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 | 陈贤江

再过几天,下一个十年就要开始了。

华晨宇送给2020年代的礼物,是一张创下销售纪录的数字单曲《好想爱这个世界啊》。这支数字单曲上线网易云音乐第22天,销量突破1100万张,销售额突破3300万元,超过周杰伦的《说好不哭》,创数字单曲销量新纪录,登全网数字单曲销量第一。

华晨宇新数字单曲 华晨宇数字单曲销量破周杰伦纪录(1)

看起来,2010年代,会在华晨宇这位90后的新纪录下划下句号,而在华晨宇身后,还有更多的年轻人正在摩拳擦掌,准备在新的十年发热发亮。

当我们回首过去十年的华语乐坛,会发现,上一个时代的精英们,仍然主导着“舆论场”,年轻“90后95后们”尽管收获着大量的粉丝,却似乎并没有像他们的前辈那样获得普遍的认可。于是,十年过去,华语乐坛给外界的感觉,仍然是“青黄不接”。

这个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华晨宇这一代人,事业始于音乐产业的低谷并伴随着产业的转型而动荡,他们有自己的办法,但同时也被时代变化制造的难题所困扰。比如,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流水线化的企划和宣传模式已经不再有效。互联网导致宣发模式巨变,这带来的不适可能是年轻一代歌手难以突破粉丝走向大众的原因之一。出圈不仅仅需要才华和运气,也需要专业化的运作和与时代并行不悖的生态系统。

目前看,条件仍然不成熟,但围绕互联网所建构的新生态正在成型。90后、95后音乐人已经开始在网易云音乐等平台上茁壮成长,下一个十年,他们将会全面接管华语乐坛。

破纪录,总是有原因的

“我觉得华晨宇的新歌《好想爱这个世界啊》不错。”平安夜,一位业内朋友来我家里做客,我俩聊起了当下的华语乐坛,不知何故聊到了华晨宇。

回顾过去十年的内地流行音乐,属于“90后”的华晨宇,肯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他的个性和他对于个人音乐风格的坚持,是华语乐坛90后一代音乐人里一大亮点——一个拥有3379万微博粉丝的90后艺人,靠的不是演戏,而是音乐,而且作品还个性十足,无论你喜不喜欢,都不能否认华晨宇确实是主流市场上一个名副其实的“异类”。

2013年从“快乐男声”中脱颖而出的华晨宇,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任性的唱作歌手。从第一张专辑《卡西莫多的礼物》开始,他就一直不断强化个人特色,从不曾为此向任何人妥协。

华晨宇新数字单曲 华晨宇数字单曲销量破周杰伦纪录(2)

无论是态度鲜明的《我管你》还是为电影演唱的歌曲《齐天》,抑或是翻唱自“神曲”的《我的滑板鞋2016》,华晨宇都在想方设法的输出个人美学。他每一次的露面,无论是综艺节目还是个人演唱会,都在想方设法的输出个人美学,并因此收获了大量的粉丝——3379万的微博粉丝量为他的新歌打破数字单曲销售纪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粉丝只是一方面,我们从《好想爱这个世界啊》这首歌曲中,可以听得出,华晨宇在尝试用音乐与更广泛的人群“对话”。《好想爱这个世界啊》既保留了华晨宇个人的一些演唱特色,又有着悦耳动听的旋律,普通听众并不难接受;而关爱“抑郁症”患者的主题,则有助于让更多人对于歌曲产生情感共鸣。

在网易云音乐的“热歌榜”上,华晨宇有四首歌在榜,《好想爱这个世界啊》(第9)、《国王与乞丐》(第51)、《烟火里的尘埃》(第57)和《与火星的孩子对话》(第146)。其中,同属“火星三部曲”的两首新作《好想爱这个世界啊》和《与火星的孩子对话》都有着“交流”的强烈意愿。前者是与更多人交流,后者是与粉丝之间的交流。

华晨宇新数字单曲 华晨宇数字单曲销量破周杰伦纪录(3)

这种“交流”当然是有价值的。纵观年轻一代歌手的作品,我们会发现,个性化的个人表达要多过对周遭世界的关注,这可能是年轻一代的作品往往除了粉丝,难以引发更多人关注的一个原因。跳出自己,朝着外界,多走出一步,你可能会发现一个更辽阔的天地。

“新生代”的尴尬

今年是华晨宇出道第六年,观察网上的一些言论,我们会看到,在舆论场里,华晨宇仍然是一位“新生代”。而在新音乐产业观察微博不久前做的一个微调查“过去10年里,哪位歌手你本来很看好,但是发展并不如你所预期? ”里,华晨宇和邓紫棋获得了网友们的提名。

华晨宇新数字单曲 华晨宇数字单曲销量破周杰伦纪录(4)

