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正一派张道陵张天师,只要看过灵异、修仙、修真类小说,对他应该不陌生,甚至可以说家喻户晓的神仙人物,在我们的印象中,张天师会画符念咒、召神遣灵、呼风唤雨、斩妖驱鬼、除魔卫道,简直就是无所不能的存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石像?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石像(道教开山始祖竟然是张道陵)

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石像

龙虎山正一派张道陵张天师,只要看过灵异、修仙、修真类小说,对他应该不陌生,甚至可以说家喻户晓的神仙人物,在我们的印象中,张天师会画符念咒、召神遣灵、呼风唤雨、斩妖驱鬼、除魔卫道,简直就是无所不能的存在。

那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样一个人物?还是像某些神仙诸如鸿钧老祖、通天教主、陆压道人等等大仙都是由小说创造出来的?

张道陵(34—156),字辅汉,原名张陵,东汉沛国丰邑(今江苏徐州丰县)人。正一道(东汉时俗称“五斗米道”)创始人,又称天师道,故尊奉为张天师

据说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汉初三杰”之一的留侯)的第八世孙,身高九尺二寸,高大魁伟、浓眉大脸、朱顶绿睛、高鼻方脸、眼睛有三个角、英气逼人,垂手过膝,有浓密的胡子,龙行虎步、十分威武。

相传汉光武进武十年正月十五日生于天目山(一说为临安於潜镇南的生仙山),据说生仙山有一道观,名为生仙宫又名集真宫、天师宫,为张道陵故宅。

传说他的母亲梦见魁星下降,身穿锦绣衣袍并送给她一枝奇花。他的母亲接过后醒来,发现满屋异香,整月不散。

他母亲因此梦感应而怀孕,张道陵诞生那天,有黄云笼罩屋顶,紫气弥漫庭院。屋里光华如有日月照耀,并且可闻到梦中奇花异香,久久不散。

张道陵的父亲叫张大顺,好神仙之术,自称“桐柏真人”。生下儿子后,即取名为“陵”,希望将来能追随先祖,远离尘世,登陵成仙。张道陵自幼聪慧过人,七岁便学习儒家“五经”,精通《道德经》。

张道陵作为洛阳太学(全国高等学府)书生时,博通《五经》,天文地理、河图洛书无不通晓。之后他到南方天目山南的神仙观和西北的通仙观,讲授五经。数年间,学生有千人之多,乡人称他为“大儒”,名传一方。

明帝永平年间, 张道陵26岁时官拜巴郡江州(今重庆)令,身虽在官场,但常感叹所读之书无法解决生死问题,于是弃儒改学长生之道,一心钻研修炼长生的奥秘。

东汉和帝永元年间,就辞官隐居到洛阳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北)中,潜心修习黄老长生之道,他研读《道德经》、《河图》、《洛书》以及谶纬之学。三年后,得《黄帝九鼎丹法》,相传神兽白虎口衔玉符而至其所,其道术日益完善。

汉和帝永元四年曾赐他做太傅,并封为冀县侯,三次下诏他都婉拒。张道陵对来使说:“人生在世,不过百岁,光阴荏苒,转瞬便逝。父母隆恩,妻妾厚爱,随时消失。君臣之恩,谁见长久?请转告圣上,只要清静寡欲,无为而治,天下自然大定,我有何用?我志在青山中!”。

张道陵为了避开俗务嘈杂、骚扰,决心云游名山大川、访道求仙。先是南游淮河,居桐柏太平山(桐柏山据古代典籍记载,盘古氏在此开天辟地,肇立乾坤,开启人类先河),后与弟子王长、赵升一起渡江南下到江西贵溪县云锦山。云锦山山清水秀、景色清幽、仙踪缥渺、景观神奇,为古仙人栖息之所,张道陵在此山上结庐而居,并筑坛炼丹。

张道陵和弟子王长一起习黄老之道、修炼龙虎大丹,第一年有红光照耀,第二年有青龙白虎来保护丹鼎,三年后九天神丹炼成,龙虎现身,所以此山又被称为龙虎山,成了道教圣地,他服了九天神丹后返老还童,也成了真人(地仙)。

一日,在北岳嵩山遇绣衣使者告诉他说:"中峰石室内,藏有《三皇秘典》、《黄帝九鼎丹书》,得而修之,可以升天!"于是张道陵斋戒而入石室,果然得到丹经道书,于是精思修炼,修成分形散影之术。既能飞天遁地,也可远听声音,又能分身隐形,比如可一边湖里划船,一边在家吟诗,变化万千、神奇莫测。

六十多岁时,张道陵服下神丹后,返老还童,健壮如青年,后在龙虎山东北边的西仙源壁鲁洞(如今"炼丹池"、"濯鼎池"、"习升台"、"天师草堂"等遗址仍在,壁鲁洞中的石灶石床石几俱存,史籍均有记载,遗址均可考。)得到神虎秘文,并建立天师草堂,广传弟子,书符为人治病、驱邪禳灾。

