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代丽丽 白继开

航天返回舱降落伞(护佑航天员回家的巨大降落伞)(1)

神舟升空,逐梦星辰。看到火箭挟烈焰腾起,直冲云霄的一刹那,荣耀之情在牛国永心头奔涌着。就在不久前,他和团队制作的降落伞刚刚护佑着神舟十三号的三名航天员安全着陆,一个多月后,神舟十四再探苍穹,这紧锣密鼓的节奏,彰显着航天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

牛国永不禁回忆起那浪漫的一幕:4月16日9点56分,一朵红白相间的美丽伞花在空中绽放,带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平稳落地,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位航天员安全回家。

航天返回舱降落伞(护佑航天员回家的巨大降落伞)(2)

牛国永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降落伞研制中心技能大师,护佑航天员回家的这条路,就是他带领着团队一针一线织就的。“回家”这两个字,写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的墙上,也刻在每个508所回收人的心里。

2010年,牛国永大学毕业来到508所,从事航天器回收着陆降落伞产品缝制的工作。从神舟八号一直到神舟十三号,从嫦娥五号到天问一号……牛国永担任了载人空间站工程、月球探测工程、深空探测工程等多个国家重大专项工程的降落伞加工和包伞工作。而他也在这个过程中,从徒弟成长为师父,直至2021年成为“北京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牛国永工作室”的主要带头人。

航天返回舱降落伞(护佑航天员回家的巨大降落伞)(3)

神舟飞船返回舱降落伞虽然薄如蝉翼,但却非常结实,远看它是一块整布,近看它是由1900多块伞衣像鱼鳞一样连接而成。而将这1900多块伞衣拼接成大伞,靠的就是牛国永和团队手里的针和线。在508所的降落伞研制中心,20多名缝纫工“埋”在一堆红色和白色的伞布当中,紧张有序地进行降落伞的缝制。牛国永正屏气凝神地操作着缝纫机,只见他手脚配合,缝纫机快速转动,随着哒哒哒的声响,熟练地移动手中的伞衣,控制着针脚的密度,一针一针,精准无误地落到指定位置。“降落伞是飞船返回舱着陆时重要的减速装置,能否成功打开关系着航天员的生命。航天员把生命交到我们手上,我们就得对生命负责!”

航天返回舱降落伞(护佑航天员回家的巨大降落伞)(4)

缝制完成的神舟降落伞主伞足足有1200平方米,全部展开后可以覆盖3个篮球场,晾伞的时候伞衣能从10层楼高的晾伞大厅顶部挂展到距地面1米左右。

摸起来软软的降落伞可不是随意团起来放在返回舱里,而是整齐有序地叠在伞包中。这就涉及到了一项听起来简单,却有着很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包伞。每次神舟飞船发射前,航天员都会来到这里,亲眼见证这个过程。牛国永和团队配合着,将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装进一个仅有200升容量的伞包, “我们有个形象的比喻,叫作‘把大象装冰箱,总共分几步’。”牛国永解释着。

航天返回舱降落伞(护佑航天员回家的巨大降落伞)(5)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落地的时候,牛国永正缝制着神舟十四号返回舱的降落伞,他停下手里的活,看了一眼手机上的直播,伞花打开的瞬间,揪紧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激动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如今,神舟十四再飞天,牛国永已经在期待着半年后她的“回家”之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