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地球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生命世界谱写了一曲曲悲壮赞歌,塑造了地球环境,孕育了人类文明史诗,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在科学传播的星辰里,中科院之声与华南植物园联合开设“花颜鸟语”专栏,既是生命世界之窗,又荟萃自然体验的点滴故事。惟愿她为自然世界代言,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惟愿她解读科学前沿,讲述科学故事,封存自然足迹。

去年2月末在华南植物园沙漠植物温室看到了好望角芦荟(Aloe ferox)的大型花序,曾以为芦荟这种肉乎乎的植物不会开花,没想到它们不仅能开花,有些还十分壮观,于是对芦荟属的植物起了兴趣,越了解越发觉它们有趣,越是喜欢这种肉乎乎的植物。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1)

图1 好望角芦荟

好望角芦荟又名多刺芦荟,“多刺”指的叶表面的皮刺,它的种加词“ferox”也源于此,有“凶猛的、猛烈的”之意,日本人也叫它青鳄或幻魔龙(比较中二的名字)。皮刺常见于幼株,这株成熟的好望角芦荟皮刺都掉光了,只余叶缘的红齿,叶背和叶面光滑。好望角芦荟又叫开普芦荟,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2)

图2 叶缘的红齿

图中的好望角芦荟正处于开花末期,花序轴分枝,暗绿色至深棕色,基部有成对的不育苞片保护;总状花序圆柱形,花密集,花梗上有干枯花朵和花苞片,未开放的花略橙色,开花时黄色,花柱、花丝多橙红色,有些好望角芦荟开红色花,且小花下垂。它幼嫩的叶片向上,随着成熟程度增加逐渐水平、下垂,干枯的叶片宿存在茎上,可能会因不美观被植物园工作人员清理掉o(╥﹏╥)o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3)

图3 总状花序近照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4)

图4 花序各部位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5)

图5 植株上的叶

对了,芦荟花基部有蜜腺,能分泌花蜜吸引鸟儿、蜜蜂为其传粉。在原产地南非,授粉鸟类多是太阳鸟,在华南植物园也有幸看到小鸟在吸食花蜜。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6)

图6 蜜蜂在采花蜜、花粉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7)

图7 小鸟站在花序轴上吸食花蜜

这株好望角芦荟两侧各有一株马氏芦荟(Aloe marlothii),一株开着橙黄色的花,另一株已经结了果实。马氏芦荟的叶比好望角芦荟厚实些,且偏蓝绿色,似乎有层白粉,老叶发红,叶缘具红褐色齿,齿基部红色,叶背还有黑色的皮刺;幼叶叶缘的齿红棕色,齿基部暗绿色,红色部分较少,叶背皮刺红棕色,稀疏分布在叶背近边缘的地方,其实叶面也可能会有皮刺。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8)

图8 三株芦荟种植在一起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9)

图9 另一个角度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10)

图10 马氏芦荟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11)

图11 好望角芦荟的叶较薄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12)

图12 马氏芦荟较老的叶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13)

图13 马氏芦荟幼叶

好望角芦荟和马氏芦荟的幼株都有大量皮刺,非花果期难以分辨,花果期容易区分,马氏芦荟有个显著的特点——花序较平展,小花和蒴果向上方倾斜。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14)

图14 马氏芦荟的花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15)

图15 马氏芦荟小花梗向上倾斜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16)

图16 马氏芦荟蒴果的小果梗

芦荟属根据茎明不明显、植株丛大小、萌蘖情况、花序分枝情况、有无斑点等特征可分为10大群。遇到不认识的芦荟可以根据它的特征定位到相应的类群,找起来事半功倍,最好是有花的植株......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17)

图17 十大芦荟群

上文提到的两种芦荟都是树芦荟群的植物,在原产地南非它们可高达十几米;有些芦荟则终身迷你,小小颗适合盆栽;有的没有明显的主干,就像木本植物中的灌木,只是叶子肥厚了些,带了些尖刺。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18)

图18 木本芦荟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19)

图19 灌木芦荟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20)

图20 草本芦荟

芦荟叶形和伸展方式多样,“长短胖瘦”都有,有的生得笔直,有的内弯,有的外曲,随着年龄变化伸展状态可能也会变化。

幼年和成年芦荟叶的排列状态可能会有所差异, 不少芦荟幼年叶二列,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长成莲座状,也就是平日常见的形态,萌萌哒二列叶只有幼年时可见,也有一些奇葩天生就是二列的,不会长成莲座状。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21)

