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现代通信》杂志微信公众号CQ现代通信。

从海南岛赶回上海,就是为了通上赫德岛VK0EK。上一次赫德岛远征电台出现是1997年,那时候我还是BD4DW,距离1995年10W个人电台BG4DW(三级)开台才两年。由于当时对于二级BD个人电台尚有较多的频率限制,所以尽管那时BD4DW在国际上已经为人所熟悉,甚至在我升为BA4DW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那些国外台还习惯BD4DW这个呼号,而不是BA4DW,那主要是因为我主动呼叫CQ比较多。然而,那时我还没有怎么去主动追逐稀有DX电台,所以1997年那次的赫德岛远征台我没有通联到过。

各国神秘电台 仅用100W功率通联20年未出现的稀有电台赫德岛VK0EK(1)

屋顶上用了近20年的天线

30m、17m和12m波段是一副3波段共用的天线,2个单元。20m、15m和10m波段也是一副3波段共用的天线,4个单元。这两根天线都不是全尺寸的,而是有加感线圈的。加感线圈对于发射功率的限制是500W,这是老式日本天线的制式。我从来没有换过天线,天线因为使用时间太久的缘故,振子的铝管之间的连接部位和加感线圈的连接部分有氧化和接触不良的情况。

楼顶上只有一个铁塔,铁塔上装有3根天线,为了解决接触不良的问题,前两年曾将最下面的20m、15m和10m波段的那副天线卸下来,把连接处的螺丝全部松开,将连接部位擦过一遍重新组装。位于中间的那副30m、17m和12m波段天线则又重新拆装过。最上面40m和80m波段的那根一个单元的可旋转天线一直没有拆下来过,掉落的振子没有再装上去,处于不可工作的状态。

伤脑筋的“小冰河时期”传播

【CQ现代通信】不仅是天线情况不给力,这几年的传播也没有前几年那么好了。这一个太阳黑子周期的活跃度和上一个周期比要低了不少,主要体现在太阳黑子数目少。我在想,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两年的冬天才特别冷呢,“小冰河期”来了吗?

记得2000年、2001年那会儿,每天早上上班前,7:00多的时候,15m波段上都有加勒比电台的信号过来。在玩160m波段之前,我就只有100W功率。100W也通到很多加勒比国家,翻出这些QSL卡片来,加勒比那些岛国电台给我的信号报告也就44、51、53、55之类的,但至少我能听到他们,他们能听到我。如今别说加勒比了,就是美国东边一点儿的州也成了我的稀有电台,不怎么能听到。

各国神秘电台 仅用100W功率通联20年未出现的稀有电台赫德岛VK0EK(2)

2001年时通联远征台收到的卡片

记不得哪一年了,加勒比海里的K5D出来,我在家守候了十多天,也没能听到,更没有通到,这个成了缺失的DXCC。去年,K5D的“兄弟”,同样位于加勒比海的K1N远征台又出来了,我知道在家里通到的机会可能比较小,但和通K5D时不同的是,这时候上海附近已经有了超级大台BY5CD。为了避免重蹈K5D的覆辙,2015年2月,在K1N远征刚开始和中间的时段,我曾前后两次前往宁波市横溪镇海拔400m的BY5CD住了几个晚上,希望在那里能够通到K1N。我的想法是,即使是借助BY5CD的优良设备,但努力是我自己付出的,在那里如果能通到也一样。结果因为时机不巧,在BY5CD守候的那几天,我仍没能通到。BY5CD在常规的5个波段有大型天线,但是没有12m波段、17m波段和30m波段的天线,无奈之下还是回家,在K1N远征快要收尾的时候,在12m波段上勉强完成了一个QSO。

弃海南返上海

【CQ现代通信】赫德岛当然没有K1N这么难通联,要通那里,电波过赤道往南走,不用过北极。这样如果在家也有机会,没有必要去BY5CD那样的大台。我只要确保能够通到一次VK0EK,一个QSO就能让我满足。

