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逛了一圈是奔着砚台去的,砚台有四大名砚,砚台,历经秦汉、魏晋,至唐代起,各地相继发现适合制砚的石料,开始以石为主的砚台制作其中采用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及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制作的砚台,被分别称作端砚、歙砚、洮河砚史书将端、歙、临洮砚称作三大名砚清末,又将山西的澄泥砚与端、歙、临洮,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砚也有人主张,以天然砚石雕制的鲁砚中的徐公石砚代替澄泥砚,合称四大名砚,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小说重生到80年代当肥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说重生到80年代当肥婆(小说重生八零年代)

小说重生到80年代当肥婆

肖雪逛了一圈是奔着砚台去的,砚台有四大名砚,砚台,历经秦汉、魏晋,至唐代起,各地相继发现适合制砚的石料,开始以石为主的砚台制作。其中采用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及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制作的砚台,被分别称作端砚、歙砚、洮河砚。史书将端、歙、临洮砚称作三大名砚。清末,又将山西的澄泥砚与端、歙、临洮,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砚。也有人主张,以天然砚石雕制的鲁砚中的徐公石砚代替澄泥砚,合称四大名砚。

本省就是盛产徐公石砚的鲁地,她对砚台这方面的研究不多,不过王观海那一手毛笔字练的这么好,肯定早就收集了不少好砚台,她奔着其他四大名砚去的,可惜没从市场上瞅到好货。

肖雪打消了这个念头,找人问问路就去了王观海说的西大胡同。

胡同嘛!就是个巷子,肖雪没来过这地方,看见一个门就敲了敲。

开门的是个老太太,看到她上下瞅了一眼,“你干啥的?”

“大娘,你家换粮票吗?布票肉票也行。”肖雪看着高门楼,里面是大大的四合院,不知住了几户人家?

“换票的啊!进来吧!”老太太让她进来就把门一关,嘀咕着,“最近尽有些收破烂偷东西的,门不关好可不行!”

肖雪笑了笑,“总有些品行不好的,防一点是好的。”

“你在院里等等我,我去屋里找找。”老太太看着像一个人,屋里倒是响起几声咳嗦声,就见西边门开了,一个女人端了一盆水就泼了出来,显然不是一家的,那女人还打量了肖雪两眼才进屋。

肖雪朝门口走了走,就被窗台的东西吸引了,比筷子粗一些的雕花小东西躺在那,沾了一层灰尘,一看就是老东西没舍得扔的。

肖雪摸了摸手腕的镯子,那种奇特的感觉又传给了她,她拿过东西上眼这么一看,这一掂,份量不轻,抹去灰尘就露出了玉色,笔身精雕细琢,挺精致,沟壑中全是陈年积攒的污垢,不清理干净看不出真容,肖雪猛地一惊,这是只毛笔,还是带了盖的玉雕花毛笔。

“你看啥的?咋乱拿我家东西。”老太太拿着票出来,看肖雪这模样不喜。

肖雪一听心里一咯噔,赶紧将东西放回去,“大娘你别误会,我是一时好奇,你要怪我不规矩,这东西我买了,你要多少钱都行!”这时候的老人最看中人品,要是看你贼眉鼠眼的,门都不让你进,她也是职业习惯老物件都要上手摸一摸,这会儿就知道唐突了!

“你拿的是毛笔,我家老头子不写字了就不用了!”老太太递给她票,“没多少张,给个二十块就行。”

肖雪看了看,细粮粗粮都有,还有两张布票,和一张肉票,“大娘,粗粮票就不要了,我家农村的,粗粮不缺,其他的我都要了,也给你二十。”

“看你模样也周正,真是农村出来的?”老太太还第一次见到农村人来收票的。

“嗯!农村里年年交公粮,细粮不多,就出来换点吃。”肖雪瞟了那笔一眼,“大娘,那笔,你卖吗?”

“丢那放了不少日子了,家里没人再写毛笔字,倒也没啥用了!”老太太看她背着的军绿色书包,“你还是学生?”

“是啊!我刚上初三。”肖雪将票装书包里,就掏出二十块递给她。

“难怪看着就不大,是不是学校里让学写毛笔字的?”老太太将两张大团结接手里,“那笔玉的,你拿五十块就卖给你了。”

老太太出价厚道,首先她知道这笔杆是玉的,但她不认得玉的孬好,再来上面雕的东西,以前的老物件那个不雕点东西,心想着她一个学生也没多少钱,五十块是工人一个多月的工资了,要买不起就继续放着。

肖雪从书包里抽出五张大团结递过去,“成,这样也不算白拿你的。”

老太太接过钱,惊奇地问道,“农村里都像你们家似的这么有钱了?”

“没,比城里差远了,就是家里刚赚了点钱,手里暂时富裕了点,就淘点票改善生活!”肖雪再次拿起那只笔放书包里,现在是她的了。

换了票,肖雪还未走出这家门,就听见老太太回屋跟人说话。

“你那笔让我给人了,卖了五十块!”

“那可是我年轻时拿东西跟人换来的,你给谁了?”

“一个学生,人家拿去学习比你扔在那强!”

“行行,给了就给了,至少有钱买药吃了!就是五十块便宜了!”

“人家一小女孩,我没要多贵,没想到她真买,你说怪不怪……”

肖雪大步走出院门,她就怕人家反悔不卖给她了,这玉雕笔她只花了五十块就收了,真是捡大便宜。

走在胡同里,肖雪松了一口气,看来她不用找什么砚台了,不过她抬头看到牌楼,顿时明白了,这西大胡同以前是富贵人家住的地方,留下的好物件自然不少。

来都来了,肖雪又敲了敲另一家的门,她这次不只换票,奔着收东西去的。

这次肖雪不止换了票,还在一老夫妻手里花了二百块收了一对摆桌上观赏的青花葫芦瓶,乾隆年制的,虽是民窑烧制,图案精美,保存的又极为完好,实在是上品中也难得一见的好货。

这两个瓶子大小一模一样,高约二十几厘米,肖雪用书本隔开放书包里正好,若是在古玩市场碰到这么一对,价格至少得翻几百倍。

她这次走了大运,难怪八九十年代那么多到乡下收货的,随随便便就能捡到宝贝。

肖雪想到这又瞅瞅自己的手镯,嘴角一扬,准备回家了!

这瓷瓶普通人分不出什么官窑民窑近代现代的,古玩市场哪个地摊不摆着瓶瓶罐罐的,底下都印着字,你找什么年代的都有,不值钱的货一大堆,不是行家谁也不知道那个真值钱?再说这瓷器真正值大钱得是名窑烧制传世稀少的精品,你从家里拎着瓶子去卖,人家也就给你出价几十一百的,再说家里谁没个瓶瓶罐罐的物件,挺寻常的,肖雪收了一对,人家拿着钱还高兴着哪!压根不知道肖雪捡了大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