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可以自愈吗(急性胰腺炎)(1)

急性胰腺炎(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胰腺消化酶被激活并对其自身进行消化所致的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一种疾病。此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高于男性(约2:1),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20%~30%患者临床病情凶险,病死率为5%~10%。

主诉

患者常以中上腹持续性疼痛为主诉,可伴恶心、呕吐及发热。严重者可有心悸、头晕、呼吸困难、少尿等。

诊断

1.临床表现

(1)腹痛:为最早出现的也是最主要的症状(占95%),多为突发性上腹或左上腹持续性疼痛。老年人及体弱者腹痛可不突出,少数患者无腹痛或仅有胰区压痛,称为无痛性急性胰腺炎。

(2)疼痛性质:可为钝痛、胀痛、剧痛或刀割样疼痛,并可向左肩或两侧腰背部放射,上腹及腰部可呈束带感。腹痛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发生,可阵发性加剧,也可因进食而增强,若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腹痛常为全腹剧痛,并伴明显腹胀。

(3)疼痛部位:通常在中上腹部,如胰头炎症为主,常在中上腹偏右;如胰体、尾炎症为主,常在中上腹部及左上腹;如合并胆管结石或胆道蛔虫,则常为右上腹痛及胆绞痛。

疼痛常与体位有关,在弯腰或起坐前倾时可减轻。

2.辅助检查

(1)血尿淀粉酶检查:是诊断AP的重要检查。血清正常值为8~64温氏(Winslow)单位,或40~180苏氏(Somogyi)单位。急性胰腺炎患者胰淀粉酶溢出胰腺外,迅速吸收入血,并由尿排出,故血尿淀粉酶增加。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1~2小时即开始增高,8~12小时标本最有价值,至24小时达最高峰,为500~3000Somogyi单位,并持续24~72小时,2~5日逐渐降至正常,而尿淀粉酶在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增高,48小时达高峰,维持5~7日,下降缓慢。

(2)胰腺CT检查:是近年来被广泛接受的敏感的确诊急性胰腺炎的方法。胰腺的改变包括弥漫性或局灶性胰腺增大、水肿、坏死液化,胰腺周围组织模糊、增厚,并可见积液。还可发现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病,如胰腺脓肿、假性囊肿或坏死等,增强CT扫描坏死区呈低密度(小于50Hu)。

根据炎症的严重程度胰腺炎CT分级为A~E级。

胰腺炎可以自愈吗(急性胰腺炎)(2)

A级:正常胰腺。

B级:胰腺实质改变,包括局部或弥漫的腺体增大。

C级:胰腺实质及周围炎症改变,胰周轻度渗出。

D级:除C级外,胰周渗出显着,胰腺实质内或胰周单个液体积聚。

E级:广泛的胰腺内、外积液,包括胰腺和脂肪坏死,胰腺脓肿。

A~C级:临床上为轻型急性胰腺炎。

D~E级:临床上常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治疗要点1.监护内容包括心电监护、血压监测,血、尿、便常规测定,肾功能、肝脏功能测定,血清电解质尤其是血钙测定,血糖测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腹部体征和肠鸣音改变。记录24小时尿量和出入量变化。重症胰腺炎应做中心静脉压监测,并应在重症监护室中进行治疗。

2.饮食常规禁食,对有严重腹胀、麻痹性肠梗阻者应进行胃肠减压。

在患者腹痛、腹胀减轻或消失、肠道动力恢复或部分恢复时可以考虑开放饮食,开始以糖类为主,逐步过渡至低脂饮食。

3.支持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只需短期禁食,无须肠内或肠外营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先施行全胃肠外营养(TPN),一般需7~10日,待病情趋向稳定,则考虑实施肠内营养,可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于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患者需要的热量为8000~10000kJ/d,50%~60%来自糖,15%~20%来自蛋白,20%~30%来自脂类,对于高脂血症患者,应减少脂肪类物质的补充。先从小剂量开始,20~30ml/h,如果能量不足,可辅以肠外营养,并观察患者的反应,如能耐受,则逐渐加大剂量,最大可达100ml/h。进行肠内营养时,应注意患者的腹痛、肠麻痹、腹部压痛等胰腺炎症状体征是否加重,并监测电解质、血脂、血糖、总胆红素、血清清蛋白水平、血常规及肾功能等,以评价机体代谢状况,调整肠内营养的剂量。

4.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液量应包括基础需要量和流入组织间隙的液体量,每日总液量为3~6L。注意输注胶体物质和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不应输注脂肪乳。补液治疗中应注意根据电解质、血糖及血气分析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5.抑制胰腺外分泌和胰酶抑制剂的应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可以通过直接抑制胰腺外分泌而发挥作用,主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应用。

(1)奥曲肽(八肽) 静脉注射,维持治疗,此药半衰期长,也可皮下注射。

(2)生长抑素制剂(十四肽):此药半衰期很短,只能静脉维持给药。停药指征:临床症状改善、腹痛消失、血清淀粉酶活性降至正常。

(3)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PPI):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而间接抑制胰腺分泌,还可以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因此主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时使用。

(4)胰蛋白酶抑制剂:主张早期、足量应用,可选用加贝酯、乌司他等制剂。

6.抗菌药物的应用轻度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不常规使用抗生素。

对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或重症急性胰腺炎应常规使用抗菌药物。胰腺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等肠道菌。抗菌药物应选择抗菌谱为以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为主、脂溶性强、有效通过血胰屏障的药物。故推荐甲硝唑联合喹诺酮类药物或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一线用药,并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具体选择,疗程为7~14日,特殊情况下可延长应用。

7.内镜治疗对于胆源性胰腺炎,内镜介入治疗越早,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越低。现主张发病72小时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可达到清除胆管结石,恢复胆流,减少胆汁胰管反流,从而使胰腺炎患者病情迅速改善并可减少复发。

  8.血管活性物质的应用由于微循环障碍在急性胰腺炎,尤其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推荐应用改善胰腺和其他器官微循环的药物,如前列腺素E1制剂、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制剂、丹参制剂等。

胰腺炎可以自愈吗(急性胰腺炎)(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