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斗罗》这三个字几乎承载着所有80、90后游戏玩家的回忆。在FC横扫我国家用机市场的时代,几乎无论男女老幼,只要家里有一台小霸王,所有人都知晓和玩过这个游戏。

《魂斗罗》以其出色的游戏素质吊打了当时所有的横板射击游戏。无论是精美流畅的画面还是“当~当当当当~~”的朗朗上口的音乐,让许多人至今都难以忘怀。

魂斗罗同时代的游戏(游戏回忆录-曾经被误认为魂斗罗的游戏)(1)

及其经典的丛林关卡

如今,这个系列经历了多个世代的洗礼,初代主角比尔和兰斯也因为《魂斗罗》系列的不断发展,各自的命运都终结了。不过,《魂斗罗》不仅正统作品繁多,诸如《铁血兵团》一类的外传作品也数不胜数。而且在中国玩家眼里,除了由KONAMI制作的名副其实的《魂斗罗》系列以外,仍有许多和《魂斗罗》八竿子打不着的游戏在天朝被称作《魂斗罗》:《空中魂斗罗》《水上魂斗罗》、《星际魂斗罗》......然而,这些作品本来和《魂斗罗》一点关系都没有,甚至都不是KONAMI的作品。只是国内盗版卡带商为了提高销量巧立名目而已。

把热门的游戏IP用在其他游戏上,是当年盗版卡带商的惯用伎俩

那这些伪《魂斗罗》作品的真面目都是啥呢?本期“游戏回忆录”将揭开真相。

空中魂斗罗-效果爆炸的开场CG

魂斗罗同时代的游戏(游戏回忆录-曾经被误认为魂斗罗的游戏)(2)

《最终任务》美版游戏封面

游戏名称:最终任务

平台:任天堂FC

制作/发行公司:NATSUME

发行年份:1990(日版)

NATSUME是一个非常擅长制作萌系画风游戏的公司。在它的旗下拥有《牧场物语》、《热血系列》(此前为Taito发行)等知名IP,而在FC时期,NATSUME也有《三目童子》等优秀的作品。

不过,和现在画风基本定型,只能做一些Q版小游戏不同,在FC时代,NATSUME仍制作发行过多款优秀的硬派动作游戏,其中就有《空中魂斗罗》...哦不,《最终任务》

《最终任务》于1990年在日本面世,随后在1991年发行了美版《S.C.A.T别动队》,第二年又发行了面目全非的欧版。游戏讲述了两个开挂的特种兵在天上飞来飞去的同时抵抗外星人入侵的故事。

玩过《最终任务》的玩家应该都知道,这款游戏是有着非常精彩的开场CG的:只要你进入游戏后不进行任何操作,20秒过后就会为玩家播放FC游戏中最杰出的开场CG——

魂斗罗同时代的游戏(游戏回忆录-曾经被误认为魂斗罗的游戏)(3)

魂斗罗同时代的游戏(游戏回忆录-曾经被误认为魂斗罗的游戏)(4)

魂斗罗同时代的游戏(游戏回忆录-曾经被误认为魂斗罗的游戏)(5)

日版《最终任务》的片头动画详细介绍了游戏的背景故事

《最终任务》的大致剧情是,在2029年,外星人借助强大的科技侵略地球,并在几乎成为废墟的纽约建立起了一个能够抵达外星势力的“天梯”。为了拯救人类,地球方面派出了两位战斗素质超强的特种兵和外星势力交战,最终取得了成功。

魂斗罗同时代的游戏(游戏回忆录-曾经被误认为魂斗罗的游戏)(6)

美版/欧版的片头介绍了2位英雄(2P是个妹子...哦不,欧巴桑哦~)

故事非常俗套,但游戏的CG是美轮美奂的。CG通过描绘纽约在侵略前后的强烈对比,展现了外星势力的强大破坏力,并因此讲完了整个背景故事。CG的节奏既残酷又悠扬,对我而言有一种不可名状的艺术魅力。当然,CG的BGM也为其加分不少,大家可以点开视频慢慢欣赏。

和《魂斗罗》一样,《最终任务》也支持双人游戏,1P和2P的造型同样运用了红蓝的搭配,且造型上也和《魂斗罗》相似,因此才被一些人误认为其是《魂斗罗》的系列作品而被意译为《空中魂斗罗》。

魂斗罗同时代的游戏(游戏回忆录-曾经被误认为魂斗罗的游戏)(7)

游戏非常难,没见过这BOSS的请举手......

