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内容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怎么来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1)

大概内容就是“不孝的事有三件,其中没有子孙后代是最大的不孝。舜没有禀告父母就娶妻,就因为怕没有后代,所以君子认为他如同禀告了一样。”

孟子自己写着舒服,而且当时的人确实也可以看懂,可后人就不知所云了。既然不孝有三,除了无后之外,还有什么呢?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怎么来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2)

最终终于在《十三经注疏》的《孟子注疏》中找到了其他两者的说法,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通俗点说就是,父母犯错却不规劝,一不孝;因为自己清高而没有能力供养父母,二不孝;没有子孙后代,三不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