其实比起上海来,海南岛是一个更容易通到赫德岛的地方。从上海到三亚要往南偏西飞3个小时,无论是从纬度上还是经度上,海南处于比上海更南,并且更西的位置,更接近赫德岛。但是我带到海南的设备除了TS50,就只有一根电线做的DP天线。如果没有竞争的话,我的100W加DP天线,在海南有很大机会可以通到VK0EK。比如到远征活动快要结束的那几天,也就是所谓的“白菜时段”,应该没有问题。但是,赫德岛是19年没有出现过的DXCC,其稀缺度可想而知,想通的人太多,竞争太厉害。

在海南,我体会了一下最近的传播,觉得传播情况不好。我从2000年开始,每年利用休假加上周末时间去一到两个海岛,到2011年,完成了中国大陆海岸线上的所有中国IOTA的海岛远征,从北到南,15个海岛我都去过了。每次在海岛上,传播情况都不错。

2012年以后我开始了旅行,不仅去了中国每一个省的300多个市县,还去了世界六大洲。在国外,比如非洲的纳米比亚、大洋洲的库克群岛、欧亚的土耳其和英国等进行了远征操作,但国内的海岛远征活动在2011年后就停止了。

这次2016年在海南操作,和2006年在海南博鳌那次一样,也是工作之余的操作。2006年我只在博鳌操作了3天,因为时间短,没有什么可写的,所以是15个海岛通信中唯一一次没有写下远征纪实文章的一次。

这一次也没把它算作远征,但是可以先体会一下传播。感觉传播明显没有上一次5年前在广西涠洲岛时来的好,5年前的主打波段是10m和12m波段,100W加DP天线,通到了中美的洪都拉斯、西非的塞内加尔,加拿大最东面的纽芬兰岛也都完成了不少个QSO。那一次,10m波段上只用半天,12m波段上只用一天就分别完成了两个通联世界六大洲的WAC,而且不仅是CW,SSB的效果也很好。

除了2006年海南那次,我的每一次海岛远征都有纪实文章,我特意查了一下登载在2011年第6期《现代通信》杂志上的那篇涠洲岛的文字《环中国大陆海岸线远征通联收官之战——BA4DW/7广西涠洲岛通联纪实》。2011年10月涠洲岛远征时,太阳黑子数207(不是SFI,而是SSN,这是一个很高的数值),而到了2016年3月上旬在海南岛时,太阳黑子数是60多,3月下旬回到上海,WPX比赛时降到了20多,到了4月初只有11。

各国神秘电台 仅用100W功率通联20年未出现的稀有电台赫德岛VK0EK(3)

发表于《现代通信》杂志的文章

这一次在海南,天线设备和以前的海岛远征用的一样,TS50加上DP天线。我也仅在有利于100W低功率的高波段操作,这次几乎只在21.040MHz的15m波段CW上操作。

和以往的海岛远征相比较,这一次,傍晚的欧洲方向还是一如既往的好,最远到亚速尔群岛,包括几乎所有欧洲的主要DXCC(不包括摩纳哥、梵蒂冈、列支敦士登等几个小国),并且“Pileup”层层叠叠。从这一方面讲,可以享受一层层快速清理电台堆积的远征乐趣。但是,早上的北美方向完全不给力,只通到寥寥几个。南美居然仅仅通到了一个:巴西的PP5AM,Log里还有一个哥伦比亚的HK3是下午时段在欧洲的强劲信号里进来的,信号599 ,猜想多半是某欧洲台代打,其真实性要打个问号。

每次海岛远征都完成一个通联六大洲的WAC,这次在海南算是勉强完成了计划。非洲方面通到了南非的ZS6A和毛里求斯的3B8CF。但是北美方向,十多天里,除了墨西哥的XE2K过来的信号最强劲外,其他连美国西部的强台过来的信号都很弱。尽管我的倒V天线是最简单的天线,效果和定向天线没法比,可是用同样的天线在5年前通到了很多北美电台,这次通到的北美台数实在太少了,这说明最近的传播很不给力。

