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 胡道功 贾丽云 陶涛 王超群/文

沧海桑田:历史与现实

东晋葛洪在《神仙传·麻姑》一文中提到“东海三为桑田”。沧海桑田后成为一个成语,意思是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这并非神话。经现代科学研究,历史上海平面确实发生过多次升降波动,海平面上升造成沿海地区被海水淹没,良田变大海;海平面下降之后大海又成为桑田。这其实就是今天民众、科学家和政府部门共同关注的海平面变化问题。目前,全球有半数以上居民生活在距海不到60千米的沿海地区。我国有约41%的人口和60%以上的财富分布在沿海。海平面变化对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例如,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滨海低地和减小旅游区沙滩面积,加重风暴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洪涝灾害程度以及影响海岸防护设施等。

沧海桑田是谁说的(沧海桑田话江东)(1)

海南江东新区及其周边一万年以来最大海平面范围与现今海平面范围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全球海平面逐渐上升。全球变暖主要从两个方面使绝对海平面上升:一是全球变暖,北极和南极以及高山等地区的冰川融化,冰川融水注入海洋使得海平面上升;二是全球气温升高使得海水表层膨胀,海水体积增大,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已成为“沧海桑田”的助推器。

江东新区:“沧海桑田”简史

2018年4月13日,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在此背景下,江东新区应运而生。江东新区位于海口东海岸区域,东起东寨港,西至南渡江,北临东海岸线,南至绕城高速二期和212省道,总面积约298平方千米,包括东部东寨港国家自然保护区和西部的产城融合区。其中,东寨港是我国珍稀濒危红树植物保存地和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有名的沿海生态脆弱区之一。江东新区紧邻南海,毗邻琼州海峡,对海平面变化非常敏感,历史上经历过多次“沧海桑田”。

约1.8万年前的末次冰盛期,全球海平面较现今低约130米。那时的江东新区海平面比现今大幅后退,只有在东寨港地区存在一个狭窄的海港,是河流的入海口,并没有今天这么大的面积。之后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两极冰盖消融,海平面逐渐上升,东寨港的面积也逐渐扩大。直到约5500年前,海平面上升淹没了江东新区及其周边地区大片土地,东寨港也达到其最大面积,那是东寨港万年以来最辉煌的时刻,江东新区东部、北部大面积桑田变沧海。之后全球气温有所下降,江东新区周边海平面也逐渐下降,其东部的东寨港逐渐缩小,大面积海港由于海退逐渐成为桑田。到了公元1605年(明朝万历三十三年),轰隆一声地响,打破了江东新区的宁静——东寨港附近发生7.5级地震。据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琼山县志载:“五月二十八日亥时地大震自东北起,声响如雷,公署民房崩倒殆尽,城中压死者数千,地裂,水沙涌出,南湖水深三尺,田地陷没者不可胜记,调塘等都田沉成海,计若干顷”。地震引发海啸、地面沉降等使得江东新区周边大片面积桑田又变沧海。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南岛沿岸海平面以约2.4毫米/年持续上升;《2016年中国海平面公报》预计,未来30年海南岛沿海海平面将上升75毫米 ~175毫米。海南岛沿海海平面多年上升速率居全国之首,江东新区及其邻区再次面临桑田变沧海的威胁。

全球变暖:未雨绸缪迎发展

江东新区历经沧海桑田,今天地处南海北部的江东新区又迎来新的历史时期,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对其沿海区域的“沧海桑田”性影响需要未雨绸缪。例如提前在海岸带修建防浪堤坝、在沿海区域减少密集型高层建筑群的建设、设置开发边界和海岸线安全保护距离以及加强海平面监测预警等,预防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影响。

背靠大陆,连接东南亚的江东新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城市之一。积极应对海平面上升,江东新区终将迎来沧海桑田般的巨变!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