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岁渐长,对儿时的时光总是充满怀念。

到了春节,更是如此,常常想起那时的年味,是香的,甜的,如糖似蜜。

记得当时正年少,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集市备年货。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这瞅瞅,那看看,哪怕什么也不买,脸上也乐开了花儿。


小时候的年味去哪了 再也回不去的儿时年味(1)


“二十三,糖瓜粘”。这一天,长辈会将特意请来的灶王爷画像,恭恭敬敬地贴在灶膛的墙上。

为灶王爷摆上果品和面食,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来年风调雨顺诸事平安。

孩子们呢,就会人手拿着香香甜甜的糖瓜,蹦蹦跳跳地屋前屋后看大人忙碌。

杀猪的现场,早已围拢了里三圈外三圈。

小时候的年味去哪了 再也回不去的儿时年味(2)

孩子们凑来看热闹,大人们聚过来成足过年期间的猪肉,肥的瘦的都要来一点。

有做生意的人家,早早半年就预定了猪脸,据说专门上供给财神爷,以保来年丰厚财源。

屋里屋外,洗洗涮涮,打扫妥当,干干净净迎新年。

临近年根,家家户户便忙着煎炸蒸煮,天空似乎也飘荡着香喷喷、甜腻腻的味道。

金黄的藕盒、焦脆的薄饼、雪白的馒头、飘香的肥肉。一盆盆一碟碟一碗碗一串串。

孩子们上窜下跳围绕在炉灶前,尝尝这个品品那个,不大功夫,已吃了个肚儿圆。


小时候的年味去哪了 再也回不去的儿时年味(3)


大年三十儿这一天,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贴个“福”字福来到,贴幅对联鸿运展。

诸如“把酒当歌歌盛世 闻鸡起舞舞新春。”“鸡报小康随日出 年迎大有伴春来。”“犬鸡鸣紫陌迎新曙 马踏青云奔小康。”

最盼望的当时大年初一这一天。

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早早穿上提前准备的新衣,走乡串门,互道春安。


小时候的年味去哪了 再也回不去的儿时年味(4)


男孩们总是拿了一挂挂鞭炮,叮叮当当放个没完。

直到所有的存货都放完,还不死心,恨不能变成火眼金睛,在一片乱纸屑里寻宝般翻检。

偶得一个哑炮,撕开缠绕的层层叠叠的纸屑点燃,乐呵呵地看它昙花一现。

最幸福的时光,当属一家老小聚在一起看春晚。

那些脍炙人口的小品,有没有让你哈哈哈笑到前仰后翻?


小时候的年味去哪了 再也回不去的儿时年味(5)

一边看春晚,一边包饺子,全家老少齐上阵,喜喜乐乐过大年。

饺子里包进洗干净的小洋钱!如果谁吃到了,据说可以撞大运赚大钱。

正月里来串门儿忙。跟了爸妈这家走走那家转转,天天大鱼大肉零食不断。

有红彤彤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脆生生嚼起来嘎嘣嘎嘣响的农家小炒爆米花儿。


小时候的年味去哪了 再也回不去的儿时年味(6)

凉丝丝甜掉渣儿爽透心尖尖的甘蔗段,唇齿间留着芝麻香酥歪歪的糖瓜儿……

好吃到多年以后想起来依然回味无穷思念绵绵。

儿时的年味啊,总是那么令人向往,让人垂涎,任何的语言,都失去了韵味,难以全面。

儿时年味|记忆里的农历年,是回不去的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