不过,和《魂斗罗》不一样的是,《最终任务》的游戏节奏极快,难度也非常大。角色一旦被击中就会减掉一条命,且不像《魂斗罗》一样有个倒地的过程,玩家被击中之后就会在原地直接显示为暂时无敌状态,但生命已经减少一次了(美版比日版更难,只有3条命)。因此能够将《最终任务》通关的玩家并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88年,CAPCOM就在街机平台上制作发售了一款名为《失落的世界》的游戏,这款游戏在设定和玩法上和《最终任务》极为相似。然而这两款几乎为双胞胎的游戏并非一家公司所制作。

水上魂斗罗-曾和《忍者龙剑传》发生关系

魂斗罗同时代的游戏(游戏回忆录-曾经被误认为魂斗罗的游戏)(8)

美版《赤影战士》封面

游戏名称:赤影战士/暗黑的仕事人

平台:任天堂FC/Wii U/3DS

制作/发行公司:NATSUME

发行年份:1991

无独有偶,NATSUME还有一款著名游戏被中国玩家称作《水上魂斗罗》。这款游戏名曰《赤影战士》(Shadow of the Ninja)。虽然被称作“魂斗罗”,但《赤影战士》的角色却是使用太刀、钩爪和手里剑的忍者。之所以被称为《水上魂斗罗》,估计是因为第一关的场景是大海中航行的轮船吧......

《赤影战士》的背景故事也被设定在2029年,一位名叫“加鲁达”的邪恶皇帝侵占了美国,并在一座“最大的城市”中建立据点,实行残暴统治。为了拯救被邪恶力量统治的无辜生命,两位忍者大师——“疾风”(1P,蓝衣男性)和“枫”(2P,红衣女性)挺身而出,推翻了加鲁达的邪恶势力。

游戏将古典的忍者文化和近未来的机器人进行了融合,为许多孩童时期的玩家启蒙了“赛博朋克”的一些风格,设定上是很有创意的。而且,由于游戏难度适中,这款游戏在国内也有着比《最终任务》更多的人气。

魂斗罗同时代的游戏(游戏回忆录-曾经被误认为魂斗罗的游戏)(9)

通关画面,当年也有很多人打通关了

优秀的整体素质也让《赤影战士》在业内得到了广泛好评。美国专业游戏杂志GamePro在当时给了这款游戏23分的高分(满分25分),这款杂志表示,虽然《赤影战士》的操作手感差了《忍者龙剑传》一点点,但其双人系统能够有效弥补这些不足。因垂斯听的是,GamePro还曾举办过一次游戏比赛,获得前十名的玩家都会得到限量版的《赤影战士》卡带,这款卡带附带密码选关功能。当然,这种《赤影战士》卡带在全球也就这10份,极其珍贵。

魂斗罗同时代的游戏(游戏回忆录-曾经被误认为魂斗罗的游戏)(10)

第一关

《赤影战士》在2015年被复刻到了Wii U和3DS上,而让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赤影战士》当年本应出现在GameBoy平台中。

1991年,《赤影战士》本应推出GB版,但GB版的《赤影战士》的发行权却被NATSUME交给了TECMO。坐拥《忍者龙剑传》这一IP的脱裤魔对游戏内容进行了魔改。最终,GB版的《赤影战士》就摇身一变成为了《忍者龙剑传:摩天楼决战》,原定的《赤影战士》内容面目全非。

星际魂斗罗-BGM最强的8位作品之一

魂斗罗同时代的游戏(游戏回忆录-曾经被误认为魂斗罗的游戏)(11)

《危险世界》日版封面

游戏名称:危险世界/希尔留斯之旅

平台:任天堂FC

制作/发行公司:SUNSOFT

发行年份:1990

《空中魂斗罗》和《水上魂斗罗》算是国内最有名的两款伪《魂斗罗》游戏,但很多有心的玩家一定还听过《星际魂斗罗》。和前两者不一样的是,《星际魂斗罗》是个纯正的横板射击游戏,操作方面和《魂斗罗》都非常相似,但《星际魂斗罗》也是三个民间魂斗罗游戏中最不像《魂斗罗》的一部。

魂斗罗同时代的游戏(游戏回忆录-曾经被误认为魂斗罗的游戏)(12)

模拟器上的汉化版也将错就错,直接将其翻译为《星际魂斗罗》

《星际魂斗罗》的真名叫《危险世界》(美版名称为Journey to Silius),是由SUNSOFT公司制作发行的一款宇宙题材横板射击游戏。游戏只支持单人。

说到SUNSOFT,玩家自然会想起当年广受小伙伴好评的《蝙蝠侠》、《银河快打》等作品。SUNSOFT所制作的FC游戏最大的特点,即是强到爆炸的音乐和音效。游戏播客敖厂长曾提到的“BGM让耳朵怀孕的《吉米克》”便是SUNSOFT的作品。

魂斗罗同时代的游戏(游戏回忆录-曾经被误认为魂斗罗的游戏)(13)

《危险世界》游戏画面

《危险世界》同样也是音乐爆炸的作品,估计和《吉米克》一样,这款游戏卡也使用了一些能增强音效的芯片,全程回声嘹亮的BGM充分刻画了星际空间的广阔感和虚无感,让人不能自已。尤其是该游戏第二关的背景音乐,为许多Youtube播客所推崇。

《危险世界》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2373年,地球人口严重过剩,迫使人类在太空中建立殖民地。负责建设空间太阳能系统的科学家杰伊·麦克雷(不是午时已到的那位)跟随自己的父亲移居到了殖民星球Silius。但是,Silius发生了爆炸,包括麦克雷父亲在内的研究人员也全部死亡,殖民星球上的所有数据也被破坏。麦克雷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一个包含了完整的殖民计划和他父亲个人信息的软盘,为了完成整个殖民计划,麦克雷开始设法击退导致殖民星球爆炸的恐怖分子......