单从数据上看,华晨宇和邓紫棋都无疑可以说是90后歌手里的“头部”,放在整个华语乐坛里,也是顶级。尽管如此,90后一代歌手,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仍然远不如前辈。

这不仅仅是歌手们的尴尬,也是行业的尴尬。在传统唱片业兴盛的年代,拥有专业企划和宣传能力以及大量资源的唱片公司,制造天王天后可能只需要两三年时间就够了。但如今,周杰伦那一代人之后,已经没人能说得上天王级了。

普遍认为,这种情况是互联网所带来的碎片化和圈层化的结果。在这个时代,一首歌或一个人想要具有全渠道的流量分发能力,非常难。但在我看来,年轻人之所以难出头,也是因为互联网音乐生态仍待建设有关。

传统音乐生态分崩离析之后,行业处于一个较无序的状态,游戏规则模糊不清,公司面对市场无能为力,音乐人无法获得专业的企划和宣传支持,只能靠自己打拼,音乐人很难获得稳定的提高,从而“质变”。

周杰伦那一代人,包括林俊杰、蔡依林和五月天等,能够多年来“乐坛地位”牢不可破,除了个人才华之外,扎实的专业化运营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老一代歌手在传统唱片业模式下借助专业化运营打下的根基,保障了他们20年后仍然站在一线。

相比之下,成长于音乐产业大转型时代的90后一代歌手就没那么幸运了。表面上看起来,社交网络可以帮助他们快速吸粉,但作品的广泛传播仍然是一个问题。“人”和“作品”的传播系统是不一样的,粉丝沉淀之外,“作品”的传播也需要一套自己的专业化体系。年轻一代除了去挤综艺的独木桥,好像也没什么办法。

好在,2015年以来,音乐产业的回暖,以及互联网音乐生态的逐渐成型,正在为“新生代”接班创造着条件。

网易云音乐助力“新生代”崛起

2018年10月,毛不易的首张个人专辑《平凡的一天》在网易云音乐上卖出了超过1000万首的好成绩,毛不易这位94年出生的小伙子,过去一年来,已经在乐坛上站稳了脚跟,多首歌曲大热。

华晨宇新数字单曲 华晨宇数字单曲销量破周杰伦纪录(5)

不仅如此,在网易云音乐上,过去两年来批量出现的爆款,也基本上来自90后和95后。比如今年表现出色的王以太、沈以诚、焦迈奇、颜人中、林啟得等,均为90-95后歌手,00后里则出现了徐秉龙这样的代表。

在最新一期的网易云音乐歌手榜华语榜里,排名前十的歌手,有6位歌手是“90-00后”。而根据网易云音乐早前公布的数据,在平台入驻的超过10万组音乐人里,“90-00后”占总人数的82.4%。“95-00后”占比60.3%。

华晨宇新数字单曲 华晨宇数字单曲销量破周杰伦纪录(6)

年轻一代音乐人的全面崛起,已经是大势所趋,这种趋势的背后,则是近年来,以网易云音乐为代表的音乐平台,为扶持原创音乐所建构的平台、社区、音乐人、用户一体化的音乐生态已经初步成型,一套帮助年轻音乐人出头的长效机制开始发挥作用。

在这套机制里,精准的内容分发是基础,只有音乐能够被按需输送到相应的听众那里,年轻人才有更多机会被发现。在这方面,网易云音乐多年来建立的高粘性用户群和不断优化的推荐机制成为生态的基石。

社区是一个关键。社区不等于社交,社区是相同口味的用户的集合,社区的构建,让音乐能够直通目标受众,同类用户和音乐人彼此之间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围绕兴趣发展出一套更高效的信息流通体系,让平台变得更有活力的同时,也帮助年轻音乐人更容易积累种子听众,然后快速成长。

围绕平台战略所打造的落地项目也很重要。过去三年来,借助“石头计划”和“云梯计划”等项目,网易云音乐建立了一套从创作、传播到收入,全方位支持音乐人的体系,随着这套体系的不断成熟,未来将会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另外,从华晨宇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围绕音乐的传播和消费,网易云音乐正在通过精细化运作,为音乐的传播和消费建立一套新的系统,这套系统,与平台、社区和落地项目等一起构成了一个多维立体的音乐生态,这套生态将会在下一个十年成为年轻音乐人的坚实后盾。

互联网音乐生态的成型,最大的受益者肯定是年轻一代,生于互联网时代的他们,对于互联网有着天然的归属感,他们没有传统模式的包袱,他们在音乐上的成长跟互联网音乐生态可以实现无缝衔接。下一个十年,“新生代”全面接管华语乐坛,是毋庸置疑的事情,我们丝毫不怀疑,他们中会有新的天才诞生,一个真正属于年轻人的音乐时代,即将到来。

本文为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