九十岁时,由于听闻蜀人多纯厚,易于教化,且多名山,对创教有利,且闻巴蜀疹气危害人体,百姓为病疫灾厄所困,可用符咒、丹药为人治病,佐国佑民。

于是他离开龙虎山,先居阳平山,后住鹤鸣山(传说神仙广成子就在此炼丹修 行)。鹤鸣山山上有只石鹤,每次鸣叫即表示有人得道。张道陵在此苦心修道,不久就听见石鹤的叫声。之后还去过西城山、秦中山、昌利山、涌泉山、真都山、北平山、葛溃山、青城山等等。

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正月十五日,张道陵半梦半醒之间,见太上老君降临四川,亲授《太平洞极经》、《正一盟威二十四品法箓》、阳平治都功玉印、三五斩邪雌雄剑,平顶冠、八卦驱邪披风、方裙、朱履等经书、法器(另有传说,授以《三天正法》、《正一科术要道法》、《正一盟威妙经》、《三业六通之诀》,命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要他推行“正一盟威之道”,嘱其扫除妖魔,诛灭横行四川的六天魔王、八大鬼帅,救护百姓,奉行布化,必将功德无量,事成之后,名录丹台。

之后太上老君又遣清和玉女,教张道陵吐纳清和之法,精修千日,能内见五脏,又能集三万六千个神灵、一千二百个官君,以供驱使,练成降妖伏魔等法术。

传说汉安二年(公元143年)七月,张道陵带着弟子王长和法器,前往青城山,不久八大鬼帅各领数万鬼兵横行人间,阴阳两界界限不明,危害百姓,带来各种瘟疫疾病、残害众生。

于是张道陵会三界万神于青城山黄帝坛下,设下道坛,左供元始天尊,右供三十六部尊经,立十绝灵幡,鸣钟扣磬,呼风唤雨,布龙虎神兵和恶鬼大战。

他在琉璃高座上,施展法力,刀箭无法近身且变成莲花。众鬼放火来烧,张道陵随手一指,火焰又烧回去。鬼帅一怒又招来千军万马重重包围,不料张道陵用丹笔一画,制伏外道恶魔,诛绝邪伪,所有鬼兵和八大鬼帅纷纷降服,表示不敢虐民。

可是鬼帅口服心不服,回去后又请来六天魔王,率领鬼兵百万围攻青城山。张道陵气定神闲,不为所动,只用丹笔轻轻一画,所有百万鬼兵消失殆尽,只剩下六天魔王倒地不起,只好叩头求饶。

张道陵再用大笔一挥,把山劈成两半,然后把六天魔王困在山里面,动弹不得,再敕命八部鬼帅、六天魔王在青城山黄帝坛下盟誓。又对其宣称人鬼殊途,人主阳间,鬼处幽冥,阴阳分别,各有司存,违者正一有法,必加诛戳。

六天魔王、八大鬼帅迫于无奈只好答应永世不再为害人间,于是将六天魔王囚禁于北阴酆都城,而八大鬼帅则被驱逐到蛮荒的西北不毛之地。

至此张道陵降服了“六天魔王”、“八大鬼帅”等等妖魔鬼怪,使青城山得以安静,山民安居乐业。至今青城山仍留有张道陵与众鬼帅打斗的誓鬼台鬼界碑等古迹。

降伏妖魔之后,太上老君册封其为正一天师,并命使者告知张道陵,功业虽可在九真上仙之位,但杀戮灭鬼过多,不是大道好生的宗旨,需再修炼三千六百日。于是张道陵偕弟子王长、赵升前往今四川省苍溪县境的云台山,精修二十余年。

张道陵一时名声大噪,百姓纷纷加入“正一盟威之道”, 听受天师教化,尊奉张道陵为代天行道之师,即“张天师”,所以,“正一盟威之道”也称为“天师道”,就此创立正一道,尊老子为教祖,以“道”为最高信仰。

张道陵在鹤鸣山著作道书二十四卷,阐明“天师道”的奥义,成为弟子的思想纲领,又尊奉老子为教祖,自称“太清玄元”,奉《老子五千文》为最高经典,又对《道德经》进行注释,著作了《老子想尔注》,是一部哲学兼丹经的经典著作。

他宣称,君王如行道治国,国家则太平;行道爱民,百姓则安顺;人法道义,便可长久,并以“佐国扶命,养育群生”为最高目标。

张道陵又托言太上老君在巴蜀地区建立二十四治(布化行道的地区机构: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即二十四个宗教活动中心(传教点),以鹤鸣山为中心传教点,广收门徒,教化于民。

凡入道者,需交纳五斗(汉时一斗等于当代二升,五斗即等于如今一斗)米供斋醮使用,建粮仓以备饥荒,当时被称为“五斗米道”。张道陵以《道德经》作为道教圣典,以廉耻教化弟子,制定条例,规定弟子要信仰太上老君,除祭祀祖先、灶神外,不准祭祀邪伪之神(求民血食、费民财物),弟子定期赴治学道、祭祷。另外,对犯法者先赦免三次,后才用刑,体现道德经的慈爱思想,也不准兴讼、好斗、欺诈世人。