这样的情况,让我实在还是有点儿担心通不上赫德岛。在海南的工作差不多也结束了,我决定尽早定下机票,带着TS50从海南返回上海。从海南岛赶回上海,就是为了通上赫德岛VK0EK。

煎熬中的耐心等待

【CQ现代通信】靠近南极大陆的赫德岛的位置也实在是荒僻,远离非洲和澳洲大陆。远征队去程从非洲出发,回程返回澳洲,两段航程的距离都很长。我在海南时,就关注到赫德岛远征队乘坐的“勇敢之心”号已经离开了南非的港口,往赫德岛进发了,可开了十多天才到赫德岛。我回到上海后,等了两天他们才登陆赫德岛。

远征活动刚开始的两天,我在家里听都听不到赫德岛的信号,K1N和K5D时的“听不到,听不到”感觉又来了。完全听不到啊,这怎么办?首先,我的天线是还可以用的啊,前两天在VK9CK上,我已经试过了,可以通联啊。VK9C这个DXCC我早有了9个波段的波段分,可是为了了解家里天线的状况,我特意加入了“Pileup”的竞争中,虽然判定自己在各个波段上的竞争力不强,听到的信号比较轻,但是可以确认的是天线仍然可以使用。

第二点,天线方向是对的。在几年前的一次夏季台风中,我在强风中转动天线,结果旋转器卡壳了。不过卡壳的仅仅是控制器上的指针,上面的天线还是可以转的,只是转动时需要人上楼顶确认一下。这一次,转动后经上楼顶确认,方向角也是对的,正对着赫德岛。

第三点,守听的时间也是对的。在VK0EK的网站上有一个传播预测表,我仔细看过,并打印下来作为参考。同时还把2014年通的FT5ZM和2005年FT5XO的QSL卡片都找出来,FT5Z阿姆斯特丹岛和FT5X凯尔盖朗岛、VK0EK赫德岛在一个方向上,而且月份都差不多,和那两个在各个波段上的QSO时间可以作为经验来参考。

各国神秘电台 仅用100W功率通联20年未出现的稀有电台赫德岛VK0EK(4)

FT那些海岛的QSL卡片

那么,是我天线不够用吗?这时候我又想起了BY5CD,要不开着车再去一趟?去年的K1N,我去了BY5CD两次,知道那里的条件有多好。那时候BA4ALC曾建议我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装软件遥控BY5CD,我说不了。遥控挺好的,我并不反对,比如BA4ALC在余姚就能操控在宁波横溪镇山上的BY5CD的设备,可以尽情享受比赛的乐趣。

只是我自己不想玩远程遥控。别人怎么想我不管,我玩这个爱好,还是坚持最老套的玩法。我是这么想的,用计算机远程遥控,就如同当今这个时代越来越便捷的智能手机一样,这样真的感觉和手机通信没什么区别了。玩这个爱好,我还是想回到这个爱好的原本,老套一些,再老套一些。通联电台还是坐在自己的电台前转动频率旋钮来通,通到后交换一张纸质的QSL卡片。这就像我至今连电子QSL的LOTW也没有登记过,只交换纸质的QSL,而且是通过最落伍的寄信方式交换卡片。

我对自己说再耐心等等吧,VK0EK赫德岛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并不困难,不是K1N纳瓦萨岛那样难的难度。天线设备虽然老化,可还能用,我可是用一模一样的设备通了2300多个DXCC的波段分和800多个IOTA海岛啊。

上楼确认方向的时候,看看铁塔上的天线,想当年将天线架设起来,多不容易,也全靠自己啊。这个天线不差到哪里去的,同样方向的FT5XO和FT5ZM我通了不少波段,VK0EK也一定有机会的,要有信心!

