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120周年纪念会(荐读陈履生祖孙四代新读)(1)

刘文西,《祖孙四代》,1962年

刘文西于1962年创作的《祖孙四代》,不仅是刘文西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也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画创作中的一件重要作品。这是在他的毕业创作《毛陈履生120周年纪念会(荐读陈履生祖孙四代新读)(2)主席与牧羊人》之后,而《毛陈履生120周年纪念会(荐读陈履生祖孙四代新读)(3)主席与牧羊人》则是素描。在那个时代中以素描来完成毕业创作的并不多见,就一般而言,毕业创作是专业水平的集中呈现,但素描则是基础。不过,素描的力量经由王式廓的《血衣》而征服了画坛。那么,刘文西以素描来表现毛陈履生120周年纪念会(荐读陈履生祖孙四代新读)(4)主席与牧羊人,在当时表现陈履生120周年纪念会(荐读陈履生祖孙四代新读)(5)毛泽东题材的美术作品中不仅是属于另类,而且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毛陈履生120周年纪念会(荐读陈履生祖孙四代新读)(6)主席与牧羊人》得到的认可,也是出于意料之外的。那确实是一件优秀的作品,构思构图、光影关系、虚实处理等等,都标志着那个时代的高度。可是,刘文西的专业情况如何?这张画并不能反映。

陈履生120周年纪念会(荐读陈履生祖孙四代新读)(7)

刘文西,《毛陈履生120周年纪念会(荐读陈履生祖孙四代新读)(8)主席和牧羊人》

当他的《祖孙四代》出现之后,再一次让人们感到了意外,它同样不同于当时主流画坛的风格,而在中国画的范围内也是与同时代中的其他创作大相径庭。刘文西表现出来的对于中国画的理解,既与他的同学相异,也不合当时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的传统。所以,刘文西的震撼和影响正在这种不同的表现之中,而这时候他离开杭州的江南人文来到西安的时间并不长。他能够很快的融入到陕北的历史和人文之中,并能够在生活的体验中发现美,从而有了中国画创作上的飞跃。显然,他好像就应该生活在这里,因此,能够专注于此。这应该是产生《祖孙四代》的根本。

时隔半个多世纪,今天来看《祖孙四代》依然可以看到这一作品的时代意义,依然可以确认它的时代价值和艺术上的独特性。不过,今天的解读可能离开了当时的语境,这可就是所谓的“时过境迁”。历史已经渐行渐远,背景也已经模糊不清,而其中反映的内容有的已经不复存在,或者说难觅踪影,但这已经不重要。虽然如此,却不能忽视那曾经存在的意义。因此,需要还原当年的一些看法。《美术》1963年第4期发表了西安美术学院教师王崇人的评论《和时代一同前进的人物形象——读<祖孙四代>》,在王崇人看来:

“第一代是蹲着的老农,纯厚、朴实,他面孔上布满着皱纹,深烙上了旧社会饱经风霜,长期受尽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痕迹。又从他一双粗大的拳头上,记录下了经历过艰苦岁月,流血流汗而勤劳勇敢的一生。但是,老人面含喜悦,因为他看到了,在三面红旗光辉照耀下,农村中一片新的气象,尤其是他获得晚年幸福的时刻,更感到高兴,他回忆过去,展望将来,充满着无限信心,他显得‘老当益壮’,想为人民公社贡献出晚年的一份力量。从这个形象上,作了新旧社会的历史对比,也反映了农民时代感情的变化。

陈履生120周年纪念会(荐读陈履生祖孙四代新读)(9)

第二代有五十多岁,体魄坚实,性格刚强,具有顶天立地的气概,显示出他是一位经历过复杂阶级斗争考验过来的老赤卫队员,现在他又是人民公社的骨干。他为党为社会主义农业建设,忠心耿耿,信心百倍,他是一位富于革命信念的好社员。这一形象,概括性地说明了,中国农民,曾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长期阶级斗争,现在他们已经站起来了。

第三代是一位朴实、健壮、朝气蓬勃,而且性情开朗的农民青年拖拉机手。形象说明了,新农村青年一代的成长,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初步掌握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成为新型的农民。并从他的身上,展示出我国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光明前程,以及青年一代热爱这一事业的感情。

……”

陈履生120周年纪念会(荐读陈履生祖孙四代新读)(10)

陈履生120周年纪念会(荐读陈履生祖孙四代新读)(11)

陈履生120周年纪念会(荐读陈履生祖孙四代新读)(12)

陈履生120周年纪念会(荐读陈履生祖孙四代新读)(13)

陈履生120周年纪念会(荐读陈履生祖孙四代新读)(14)

陈履生120周年纪念会(荐读陈履生祖孙四代新读)(15)

刘文西 枣园桃李 1963年

陈履生120周年纪念会(荐读陈履生祖孙四代新读)(16)

刘文西,山姑娘,1984年

陈履生120周年纪念会(荐读陈履生祖孙四代新读)(17)

(本文为江西美术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共和国画卷上的红色经典▪脊梁》“专论”中的部分)

来源: 陈履生美术馆

编辑:戴文艺 编校:刘敏

值班陈履生120周年纪念会(荐读陈履生祖孙四代新读)(18)主任:明心武 编审:陈昱鑫

陈履生120周年纪念会(荐读陈履生祖孙四代新读)(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