要求弟子每天定期汇集治所,听侯祭酒训导检查,同时“三宣五令”、“令民知法”,道教把成仙信仰与道德教化结合一起,历来强调长生之本,惟善为基,以激励人们行善积德。

又令有患病者写下出生以来所犯过的错,作文书三通,分别放到山上,埋到地下,沉入水中,谓之“三官手书”。与神明盟誓,终生不得复犯,谓之“首过”。道民因惧怕患病,皆遵守戒约。

令各祭酒在道路旁设“义舍”内置米肉供行人食用,体现道德经所说的统治者要让百姓“实其腹”的主张。

据说,张道陵有弟子三千人,真正得其真传的只有三人:一为王长,一为赵升,一为其子张衡。

王长长期跟随师父,擅长天文之学,精通黄老之术,深得张道陵赏识。而赵升能得道法,却另有来历:张道陵在鹤鸣山炼丹己成,并服了半剂丹药,成为“地仙”之后,他看到身边弟子,多为俗态未除,不足以嘱托宣教任务,于是想将九鼎大要,留给奇人。

后来某年某日,从东方来了一位名叫赵升年轻人,天师一眼便看出是奇人,欲收为弟子。为了考查赵升的道心,张道陵曾七次测试他,结果,发现他拒绝财色,忍辱负重,怜悯天下穷人,恪守正一道道规,因此十分满意。

经过七次测试之后的一天,张道陵带领众弟子,登上灵台山绝崖,见崖下桃树果实已熟。张道陵二话不说跳崖采桃,众弟子来不及阻拦,已不见张道陵身影,一时面面相觑惊骇悲啼,无奈之下失望而归。

只有王长、赵升在崖边相视不语,等了许久不见张道陵,于是二人异口同声说:“师父跳崖采桃,可能已遇不测,我们怎能安心存活,唯有随师父一起去了。”说罢,二人一起朝张道陵所跳方向跳下,与此同时一阵大风卷起,两位弟子正好落在张道陵两侧。

张道陵笑道:“我知道你俩会来!”于是,授予两位弟子大道要术。三天后,三人回到天师府,众弟子一见,惊愕不已,追悔莫及。

汉桓帝永寿二年九月九日(公元156年),张道陵已经一百二十三岁高龄,自知大限将至,便召集人员,嘱咐身后之事。宣布其天师之位,由其子张衡继承,并将丹药、玉印、都功符录等等法器交给张衡,又特意指明:“天师之位不是我家宗亲子孙不可传。”

当天,就在今四川省苍溪县境的云台山上偕同弟子王长、赵升与夫人雍氏白日飞仙,而他的女儿文姬、文光、贤姬、芳芝也都一一得道成仙。至此,正一道历代天师之位,均由张家宗亲子孙继承。而张道陵也被尊奉为第一代张天师,尊称为天师道教祖

唐玄宗天宝七年(748年),因老子之故册赠张道陵封为“太师”。禧宗中和四年(884年),封为“三天扶教大法师”。

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册赠“正一靖应真君”,理宗加封“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靖应显佑真君”。

元成宗加封“正一冲玄神化静应显佑真君”。明崇祯皇帝加赠“六合无穷高明上帝”。

张道陵作为正一道创始人,天师派第一代天师,因此被尊为祖天师泰玄上相大圣降魔护道天尊。而龙虎山作为张道陵炼丹修道初始地点且因“丹成龙虎现”而闻名,被后世尊称为中国道教第一山、道教正一道天师派“祖庭”

由于天师之位采用世袭嗣教制度,由儿子张衡接任,史称嗣天师。张衡羽化后由其子张鲁接任,称为系天师。到了第四代孙张盛时,将天师法裔由陕西汉中迁居江西鹰潭龙虎山,之后历代子孙在龙虎山世传其业,一般称第几代天师,统称张天师

直到63代天师张恩溥。1949年大陆解放,张恩溥追随其主蒋介石残余势力逃往台湾,携带长子张允贤和祖传"玉印"及"法剑"一口。现贵溪县上清镇天师府即其遗脉。

从东汉张道陵正式创立正一道至今,天师道已有将近2000年的历史。尊老子为“道祖”,以“道”为最高信仰,符录斋醮为传播方式,以追求长生不死和成仙为最高境界的一种宗教组织。

正一道在自身传承发展中,不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支柱之一,不过也被鲁迅隐喻为思想毒瘤

关于张道陵生卒年的疑问?

据史料记载,张道陵生卒年不详。《汉天师世家》说他生于东汉建武十年(34),卒于永寿二年(156),七岁即学道。但《太平御览》卷六百七十二引《上元宝经》称:“太清正一真人张道陵,沛国人。本大儒,汉延光四年(125)始学道。”与《汉天师世家》所载相差八十四年。

根据《蜀记》记载,张陵大约卒于东汉熹平(172~178)末。也跟《汉天师世家》所说的永寿二年(156),相差二十年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