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凡人皆有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他进一步强调指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能把自己的“四心”发掘出来,就可以成为像圣贤一样的人。

恻隐之心让人变得仁爱慈悲。所谓的恻隐之心是指对别人的痛苦和不幸表示同情怜悯之心。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它是人心固有的爱心和同情心。孟子曾经举例说明人性基本是善的。他说,我们走在路上,看见一个小孩掉下井里去,第一个念头、第一件事一定是救人,不管这个孩子是谁的,是仇人的孩子,或是自己的孩子,一定是要先救人。所以,仁爱、慈悲的心每个人都有。其次,人看到悲惨可怜的人,心里一定为他难过。由此可见,人心是好的,是善良的。尤其是女性在这方面的反应,比之男性更为明显。因此,常常有人引用古代成语“妇人之仁”。所谓的“妇人之仁”,才是大仁大义、大慈大悲。如果你连“妇人之仁”的仁心都没有,就不必假仁假义来掩饰自己了。

修身 修心(修身四心说)(1)

羞恶之心让人懂得行己有耻。所谓的羞恶之心是指羞愧耻辱之心。孟子说:“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传统美德也提倡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也就是说一个人一定要具备羞耻心。特别是我们服刑人员一定要考虑各种行为过程造成的可能后果,用道德意志来约束自己,做到明荣知耻、有耻且格,规范、道德才能自觉养成。犯罪行为无一例外都是超越了道德底线。犯罪行为的本质属于无廉耻的行为。一个人想要杜绝犯罪行为,不再重蹈犯罪之路,树立正确的廉耻观是极为重要的。孟子强调:“人不可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的这句话明确指出,做人最低的底线是要知耻,连羞耻都不知道的人,就真是无耻之极了。羞耻心,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孟子还进一步强调:“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知耻给人的影响太大了,能做到知耻就是圣贤,不知羞耻就会沦为禽兽。改过的关键就在一念之间。经过服刑改造,我们更应当明白什么是廉,什么是耻。要坚决反对贪不为耻、淫不为耻、奢不为耻、赌不为耻、窃不为耻等等丑恶现象,将羞耻与反思相结合,以强烈的羞耻之心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从内心深处树立坚定的、不妥协的做人标准。

辞让之心让人变得谦逊恭敬。所谓的辞让之心是指恭敬礼让、不怠慢之心。孟子说:“恭敬之心,人皆有之。”孟子把恭敬作为人的一种本善之心,与恻隐心、羞恶心、是非心一样,是每一个人先天具有的。这个观点和孟子认为的人性本善是相一致。实际上,孟子是将恭敬作为人性善的一部分来看待的。历史上人性善恶之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恭敬作为一种善的德性却是没有争议的。恭敬是一个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表现,怀有恭敬心的人不会因为学问广博而骄傲自大,也不会因为地位优越而唯我独尊。恭敬心表现在做人诚恳、敬重他人、做事郑重专一、为人处世礼让不争等方面,是君子所必备的一种美德。人只有学会了尊敬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人活着才会有尊严。

是非之心让人敬畏道德规范。所谓是非之心是指明辩正确和错误之心。孟子把一个人有是非之心看作智慧的象征,与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一样,是每一个人先天具有的。只要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都会有是非之心。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是可以做的;什么是错误的,是不可以做的。是非心是做人做事做生意的基本原则,也是做人的道德底线,更是理想人格的标尺。

孟子说,没有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了。由此可见,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我们做人不能逾越的道德底线,只要持之以恒地明德修身,不断健全完美的人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将自己的“四心”发掘出来,我们的人生将会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