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盐池县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20世纪80年代,全县沙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82.3%,75%的人口和耕地处在沙区。2003年,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在沙泉湾建成,该研究站重点关注沙区植被生态建设技术和荒漠化地区土地退化治理技术等。近年来,盐池县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荒漠化治理实践,绘就了一幅人进沙退、生态逆转、产业兴旺的新图景。在盐池县沙泉湾荒漠化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区内,曾经连片的明沙丘如今遍植沙柳、花棒,那些可见的小片沙地只是为了做实验而专门留下来的。
在位于沙泉湾的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工作人员在给用于适沙耐盐生态适应性研究的植物浇水(7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在位于沙泉湾的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北京林业大学的驻站研究人员在维护用来观测的通量塔(7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这是7月14日拍摄的位于沙泉湾的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这是7月14日在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拍摄的半干旱荒漠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实验项目区(无人机照片)。该项目针对流动沙地防沙治沙过程中固沙措施单一以及传统材料与技术效果欠佳等问题,运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和集成半干旱荒漠地区固沙和植被稳定重建技术,为半干旱荒漠区流动沙地的防沙治沙提供范例和参考。 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在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的半干旱荒漠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实验项目区,北京林业大学的驻站研究人员在进行植物物候观测(7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在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的沙化土地快速治理集成技术试验区,北京林业大学的驻站研究人员在进行植物物候观测(7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这是7月14日拍摄的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旁的盐池县沙泉湾荒漠化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