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跬步 无以成千里(积跬步至千里)(1)

编者注:

本文作者左阳老师,微光联合创始人之一。(首发于公号“微蓝老师”,欢迎订阅)

不积跬步 无以成千里(积跬步至千里)(2)

2022年,疫情已经发展到第三个年头了。此次上海疫情全面爆发,其严重程度与武汉疫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上海这个国际性大都市,已经被按下了暂停键。

作为紧挨着上海市的江苏省,各种人员密集场所均受到管控,一些特殊的行业被强制关门停业,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面对着疫情所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很多人无所适从,焦虑、痛苦、压力都让很多人陷入人生的困局中,无法自愈。

其实,疫情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把所有责任都推给疫情,作为自己不改变、不努力、不寻求的借口。

我们不能受困于疫情,而是一定要做到不停止思考,有出圈的心态和状态,敢于挑战自我,积极突破疫情影响的圈层。

突破圈层?我们该如何做呢?

一个办法---积跬步,不断成事,成小事,在一次次成事的过程中,“养无敌之势”。

正如《小狗钱钱》这本书里分享的,每天在自己复盘的时候写三件成功的事情,从一点点小事中积累,再去完成一件大事。所以不管是赢还是输,都要保持一颗前行的心。

养无敌之势,用变化来应对变化。“哪怕梦想需要10000步,但是我们的0.1步都是朝着梦想走的。”

下面我具体从身心、工作、学习三方面来叙述一下

<积跬步之身心>

积跬步之身心对应的是健康。人到中年,在很大的社会压力下,加上年龄本身给身体带来的限制,同时也会更加关注所在乎的家人、朋友的身体状况,由于这些原因我深深体会到。

如果不运动、不重视规律生活和保养,身体就会向我们发出一些信号,此时才真正懂得和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想要有成事的能力,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所以首先要保证运动量,每天适度运动,一定要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体力运动。

一开始的时候一定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慢慢来,先定个小目标,然后再逐步升级。

我自己的感觉就特别明显,以前有过一段时间早起晨跑,到我们当地一所高中校园的操场跑步,逼着自己跑8圈。

但是对于之前很少运动的我来说,那种高强度的运动没有让我整体状态变好,反而成为了一种心里负担,没多久就坚持不下去了,而且去高中的路途比较远,来回也耽误太多时间。

今年的3月初我停止了开车,开始了骑行运动,定个小目标先骑1个月,每天上下班有10多公里的骑行路程。

骑行过程中,耳机里播放着带劲的运动音乐,可以沿路欣赏路边的花花草草,这一小段时间下来,身体综合评分高了,我的心情也特别好。

《冯唐成事心法》里面也分享到,要保持精力旺盛,多走路、多健身,多运动,累身不累心。

而且运动会产生大量的内啡肽和少量的多巴胺,大量的内啡肽让人身体感觉更加舒适,且在心理上会有成就感。

<积跬步之工作>

积跬步之工作在于对工作的创新。由于疫情的影响,以往的很多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情况。我们如何通过对当前的工作进行创新性的改革,为后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公司目前有科技类英语学习产品,还有视力养护、脑力开发这两个项目。由于家长们的认知不够,市场推广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考虑到我们原本做学科类培训时的家长资源,所以选择以学科类这个点切入,通过公益性质的线上高质量辅导增加信任感,当时有85人报名。

科技类英语学习产品由于疫情无法到线下训练,公司团队探讨了“春笋加油”的服务模式。

跟孩子视频通话聊天属于正常情况,并且每两周去家访一次,老师亲自给学生做筛查,同时会带一份小礼品送给孩子,这既增强了孩子学习的意愿,感受到自己被关注,同时给家长有一个确切的信任感,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

面对双减,我们不能掉进情绪里面出不来,人在遇到问题时不能永远怨天尤人。当你转换思路,你的状态就不一样。

你状态不一样,自然你再往前走时你就会发现,在你需要什么的时候就会有人给你或联系你。

你的路会越走越宽,这个有点像吸引力法则,它一定跟我们内在的心理状态,内在的力量感是有关系的。天天说没有用,慢慢做起来,实践才是真理。

<积跬步之学习>

积跬步之学习在于自己不断迭代升级。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把我们带到一个真正更高的境界,就是所谓的超越层面。

当你超越了现在的困难,你跟这些困难不在一个维度的时候,那么这些困难就不会伤害到你。就像疫情一样,它依然存在,仅此而已。那么学什么?

首先学习修心,我们做的这份事业的目的是什么?比如我们公司现阶段的愿景就是“科技赋能成长”,我们要用科技的力量给孩子们的学习赋能,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学习效率,用科技的产品提升孩子的身心健康。

只有创始人带着这份愿景,带着这份愿力才能带着团队迎接一个接一个的挑战。

对于事业永远保持敬畏之心,相信能量守恒法则,得到不该得到的一定会失去不该失去的,千万不要想着割韭菜,割韭菜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最终都会反噬自己,折损自己的福报。

其次是学习修圈,这里的圈是圈层的意思。一个人的圈层通常是固定的,平常人很难突破自己的圈层,而一旦人的圈层固定,你的思维方式、认知维度就会受限。

所以突破圈层,也就突破了自己的能力圈。猫叔说过,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冠军,这也就是冠军思维。

当我们在社群学习时,积极主动地做,多互动、多捧场并给对方提供价值,别人就会很乐意和你交往。

比如我在4月5号的某个教育类访谈直播中,先对直播内容进行录屏,后面越发感觉直播内容非常好,很有现实意义,所以在晚上对视频内容重新进行整理,制作了一份对话文稿,一直做到凌晨2点多。

第二天一早我将文档分享到昨天的直播社群中,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这次直播的访谈对象还加了我微信,我们都在江苏,有机会约线下见面。

同样,出圈更需要积极主动,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微蓝老师就是我主动出击找寻到的一名“高绩效教练”,带领我一路前行。

最后就是学习修关系。这个社会中,我们不是独立的个体,都是处在各种关系网中。比如夫妻关系;与公司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等等。

如何与对方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呢?我认为有三点:合理的沟通,相互舒缓负面的情绪,建立一个共同的方向和目标。

【写在最后】

如果一个人的事业目的仅仅是为了赚钱,那么你将会变得异常焦虑和痛苦,因为你的眼里只有钱,没有其他。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思维方式,把这份事业赋予长期价值,而且是我们留给人间的美好,当你把时间拉长,静待花开的时候,你会无比的惬意。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持久力!

我们一定想办法给自己的内心留一片净土,那片净土里没有利益,只有美好。“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