各国神秘电台 仅用100W功率通联20年未出现的稀有电台赫德岛VK0EK(5)

电台室的墙壁,挂着的奖状和地图

坐在电台前通不到的时候,看着墙上的奖状,想想自己玩了那么久电台,以前经常半夜起来搞低波段,尤其是搞成80m波段210个和160m波段的115个DXCC真是不容易。我获得了中国第一个DXCC HONOR ROLL,第一个IOTA HONOR ROLL,更因为在低波段上的付出,获得了中国第一个5波段DXCC、还有第一个160m波段DXCC(9波段DXCC),那是多有耐心啊!现在40m波段以下的3个低波段天线不能用了,但要求也放低了。不用和别人比,和VK0EK做成仅仅一个QSO就可以让我开心。耐心点儿,会有机会的

成功守听

【CQ现代通信】等到第三第四天,我在30m波段上可以听到VK0EK了。20:00~21:00的这一个时间段里,我不仅能够听到他们,有30多分钟时间可以百分百抄收。

比起在海岛上来,家里的噪音也比较大,上海比起海南岛,噪音要大了好几个S。TS50的AIP的按钮我要记得按下去,可以多少降低点儿噪音,但即便在9 的噪音里,我也可以听到VK0EK。不过还仅仅在30m波段上,其他波段听不到。虽然30m波段可以听到,刚开始的几天竞争实在太激烈了,我还通不到。

回到上海,回答VK0EK时,因为前两天在海南发习惯了,刚开始报呼号时有点儿不习惯,还习惯于发成B7/BA4DW。这次在海南岛,我一开始用BA4DW/7的呼号,因为2011年之前我的15次海岛远征都是把“/”放在后面。5年没有国内海岛远征了,开始两天后,才听说最近规定改了,要把“/”放在前面,用B7/BA4DW。我倒是挺喜欢用B7/这个形式的,不过还是略有些疑惑,查了查最近的B呼号,把斜杠放在前面后面的都有,比如最近就有国内台把“/5”和“/3”放在后面的,同时还有B5/DL2KUH和B1/JH1TEB这样的呼号。

各国神秘电台 仅用100W功率通联20年未出现的稀有电台赫德岛VK0EK(6)

各国神秘电台 仅用100W功率通联20年未出现的稀有电台赫德岛VK0EK(7)

B7/BA4DW在海南用的设备和天线

作为外国人在中国操作,把B5和B1放在前面可以理解,因为他们的呼号不是B开头的,所以前面要用B做标识。但是本国人是否有必要把B7、B5、B3之类的放到前面呢?我们的呼号本来不就是B开头吗?按照国际惯例,美国、欧洲、日本台在本国跨区操作时,都把“/”放在后面,比如ARRL总部电台在4区时用W1AW/4,而不是用W4/W1AW。再比如最近的IOTA远征电台VE7ACN/7、YB4IR/3、JA8COE/6等,本国爱好者在本国内移动一般都把斜杠放在后面,斜杠后面的数字用以表示移动的区域。

我虽然挺喜欢用B7/BA4DW这个呼号的,不过实际运用时有点儿不便,主叫CQ时问题不大,作为远征台网上会有Spot出现,但是在回答别人时就有不小的麻烦了。

在海南岛,我也做了回DXer,不仅主叫CQ,也追逐DX。有好几次,转动频率旋钮后第一时间发现DX,比如发现了科科斯群岛的VK9CK、不丹的A52NH、北冰洋里的海岛电台RI1PI等。这些我都第一时间回答,在“Pileup”形成之前成功通到。不过就算没有竞争,对方听的就只有我一个信号,我的呼号B7/BA4DW还是让对方费解,双方重复了四五遍、七八遍,对方才抄收正确。对方终于抄收正确后,可能会想我的呼号为什么不是简单的BA4DW/7呢?还好通VK0EK回到上海,用BA4DW就好了,如果还是在海南,就要用B7/BA4DW,在“Pileup”里要通到的机会就更小了,毕竟B7/BA4DW太长,还有些别扭。

话题回到赫德岛VK0EK。我仅有的功放FL2100Z状况也不好,连接功放发射后,接收的信号会有衰减现象。并且无论是CW还是SSB,就算在各个波段上手动调谐好了,也无法用TS50的100W去推,它自动将TS50的推送功率降到50W。30m波段上叫不到,我甚至怀疑功放没有正常工作。

