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有毒还有营养(鸡汤有毒)(1)

许多人爱看成功故事,因为它会给人许多有益的启示,而徐海伟最近却发现,每次他读那些文章时,内心充斥的却是焦虑。“为什么你的同事比你更容易升职加薪”“靠信息流月赚50万元,你也可以”“别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看到这些文章总会情不自禁地看下去,每个成功背后的故事都吸引他一探究竟,可现在他却发现,这些“鸡汤”让他越来越不快乐。越看越焦虑今年40岁的徐海伟家住运河区文承苑小区,没事的时候,总是喜欢在手机上刷文章,看视频,这些文章、视频大多集中在成功故事上,他称之为“心灵鸡汤”。这天,徐海伟又打开一篇文章,“裸辞2年,我靠读书闷声赚了360万元……阅读、学习、赚钱,把读书变成你的第二职业。”他忽然发现,文章看似是在讲述成功者的经验和失败者的教训,但看了之后,反而让人觉得自己在各方面都不成功,心情一下子低落下来。有徐海伟这样感觉的,并非个例。“我特别喜欢看‘鸡汤’文章,尤其是成功的事例,励志的故事。现在网上特别流行这种文章或者小视频,可看了之后不但没有受到鼓舞,反而顿觉前途渺茫,人生艰难,让人焦虑甚至抑郁。”市民毛杰说。“现在很多成功文章我都不敢看,看了心里就难受,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年过40岁,长相一般,孩子不优秀,工作平平,房子只有90平方米,汽车没有。我就是那些文章里写的典型的失败者。”市民张峰说。这些文章火在网络,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而且用词十分“扎心”。“你知道吗?每个胖子都是潜力股”“你要悄悄学习,然后惊艳所有人”“大家都在学,你还不点开看看吗”“别让颜值成为晋升的绊脚石”这些“鸡汤”其实都是有“毒”的,因为它们在贩卖焦虑。开始拒绝“鸡汤”的徐海伟终于有所醒悟,“喝”多了这样的“鸡汤”不但无法让人幸福,反而让人快乐不起来,甚至产生不满和焦虑情绪。“鸡汤”背后是广告家住运河区一建小区的胡紫萱,她的孩子今年读小学二年级了。由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她很是苦恼,经常在网上给孩子购买一些教辅资料,并看一些“鸡汤”文章,学习其中的知识。“你来,我们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们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她一看到这样的题目,就止不住好奇地看下去。文章中提到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还建议孩子培养积极、乐观、充实、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文章最后一部分,作者告诉家长,学习搏击,能有效提高大脑的反应能力,让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文章结尾是一家搏击培训机构的公众号,看到这,她才恍然大悟,原来文章是在进行广告推销。“满分作文曝光后,才知道太多孩子和家长已经输了”“灵魂拷问:我是一个溺爱孩子的妈妈吗”“为什么学霸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原来是……”“为什么孩子在陌生人面前就胆小不说话”……胡紫萱告诉记者,她身边有很多家长爱看这样的文章,她也曾沉浸于这样的文章,可最后的结果,是中了“鸡汤”的“毒”,给孩子报这样那样的培训班。“题目非常吸引人,内容也很让人兴奋,总是忍不住要去看,看到最后才明白,原来是广告推销。” 胡紫萱说。有的家长看了文章之后,还买来课程去听。最终是钱花了,但生活一切照旧。“看了那些‘鸡汤’,产生了盲目而冲动的消费,买了一堆无用的资料。感觉被忽悠了。”家长李靖纹说,她因为深信那些“鸡汤”,总想通过“鸡汤”提升自己,最后听了不少课,买了不少资料。不知不觉交了“智商税”“每一个胖子其实都是潜力股,瘦下来以后成为男神、女神,好看了才有更美好的人生。”前一段时间,爱美的张金燕迷上了这类文章。张金燕今年35岁,体重65公斤。她觉得自己属于微胖的体型,想要在夏天之前瘦下几斤。读到这种文章,张金燕总是想获得更多的美丽经验。在文章中,作者列举出了很多例子,他们曾经都是胖子,通过健身瘦下来之后,颜值上升,一跃成为男神、女神。文中甚至还写道:“当你瘦下来的时候,周围的人对于你的评价可以说天差地别。”张金燕说,她本来觉得自己不那么胖,看完这些文章之后,忽然觉得自己的身材还差得很远,属于必须减肥改变生活的人。“文章末尾有二维码,我扫描后发现是卖呼啦圈的,我为此还差点就中了招。”张金燕说。“颜值影响人生?别让年龄成为你的绊脚石”“不再让发量成为颜值的绊脚石!熬夜,晚睡,别慌……”“别让近视成为你追梦路上的牵绊”……不仅仅是教人减肥的“鸡汤”,网络上还有很多看似让人打造美好人生的文章,比如整容、植发、做近视眼手术等。市民王文慧也是常被“鸡汤”文章吸引的一个,“读了很多人成功的事例后,非常期望自己有所改变,而最后所谓的改变,是购买了文章中推荐的产品。仔细思量,原来这些‘鸡汤’是来赚钱的。”她说。成功没有捷径“网上经常有一些宣传成功学的文章,告诉你要成功就要跟他学习,买他的课程。其实到了最后,钱花了,也并没有成功。”市民王旭说,即使买了这些课程,只不过是一些励志文章,学习之后不但没有成功的感觉,反而更对现实生活灰心丧气。“有些文章通过讲述成功故事来打动人的心灵,给人警醒,催人奋进。因为不成功而渴望改变,因为渴望改变而提升自己,这本身是一件好事。”市民马小晴说,如果这些“鸡汤”只是商家营销的手段,目的是让人入套,那读者就应该摒弃它。心理咨询师王琳告诉记者,一些商家推出的“心灵鸡汤”其实是一种销售策略,他们抓住读者心理,通过讲故事,展现产品优势,满足客户现实喜好,最终达到赚钱的目的。人们之所以会选择去看这些文章,一是因为人人有想成功的心理需求,譬如想寻一份轻松工作的需求,想获得高收入的需求,想改变人生现状等。“鸡汤”文章无形中给了人们一种希望,让人们看到了改变的路径,于是人们产生了不现实的期待,希望通过“高人指点”改变自己。王琳建议,避免“鸡汤”中“毒”,首先要认清自己,看看自己的内在需求和欲望是什么,譬如你想做美容、医美手术,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你的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是什么?让孩子上补习班真的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吗?这些都要事先考虑清楚,很多事情不是花了钱就一定能解决的。同时还要检测自己的信念是否正确合理,这份投资对自己带来的实际价值是否能满足自己的期待,自己目前的现实条件是否具有支持自己实现需求的能力……“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理性做出选择,为自己的决定负起责任来,不把期待投向外部,才能在众多的广告信息中找到自己真正的需要,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才不会因此导致额外的焦虑,甚至白白扔钱。”王琳说。

(记者 祁晓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