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阿蛮诗词课堂,专注于古典诗词研读,感谢支持。


杜甫诗句一览众山小(小阿蛮诗词课堂)(1)

昨天讲到唐代爱情诗,我们知道诗人们经常用燕子作比喻。后来我又去搜索了一下,发现杜甫的诗里,写到燕子的诗数量也特别多。间接或直接写的,一共得有50首以上。数量之多,可以作为学术研究来看。不知有没有人作过相关研究?

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它写燕子绝大部分都是另有所指,不会是单纯写燕子。另外一点,杜甫写燕子,也不写爱情。杜甫对爱情(闺怨诗)不感冒。在杜甫这里,他关心的是国家命运,普通百姓的命运,还有个人的命运和理想抱负。

今天我准备来讲一下杜甫三首以“燕子”为题的诗。这三首诗是杜甫三个时期的作品,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杜甫不同时期的生活状态。

这三首诗,按写作时间排序是这样:写于公元759年的《归燕》,公元763年的《双燕》和写于公元770年,也就是杜甫生命中最后一年的《燕子来舟中作》

先来看第一首,《归燕》,全诗如下:

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稀。

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

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

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

这首诗可以看成是咏燕子的诗,从字面上看,全是写燕子的。

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稀。不独,不仅的意思;其如,无奈、怎奈的意思。这是在说什么呢?不仅是因为要躲避霜雪,无奈还因为伴侣也要走了。这么来看就很清楚,这是燕子要走了。因为北方的冬天太冷,小伙伴们都去南方过冬,它不走不行。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序,是时序,就是一年四季的季节变化。燕子是遵守时序的,到了八月份以后,就得离开北方去南方过冬。

前四句就写“归燕”,是燕子要回去南方过冬;后四句,就写来年燕子还是会回来。这两点,都是“归”。“归”这个字很关键,是这首诗的重点,要把握住。

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岂”怎么解?可以理解成是漏字,是岂能不相访。来年春天,燕子们还是会再回来的吧,小燕子们应该认识路吧。这个意思。机,时机。就是上面说的时序,小燕子们也会在明年春天一起回来的。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最后两句,可以看成是燕子的回答。傥,就是“倘”,倘若的意思。这个家还在,还没被毁掉,我们肯定会再回来,会再来陪伴主人的。

杜甫这是在写什么?前面说了,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他写燕子,不会真就写燕子,而是有所寄托。就在这一年,杜甫辞掉了华州司功参军去了秦州山中避乱。为什么辞掉呢?原因有几个,一是从朝廷被贬到地方当小官,二是安史之乱爆发各地动荡不安,以及关中大旱。后世评杜甫这首诗,都认为,杜甫是借燕子来向朝廷表忠心,即使朝廷现在不用他,但只要国家还在,只要朝廷什么时候用他,他一定会随时来效力的。


杜甫诗句一览众山小(小阿蛮诗词课堂)(2)

写完《归燕》不久,杜甫就离开了秦州前往四川避难。这一路千里迢迢,历经了艰难险阻。到了四川之后,杜甫暂时也还是漂泊流离的状态,他的贵人严武这时候还没来。在公元763年前后,杜甫在四川阆州、梓州、绵州、汉州几个地方辗转不定。这期间他就写了另一首以燕子为题的诗,叫《双燕》。全诗如下:

旅食惊双燕,衔泥入此堂。

应同避燥湿,且复过炎凉。

养子风尘际,来时道路长。

今秋天地在,吾亦离殊方。

旅食惊双燕,旅食,就是杜甫这时候的生活状态,漂泊他乡,寄人篱下。这时候看到了两只燕子,是“惊”。为什么会惊呢?下面会说到。衔泥入此堂,这两只燕子,很忙,进进出出的,衔着泥要造新窝。按诗中所说,这两只燕子和杜甫是老朋友了。它们一起“避燥湿”、“过炎凉”,这是一起生活了很久的。燥湿,干燥和潮湿,这是四川不同季节的气候环境;炎凉,和燥湿同义,当然往深了说,指世态炎凉未尝不可。这两句可作互文来读。总不过是杜甫和燕子同命运,共呼吸。

养子风尘际,杜甫这次入川,是一家人过来的,这就是“养子”,就是养家,照顾好家庭。情势是什么样的呢?是“风尘际”,风尘就是战乱。来时道路长,杜甫从陕西秦州山中一路逃难到四川,道阻且长。很艰难。今秋天地在,这句其实非常悲怆。什么叫天地在?天地一直在的。只是天地这么大,竟然没有杜甫的容身之地。他说,天地这么大,这里留不了我,我要去别的地方了。吾亦离殊方,殊方就是远方。这里已经呆不下去了,得走。这就是前面没有解答的“惊”,杜甫要走,可是燕子却回来了。这么来看,燕子何尝不是和自己一样,为了养家,为了活下去,而漂泊不定呢。


杜甫诗句一览众山小(小阿蛮诗词课堂)(3)

此后不久,严武镇四川。杜甫在他的帮助下,就在成都过了几年安逸生活。几年后,严武病逝。同时杜甫又听到传闻,说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样,杜甫就带着家人准备回老家。陆路不敢走,就走水路。坐着船,走到了湖南地界。本来是想投靠当地某位刺史的,怎料杜甫刚到,那位刺史也病逝了。这样一来,杜甫一家没地方可去,就只能以船为家。情况非常凄惨。这一年,是公元770年,杜甫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他写了最后一首诗,《燕子来舟中作》。全诗如下: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常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落水益沾巾。

湖南为客,说的就是杜甫这一次来到湖南,是寻人,也是路过;动经春,是过了几个春天;几个春天呢?燕子衔泥两度新,燕子已经两次衔着泥来造窝了,那便是两个春天。旧入故园常识主,燕子每次过来都认得我这个主人;如今社日远看人,这次过来呢,却是远远的看着我。社日,指的是春社,一般是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农历的二月份。为什么这次燕子回来,是远着看,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呢?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这两句,杜甫既是在说燕子,也是说自己。很可怜,到处做窝,到处寄人篱下,却到处都不是自己的家,一辈子就这么飘飘荡荡过去了。暂语船樯还起去,这两句写两件事情。第一件,暂语船樯,燕子停在桅杆上,叽喳了几声,和杜甫说了几句话;第二件事,还起去。也就说了几句而已,很快它们又飞走了。穿花落水益沾巾,最后这句,也是说两件事情。穿花落水,说燕子。燕子和杜甫说了几句话之后,就贴着水面飞走了。“穿花落水”这个没法翻译,大家自己想。第二件事情,益沾巾。这是杜甫看着燕子飞远,掉眼泪,哭了。

这首诗,写什么?写一种寄人篱下、辗转漂泊的痛!非常悲痛,孤苦无依。杜甫这一辈子,就没怎么过上好日子,一直在奔波,一直穷。可是还一直惦记着想为国家出力。最后这个画面,真是凄楚苍凉。写完这首诗,杜甫再也没机会为我们多写精彩的诗了。不久,他就病逝于小船上。


杜甫诗句一览众山小(小阿蛮诗词课堂)(4)

以上所举三首诗,都是写燕子。时间点不同,所写内容也不全一样。但总而言之,还是能反映杜甫漂泊无依的一生。这三首诗中的燕子意象,无一例外,可以用杜甫自己的诗来概括: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沈吟

20191219


小阿蛮诗词课堂,专注于古典诗词研读,感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