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哥专注发现古村落之美。请点击关注。

山西省长治市的西北端是沁源县,沁源县最北端有一个毗邻晋中市平遥、介休的古老村寨,它的名字就叫做古寨村。古寨村是距离长治市区最远的一个传统村落了,足有160公里,而且道路大都是山区道路,山高路窄沟深,去寻访一趟很不容易。在前面两期,胡哥带领大家领略了古寨村的地势之美和天地坛的神奇之处,今天胡哥继续带领大家去欣赏一下古寨村的窑洞建造者的技艺之美。

顺着弯弯曲曲的石板路,迈上高高低低的石台阶,我们走进一户户或大或小的古民宅,近距离感受传统民居的建筑之美。古寨村的古民居建筑高度密集,集中在北山的半山坡上,其间极少夹杂现代民居,整体风貌统一,看上去古意盎然。这是一件难得的幸事。因为古民居都选择在半山坡上,上下往来并不是很便利;加之南边的前河河床因为修路和开垦土地被侵占,增添了大量平坦的土地,所以新建房屋都选择在山坡下平坦之处,于是,古寨的古民居群就幸运地被围在了一排排整齐的现代新居之后,成了一处集中的保护区。

这对于古寨村来说,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古村风貌得以保存,房屋街巷完整再现数百年前的格局。新旧民居之间没有丝毫过渡,突然间,仿佛跨过一道无形的时间帷幕,我们就置身于明清时代,犹如时空穿越一般,一条条窄小的石板路,带着我们的脚步逐渐走入历史的深处。走进去,触摸那一院院古老的民居院落,才发现,古寨村的民居院落和以往看到的古民居有很大的不同。大多数的三合院或四合院都是窑洞和平房结合的窑楼院,窑洞是青砖平地起券碹窑为主,窑口青砖装饰,门窗是传统的隔扇门窗,窗棂图案精美别致。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建造方法(长治古民居窑洞中的活化石)(1)

窑洞与平房结合的四合院。

这里的窑洞不论是三孔还是五孔,都有很高的台阶,窑洞正面都加装木结构批檐,犹如普通房屋的出檐,从窑顶往前伸出一米有余,下面木柱支撑,木柱下端立在雕刻精美的石柱础上,整体看起来非常气派。尤其是好多富裕人家在窑洞顶上还另外盖起砖木结构的前廊式房屋,成为下窑上房的窑楼院。与之配套的东西厢房则以平房为主,但同样是带有前廊的,门窗口也特意做成拱券形,不看房顶的话,会误以为都是窑洞。窑洞加平房的院落,再加上门楼、门窗、柱间雀替等处装饰的砖木石雕,展示了昔日的兴盛与繁华,这种格局与相邻的灵石县王家大院的部分院落非常像。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建造方法(长治古民居窑洞中的活化石)(2)

窑洞前脸独特的批檐。

碹窑也叫箍窑、锢窑,和大家熟知的陕北窑洞不同,那里以靠山挖洞为窑,动不动就是整排整排的,古寨村的窑洞都是平地砖碹而成,坚固结实,同样省工省料,冬暖夏凉。最特殊的是,这里有两家的碹窑和平常的单筒形券洞不同,是罕见的十字交叉拱券。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建造方法(长治古民居窑洞中的活化石)(3)

十字交叉拱优美的线条。

常见的三孔窑洞中,中间的是主窑洞,和两边窑洞通过在侧面挖一个小的拱洞而相连。而这两户通往两边窑洞的却是和主窑洞等宽、等高的券洞。左右两个券洞和主窑洞相交的顶部,呈十字交叉型。仰头看去,交叉处的棱线朝四个方向辐射,划出了四条优美的弧线,分隔出的区域恰如四瓣花瓣,盛开在窑洞顶部。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建造方法(长治古民居窑洞中的活化石)(4)

十字拱窑洞构造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这种窑洞构建方法,较之单筒形窑洞具有更宽大的空间、更好的采光,而且具有更科学的力学结构,是拱券技术的一大进步。别看它藏在乡野之间的民居里,但一样具有建筑艺术的美感,不亚于西方教堂里那些高大复杂的拱券结构。它一方面有着浓浓的乡土味道,另一方面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堪称上党地区窑洞民居的活化石。


喜欢胡哥文章的请加关注,看更多好文。

天地坛是祭祀的地方,这个古村却用来安放村民的良心,为什么

长治这个高手牛!在中国围棋大会上拿了一项冠军

丁字街丁字巷,游览这个古村会迷方向

如何证明你是农村人?这些都经历过才算,不服来看

追忆农耕文明的如歌时光

二龙环绕的龟形风水宝地,成就千年秀才村

这位高僧准确了预言了自己的死期和死因

这也许是你能见到的级别最低的龙王爷了

,