏感课题研究成果,而且还只能署笔名“K·谢尔盖耶夫教授”。

诺贝尔奖委员会准备提名科罗廖夫,却被赫鲁晓夫拒绝,理由是成绩归功于全体苏联人民。

小赫鲁晓夫说,他的父亲考虑,单独挑选科罗廖夫奖励,会引起其他火箭设计者嫉妒和愤怒,可能对导弹和太空项目产生不良影响。

科罗廖夫1966年逝世之后,整个苏联和其他国家的人们才开始知道他的名字。

来源:综合新华网、搜狐、新浪、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