魂斗罗同时代的游戏(游戏回忆录-曾经被误认为魂斗罗的游戏)(14)

游戏开头也详述了故事背景

无论是剧情还是设定,《危险世界》完全是个原创作品。但本来它的名字应该叫《终结者》。

本来,SUNSOFT是完全按照电影《终结者》的设定在制作这款游戏,但在游戏就快完成的时候,版权方却突然收回了游戏制作权,这让SUNSOFT猝不及防。无奈之下,SUNSOFT更改了《终结者》的一些设定和细节,将其更名为《危险世界》发售。

魂斗罗同时代的游戏(游戏回忆录-曾经被误认为魂斗罗的游戏)(15)

这一关的小BOSS就很像《终结者》中的机器人

不过,《危险世界》也是有很多细节能体现《终结者》的风格的。尤其是欧版,因为欧洲奇葩的游戏审核制度,有血有肉的麦克雷和《魂斗罗》中一样变成了机器人。但这样的改变反而让游戏有了更多《终结者》的味道。

魂斗罗六代-KONAMI官方搞事

魂斗罗同时代的游戏(游戏回忆录-曾经被误认为魂斗罗的游戏)(16)

《魂斗罗·力量》美版封面

游戏名称:魂斗罗·力量

平台:任天堂FC

制作/发行公司:KONAMI

发行年份:1992

还有一款当时在国内很有人气的游戏被称作《魂斗罗六代》,这名字显然也是盗版商自己取的。实际上,这款能选4个角色,玩着玩着还突然会卡的游戏也确实是KONAMI制造,也被冠以《魂斗罗》的名称,但它只是《魂斗罗》系列的外传作品,和正作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款游戏的正式名称为《魂斗罗·力量》(Contra`Force),是KONAMI在1992年制作的横板射击游戏,作为《魂斗罗》系列的重要作品,其中的4名主角虽使用的武器各有不同,但都继承了《魂斗罗》系列主角打着滚跳跃的奇葩姿势,但这个姿势也是《魂斗罗·力量》中唯一一个和正作有关系的元素。

魂斗罗同时代的游戏(游戏回忆录-曾经被误认为魂斗罗的游戏)(17)

魂斗罗同时代的游戏(游戏回忆录-曾经被误认为魂斗罗的游戏)(18)

游戏处处都有精彩的过场动画

《魂斗罗·力量》的玩法比起正作丰富许多:玩家可以随时在游戏中调换角色行动,每一个角色通过捡起掉落的箱子更换更强大的武器对抗敌人(这里显然是借鉴了KONAMI的另一个游戏《宇宙巡航机》),甚至玩家还能让NPC控制一名角色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出现帮助玩家杀敌。游戏的关卡设计也是相当出色,不仅有横版关,也像《超级魂斗罗》一样有纵版关卡,玩家能活动的范围也非常大。正因为有如此丰富的元素,才让许多国内玩家认为这是最好玩的《魂斗罗》系列。

魂斗罗同时代的游戏(游戏回忆录-曾经被误认为魂斗罗的游戏)(19)

比人大几个头的BOSS形象

不过,《魂斗罗·力量》也有很明显的赶工之嫌。屏幕中的敌人只要多于3个,画面就会出现卡顿,期间也有许多诸如莫名死亡和无限命的BUG。因此《魂斗罗·力量》虽然好玩,但综合素质是远远不及任何一款正作的。

魂斗罗同时代的游戏(游戏回忆录-曾经被误认为魂斗罗的游戏)(20)

前面提到了,《魂斗罗·力量》只能算作是《魂斗罗》的外传作品,其故事背景也从近未来改成了游戏发行的1992年,主角们使用的武器也更贴合上世纪90年代各国军队的主要配置,并没有出现激光枪等有科技感的武器。

魂斗罗同时代的游戏(游戏回忆录-曾经被误认为魂斗罗的游戏)(21)

四个可选角色

在完成这款游戏的开发的时候,KONAMI本不想将其命名为《魂斗罗》发售的。但是由于FC平台在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受到16-BIT平台的冲击,逐渐开始走下坡路。为了在FC上骗最后一波钱,他们便将其冠以了《魂斗罗》的商标使其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