图21 叶排列变化

芦荟叶缘的“刺”一般称为“齿”,叶面、叶背的“刺”属于叶表附属物,一般称为皮刺。除此之外,还有疣突、霜粉等类型叶表附属物。不同芦荟叶表皮刺的分布不同,有的散布在叶表面,有的沿着叶面中脉分布,有的靠近边缘成列分布,还有的沿着纵脉分布。齿、皮刺和疣突都是为了保护植株,齿伴随叶到枯萎,皮刺大多数会脱落,幼嫩叶的皮刺颜色嫩且密集,遍布叶表面,较老叶的皮刺颜色深且稀疏。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22)

图22 示芦荟的齿、皮刺和霜粉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23)

图23 叶面的皮刺主要沿中脉分布

斑点芦荟群的叶上多具有斑点或斑纹,或圆或尖,清晰或模糊,密集或稀疏......有些芦荟小时候有斑点,长大后又没有了,仅出现在生命早期阶段,像叶排列状态、皮刺那样的成年后会变化或脱落消失。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图2、5中的好望角芦荟叶片上有很多黑色的斑点,这些“麻子脸”叶面是因为花蜜滴在了上面,沾上空气中的灰尘,就变脏变黑了,或是感染了煤污病。蚜虫分泌的蜜露过多时,也会引发和加重煤污病。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24)

图24 芦荟叶上的斑点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25)

图25 芦荟叶上的花蜜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26)

图26 芦荟叶上黑色的斑点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27)

图27 蚜虫过多引起大叶紫薇煤烟病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28)

图28 夹竹桃上的蚜虫及叶面的蜜露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29)

图29 感染后期

前文提到芦荟幼叶叶表的“霜粉”可以使叶色发白、偏蓝,像是涂了一层白白薄薄的“防晒霜”(许多多肉植物叶表面也有,可抵御紫外线,可能也有一定疏水作用,雨水落在叶上容易成水珠滚落),老叶的经过风吹日晒雨淋,“防晒霜”的保护作用减弱甚至消失,叶被晒得发红,甚至晒伤,出现日灼。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30)

图30 上部的新叶有霜粉,下部老叶没有霜粉,被强光晒红、晒伤

芦荟的叶色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变色,天气冷、干旱、光照强等情况下芦荟的叶子可能会干瘪,变红、变褐。我家里种植的芦荟是普通的、叶片肥厚、叶表面没有“防晒霜”的芦荟,它有很多萌蘖,宝宝太多,我就把它们分到小盆里种植,有几盆放在阳台阳光直射,盆小容易干,光照强,过阵子再看它时完全变了样子,叶色发红,变暗,干瘪。

某些芦荟具有独特的叶尖和叶鞘,如常见的小盆栽绫锦芦荟(Aloe aristata)的叶尖有一个干枯状的刚毛。节间较长的纤毛芦荟(Aloe ciliaris)可以看到叶鞘上缘的齿,似睫毛,叶鞘隐约可见绿色竖纹。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31)

图31 芦荟的叶尖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32)

图32 纤毛芦荟

芦荟的花序形态各异,分枝与否,分枝多少也不尽相同,大多是总状花序,也有些芦荟具有穗状、近头状的花序。有的花与花之间间隔大,排列松散;有的间隔小,排列密集。小花通常为长筒型,暖色系的花较多,红色至橙色至黄色均有,亦有白色、绿色的花,有的芦荟花苞和花的颜色也不同,开花时花蕊常伸出花被筒。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33)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34)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35)

图33 不同芦荟的花序

仔细瞧芦荟的花序轴,会看到三角形膜质苞片。有些芦荟在花序梗上会产生株芽,摘下来就是一棵新的小植株,龙舌兰属、落地生根属的植物也会产生不少株芽,后者的属名也是由于它的这一特性命名的。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36)

图34 落地生根叶缘的株芽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37)

图35 剑麻的株芽和果实

芦荟通常为蒴果,由于子房有3个室,蒴果看起来有3大“块”,成熟后会在顶端开裂(室背开裂),散出里面扁平的种子,有的种子周边具翅。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38)

图36 鬼切芦荟的蒴果

分享100条新知(你学荟)(39)

图37 开裂的蒴果

看完了文章,你学“荟”了么?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