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嗯哼,在已完结的爸爸去哪儿5中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被网友戏称为金句大王。平时讲话经常冷不丁就冒个套路出来,杜江都数次中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在6个孩子中表现突出,尤其是收官那期杜江深情念诗时专注聆听的样子,更是让人不禁怀疑,这小子该不会全听懂了吧?

盘点嗯哼语出惊人的瞬间(四岁的嗯哼词汇量惊人)(1)

果然,在节目录制完记者采访时,嗯哼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的词汇量惊人。最让人吃惊的是,当记者问到“有没有注意到节目组的叔叔阿姨给你加了很多特效?”请注意“特效”这个词,如果你身边有四岁左右的小朋友,可以去问一下懂不懂“特效”是什么意思。反正我家六岁的小姐姐是懵逼的。当然这个或许和嗯哼出身于明星家庭有关。

盘点嗯哼语出惊人的瞬间(四岁的嗯哼词汇量惊人)(2)

我们可以看到嗯哼不仅词汇量大,而且对用词理解相当精确。记者提了一个问题“你最近看的最厉害的一部动画片是什么?”这里因为嗯哼不爽前面记者问他漂亮不,所以跑掉了,好不容易哄回来以后估计是想抛一个小朋友容易回答的问题,所以问得很随意。结果嗯哼表示没有看,原来他并不是没看动画,而是没看“厉害”的动画,一下子就抓住了记者提问的漏洞,“厉害”的动画是什么鬼?因为采访的是小孩子所以就提了很随便的问题吗?然而嗯哼大王并不是一个随便的小孩哦!抓关键定语这一手玩得实在是漂亮!

盘点嗯哼语出惊人的瞬间(四岁的嗯哼词汇量惊人)(3)

有些父母可能会觉得孩子会讲话能交流就万事大吉了,至于说的什么,会说什么则属于小事一桩。然而堪萨斯大学的两名研究人员贝蒂·哈特和托德·R.·里斯利通过2年半时间,每月访问40个家庭得出结论:父母对孩子说话的数量和质量与孩子的智力都有很大的关系。在他们所调查的家庭中,语言变化存在着惊人的差异。有的家庭,父母每小时平均对孩子说200多个词汇,而另一些家庭中,父母每小时会说近4000个词汇。

词汇量高的孩子将来入学无论是阅读理解,看图作文还是数学的应用题都会占有比较大的优势。情商方面对任务理解准确,能和人深入进行交流。比方说所有的孩子都知道恐龙,然而有些孩子更深入知道霸王龙,雷龙,始祖鸟等,聊起来头头是道,只知道恐龙的孩子就很难插话,进一步发表意见。

儿童语言学习的词汇量增长其实没什么秘密可言,就是大量的输入 输出。同一个词听说3-5次,使用3-5次基本就掌握了。

输入取决于家长文化层次和语言的丰富程度。如果家长本身学富五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聊起来侃侃而谈,那么孩子接触的词汇量肯定少不了。当然家长光词汇量大还不成,还得有和孩子交流的意愿。有的家长自己懂得很多,但是鄙视小孩子,觉得说了也听不懂,或者一到和孩子讲话就自动翻译成非常简单浅显的儿语那就不行。这一点杜江做的很好,好几次在新到一个地方时,他都会在车上给嗯哼解释,诸如这是一个少数民族多的地方,等下你会看到什么什么。长期不厌其烦的给孩子说,词汇量就自然增长了。

盘点嗯哼语出惊人的瞬间(四岁的嗯哼词汇量惊人)(4)

其次对于家长语言比较贫乏的,尤其是老年人带得孩子,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读绘本,最好是科普性质绘本。一本科普类绘本随便几百词汇是有的。我记得女儿四岁时我给她读神奇校车绘本,连边边角角的小知识都读到了,读得我口干舌燥,连比划带解释,好不容易读完,闺女来一句,“好好听,再讲一本!”这下真的是口吐白沫了。

输出这项工作,大部分家长都没做好。没办法,一个叽叽喳喳不带刹车的小P孩有时候威力比一万只苍蝇都惊人。尤其是爸爸妈妈忙于工作的时候,恨不得弄个遥控器按下暂停键就好了。嗯哼词汇应用这么溜绝对和他平时喋喋不休的话痨属性分不开,更和杜江的宽容分不开。不管他说啥,杜江从不粗暴打断他,就算被亲儿子怼了也毫无怨言。在听指令做动作,看父子同步指数的游戏中,嗯哼永远是先动嘴,还能用语言精准地描述出做煤饼的动作程序。

盘点嗯哼语出惊人的瞬间(四岁的嗯哼词汇量惊人)(5)

嗯哼的语言能力强也许还得益于他晚上一年幼儿园。在幼儿园,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孩子,怎么可能有时间耐心地听每一个孩子说的啥,甚至是会禁止孩子随便讲话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如果说的话用词不准确,还可能会被老师同学嘲笑,所以更倾向于用熟悉的,万无一失的词汇。而嗯哼多一年在家的光阴,不管带他的是谁,都可以畅所欲言。所以家长从幼儿园接回小朋友,就让他多说说吧!孩子说话的机会越多,越能更好地表达自己。这或许就是嗯哼词汇量、表达能力高人一等的秘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