100W通到VK0EK

【CQ现代通信】3月26日和27日是WPX比赛,按照以往的经验,传播再怎么差,比赛时总会好上那么一点儿。果然,这两天虽然太阳黑子数只有23,但第二天的传播还过得去。最重要的是,27日的A和K指数都只有3,噪音低了不少。

不过星期日傍晚,日落时的灰线时段让我失望了,本寄予厚望的12m、15m和17m三个波段,哪一个波段上都听不到VK0EK。20m波段上,呼叫VK0EK的日本电台铺天盖地,到处都是。日本离赫德岛更远,怎么从第一天开始就能听到呢?恐怕是因为他们有更强的天线,同时又是一个岛国,有比大陆更好的海岛环境吧。

结果到19:00,14.032MHz左右我听到了VK0EK响亮清晰的信号,而且奇怪的是他的发射频率一直在跑,在14.029MHz到14.033MHz之间的5个KC里上下移动,但怎么移信号都很好,TS50上可以百分百抄收。这时候日本电台的信号在我这里已经听不到几个,估计和上海越距了,并且VK0EK有时候要重复三四遍某个日本电台的呼号,才完成一个和日本台的QSO。这说明VK0EK在日本的信号已经衰落了,没有几个小时前那么好了,现在正是我们的机会!

这下好了,整个频率就只听到VK0EK的信号,并且他的上下移动发射频率的方式对我非常有利!如果他的发射频率停在14.034MHz上不动,我找不到他在哪个频率收听,因为我这里听不到和他通上的日本台,也就失去了他的收听频率的线索。既然VK0EK的发射频率等于收听频率,跟着他跑,同频收发就好了。果然在一个小时的努力后,我终于在14029.5kHz上QSO成功,并且是100W功率!因为我感觉推了FL2100Z功放,反而效果不好,TS50上发射的功率变小,而且收听衰减,所以干脆用100W上。

这个成功的QSO让我好久没有体会的成就感又来了,业余电台DX通信就是那么有趣!

致敬赫德岛远征队

【CQ现代通信】在感受成功通联的喜悦之余,要向远征到南极大陆边缘的赫德岛的远征队员们致敬!我自己拖着沉重的电台设备去过一个个海岛做远征通信,所以深有体会。赫德岛远征团队的队员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数以倍计的。赫德岛远征队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了十多天,一路上都看不到陆地,入夜后的海上是漫无边际的黑夜。等登上赫德岛后,他们搭起帐篷,用柴油发电机发电,自己解决伙食。岛上的气温只有3~5℃,可能还会更冷,岛上的常住居民是企鹅,它们的身上有厚厚的羽绒,却不知道登岛的队员们有没有取暖设备。更令人觉得寒冷的是大风,赫德岛处于凛冽的西风带,风力强的时候走路都困难,而远征队员在强风中架设起天线。

各国神秘电台 仅用100W功率通联20年未出现的稀有电台赫德岛VK0EK(8)

我写的书和我的QSL卡片

在无线电的另一头,赫德岛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地方的人们来说都是遥远的,人们在家中用无线电台前耐心等待、守听从赫德岛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在“Pileup”中努力拼搏。正是这些,才组成了令人激动不已的业余无线电DX通信!

赫德岛不仅是我通到的第340个DXCC(包含已删除的PJ),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海岛,第852个IOTA。接下来FT4JA将出现,虽然这个对于我来说,不是一个全新的DXCC(需要17m和20m的波段分数),但是是一个全新的海岛IOTA,这一个应该也有机会的,加油!

本文节选自《现代通信》杂志,作者BA4DW,转载请注明出处:《现代通信》杂志订阅号【CQ现代通信】

现代通信,中国火腿自己的杂志。

欢迎文笔好或外语好或人缘好的HAM加入CQ《现代通信》特约编辑团队,让我们一起服务中国HAM。

留言会友台,点赞留余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