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迎春林业局的黑蜂产品,2016年通过了森林认证,不仅热销我国香港和澳门地区,而且顺利打入马来西亚、南非和韩国市场,产品价格提升了22%,年销售利润增加了50%。

随之而来的是,养蜂户从55户增加到355户,蜂蜜收购价格增长了3倍,许多林场职工都加入到养蜂的队伍,实现了护林增收双赢。

在湖南省常宁市,嘉林油茶专业合作联社2017年统一申请森林认证。认证后,常宁市所有油茶种植户统一采购肥料、统一病虫防治、统一生产技术。

常宁茶油从原料到成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价格一路看涨。精炼茶油每公斤价格上涨到160多元,种植户生产的油茶鲜果也跟着水涨船高,2017年的收购价达到每公斤6元,仅此一项全市的油茶种植户增收1亿元以上。

林产品加载了森林认证标识,就意味着产品产自可持续经营的森林,产地环境符合国际认可的标准,产品天然、绿色、无污染且来源可追溯。有专家测算,加载“中国森林认证”的非木质林产品可溢价10%-15%。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今天(21日)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森林认证体系,大力培育森林认证产品市场,推进森林认证标准在人造板、木制家具、木地板、纸和纸制品企业的应用,打造一批认证林产品示范推广企业和市场品牌,引导绿色林产品生产与消费。

6月21日,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发展中心、南京林业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森林认证工作座谈会暨森林认证高峰论坛”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彭有冬表示,我国是林产品贸易和加工大国,开展森林认证,是提升我国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认知度、信誉度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彭有冬说,森林认证不仅提高了我国认证林产品的认知度、信誉度和国际竞争力,而且为突破林产品贸易壁垒、拓展林产品国际市场准入空间提供了“绿色通行证”。

林产品市场信息(林产品市场盛行)(1)

森林认证起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作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林产品市场准入的有效机制,森林认证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广泛认可与采信。合法的、可持续的林产品已经成为欧美环境敏感市场的基本要求。

我国自2001年启动中国森林认证体系建设,目前已建成既对接国际体系又符合我国国情和林情的中国森林认证体系。2014年,我国森林认证体系与PEFC成功实现互认,标志着中国森林认证体系真正走上了国际舞台。作为传递信任的一种新形式,已有39个国家认可我国的森林认证标准和标识。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森林认证的认证领域从传统的森林经营和产销监管链认证,逐步扩展至非木质林产品认证、竹林认证、碳汇林认证、森林生态环境服务认证、生产经营性珍贵稀有濒危物种认证等领域,特别是,我国的非木质林产品认证模式和运行机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引领了世界森林认证发展的新潮流。

彭有冬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共有316家林产品加工企业(其中包括29家非木质林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了林产品监管链认证,这对于我国企业突破国际林产品市场的绿色贸易壁垒、保障我国林产品国际贸易的市场准入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国有39家森林经营企业、7家森林公园、3家自然保护区通过了森林经营认证,认证面积达816万公顷,316家林产品加工企业(其中包括29家非木质林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了林产品监管链认证。

彭有冬说,目前,我国贴标的森林认证产品已涵盖了复印纸、双胶纸、铜版纸、卫生纸、纸浆等纸制品,胶合板、纤维板、地板、火柴梗等木制品,蜂产品、食用菌、山野菜、坚果、中草药、蓝莓、松仁露、核桃露、冬枣等非木质林产品,以及龟类、铁皮石斛等人工饲养或种植的珍贵野生动植物制品,类别和数量逐年增加。

2014年2月,中国森林认证体系(CFCC)实现了与国际森林认证体系(PEFC)的互认,标志着中国森林认证体系正式进入与国际接轨的时代,这是推动中国林业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步。

座谈会上,彭有冬表示,我国森林认证在管理上,仍存在着未归口体系和无序发展的现象,造成市场的混乱;在制度上,仍存在着森林认证与森林资源管理制度之间衔接不紧的问题,制约了森林认证的发展;在市场上,目前对认证产品的采信仍有限,尚未形成稳定的认证产品市场需求和有效的动力机制,影响到企业开展认证的积极性。

彭有冬说,国家林草局将探索和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森林认证模式,结合绿色产品评价的客观要求,推进森林认证标准在人造板、木制家具、木地板、纸和纸制品企业的应用与实践。在巩固与PEFC持续互认的基础上,促进、引领与其他森林认证体系互认或技术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