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人们在描述自己性格特点时候,经常会用“善良”“热情”等词语,有时候还会形容自己“直率”,然而“直率”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性格特点呢?直率一般是心里有什么话就说出了什么话,不藏着不掖着,说话不拐弯抹角,一方面指人的性格坦率、爽快、开朗,不油滑晦涩,是一个褒义词;然后从另外一个角度,直率也意味着说话直来直去,自己有什么想法“竹筒倒豆子一股脑说给人听”,意味着语言和表达方式不够含蓄委婉、不够考虑听者的感受,也就是经常有人形容自己“刀子嘴豆腐心”。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场景:

“都几点了你怎么还不赶紧写作业,拖拖拖到九点,每天磨磨蹭蹭磨磨唧唧,又打算拖拉到十点半才写完吗?写不完明天作业交不了你等着挨批评吧”说着孩子还是没动,家长想到孩子成绩下滑又焦虑起来“你这孩子每天这样的学习效率,以后能考上大学吗,爸妈岁数大了还指望你呢!我说这么多都是为你好,我是你父母才讲给听,要是外人才不会说你呢”

这段话应该很熟悉,在我们教育孩子时候、尤其是情绪有点急躁时经常脱口而出,我们来分析一下直率的心理过程:

1、首先是恶解人意,可能孩子只是暂时玩耍一下,也准备马上写作业,但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就将他定位成一个磨蹭不爱写作业的,将孩子放在了自己的对立面。

2、在说这些话时候,内心有恐惧,比如担心孩子完成不了作业,老师会批评孩子、批评家长,自己会丢脸,甚至尤其想到孩子长此以往拖拉,自己不能掌握和改变,各种成绩下降、跟不上学习节奏,乃至产生了愤怒与仇恨的敌意情绪,焦虑情绪上升、放大,将这种不安传达给了孩子。

3、给孩子贴标签“不爱学习”、“做事拖拉”“考不上大学”“以后指望不上”,等等,一批负面的语言,更容易让孩子自己也给自己贴上这些标签。

4、直率的语言具有攻击性行为,往往打着“我为了你好”的旗号,肆意妄为地批评攻击,破坏孩子的自尊心。

这个事件只是一个缩影,有时候我们以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伤害着我们身边的家人或朋友,建议大家放下直率这一性格标签,从自己做起做出一些改变。应该怎么办呢?可以参考如下方式;

1、善解他人。时刻保持着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善意,无论何种事件,我们从一颗善良善意的心出发去揣测他人,这样既保护自己受伤害,或许还能引导事件向更好方向发展。

2、寻找内心的爱与肯定。当情绪急躁时,默默数五个数,深吸一口气,冷静下再去说话,有了爱,再去讲话,否则远离孩子或其他对象。

3、沟通解决问题。不要针尖对麦芒,尽量以温和地的、宽柔的方式去表达,以鼓励性的语言去引导。

如在此事件中,家长可能只是起到做作业的提醒任用,在合适的时候提醒孩子“儿子,该写作业了”“相信你能安排好一切,多久写作业呢”每天正向引导,一也许一开始孩子还拖延,但是温柔地询问,反复之后孩子就会主动去写,一旦孩子坐在桌子边,马上鼓励赞美“真棒,我儿子到点自己就写作业了!真是个说话算话的好孩子”。等鼓励引导性语言,比强制粗暴的批评效果要好多,更有助于形成良性的沟通交流。

希望我们人人能口吐芬芳,话到嘴边留半句,得饶人处且饶人。

直言的人优点(说话直率是人的优点吗)(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